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2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表达与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根治手术联合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依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生存情况,评价术后辅助化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中,HER-2阳性6例(13.33%),阴性39例(86.67%)。HER-2阳性组患者的术后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半数无病生存期均显著短于HER-2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阴性的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与HER-2阳性患者相比均有延长,提示HER-2阴性患者更能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以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120例NSCLC病人为研究对象,以Ⅱ级及以上骨髓抑制的病人定为观察组(52例),I级及以下的病人定为对照组(68例),对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NSCLC病人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重新纳入100例NSCLC病人采用该模型进行预测,计算该模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ROC曲线判定其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临床分期、是否发生骨髓/骨转移、治疗前白细胞是否降低(<4.0×109)、轻度白蛋白水平低下(30~40 g/L)、曾接受化疗次数、3周内是否进行了放疗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吸烟史、化疗方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发生骨髓/骨转移、治疗前白细胞降低、轻度白蛋白水平低下、化疗方案等5个指标/变量为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0.486+1.213X1+1.781X2+0.611X3+0.682X4-0.246X5,其中自变量:X1为年龄(≥60岁),X2为发生骨髓/骨转移,X3为治疗前白细胞数<4.0×109,X4为TP化疗方案,X5为GP或AP化疗方案.基于该模型进行ROC分析,其AUC为0.812,标准误0.028,95%CI:0.758~0.867.对重新纳入的100例NSCLC病人进行分析,其预测的敏感度为92.68%,特异度83.05%,Kappa系数为0.806.结论 年龄、发生骨髓/骨转移、治疗前白细胞降低、白蛋白水平低下、3周内进行了放疗是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该模型有望用于化疗前风险预测,对高危病人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深入探讨39例子宫肌瘤的X线诊断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们诊治的39例子宫肌瘤的全部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X线照像检查、X线造影检查、综合进行诊断。结果对本组39例子宫肌瘤患者都做出了正确诊断和治疗,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临床结合X线拍片及X线造影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观察连续给予吴茱萸挥发油导致小鼠肝毒性损伤程度与氧化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小鼠按照吴茱萸挥发油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25、1.0、0.25 m L·kg-1,连续给药7天,每天灌胃给药1次,7天后检测血和肝组织内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结果吴茱萸挥发油可致血和肝组织内MDA含量增加,同时SOD活性下降;血和肝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增加,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升高;血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上述变化趋势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吴茱萸挥发油多次给药后可导致小鼠肝毒性损伤,其损伤途径与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后诱导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7.
依照国际营养性贫血咨询委员会(INACG)制订的铁缺乏症诊断标准和权威学者COOK的诊断标准,对248名中年女性的铁缺乏状况进行诊断,发现:运用INACG标准,铁缺乏症的检出率偏低,应用COOK标准,铁缺乏症检出率较高。当运用COOK标准时,采用Hb、SF、EP、TS四项指标组合,IDA的检出率为16.9%;三项指标组合即Hb、SF、EP组合,Hb、EP、TS组合,Hb、SF、TS组合,对IDA的检出率分别为10.4%,7.2%,4.8%。单项指标对铁缺乏症的诊断价值的高低顺序为:EP>SF>TS。 相似文献
48.
吴茱萸水煎液肝毒质量标志物确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对吴茱萸水煎液的肝毒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确认研究。方法通过体外肝毒性指标和流式细胞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肝毒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对其作用靶点和靶器官进行预测,通过LC-MS对目标化合物3-O-反式-咖啡酰葡萄糖酸(1)、4-O-反式-咖啡酰葡萄糖酸(2)、2-O-反式-咖啡酰葡萄糖酸(3)的吸收入血情况进行定性分析,通过Q-marker属性的系统研究,对吴茱萸水煎液的肝毒Q-marker进行确认。结果化合物1、2、3主要通过直接毒性影响肝脏L02细胞的活力和G0/G1期的阻滞作用影响L02细胞的增殖,从而产生肝毒性;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作用的靶器官可能为肝脏;给药后化合物1、2、3可以原型形式吸收入血;化合物1、2、3具有结构确认、毒性确认、可测性、传递性的特点,可能不具有专属性。结论化合物1、2、3可确认为吴茱萸水煎液的肝毒Q-marker。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基于中药传统用法的科学解析,以吴茱萸为例,建立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辨识技术。方法以吴茱萸水煎时"久煎"和"汤洗"的传统用法的文献研究为切入点,运用指纹图谱和质谱技术对吴茱萸水煎液的成分进行表征,以正常人肝细胞(L02)的生长抑制率、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对吴茱萸水煎液的体外肝毒性进行评价,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谱-毒"相关分析。结果吴茱萸水煎液的肝毒性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谱-毒"关联分析发现,大极性成分可能是吴茱萸水煎液中的肝毒性Q-Marker,通过液质联用解析为咖啡酰葡萄糖酸异构体,揭示了吴茱萸"久煎"和"汤洗"的科学内涵,建立了基于吴茱萸传统用法的肝毒性Q-Marker辨识技术。结论中药传统用法的科学解析作为中药毒性Q-Marker辨识的切入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