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41.
<正>目前在常规脑电图检查对疑似癫痫患者确诊有困难时,多 采用视频和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技术。而面对经济条件差 做不起较贵检查的同等患者,我们采用延长描记脑电图的时 间,发现对提高其阳性率有很大帮助,现将2002年3月至2005 年3月住院和门诊病例中疑似癫痫而未确诊的57例患者行脑 电图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性别与年龄 全组病人共57例,男38例, 女19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5岁。 2.病因 闭合性颅脑损伤9例,脑梗塞2例,脑萎缩2例,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在诊断腰骶神经根受损及其严重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7例具有长期腰痛,伴有双侧下肢放射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经CT或MRI确诊有腰椎管狭窄(LSS)需要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设为病例组.对照组为50例无腰腿痛和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成年人.分别对两组进行双侧L4、L5、S1神经根DSEP检测.DSEP的异常诊断标准:P40波(即P1波)消失,和(或)P40波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均数+2.5倍标准差(>+2.5 s).结果:病例组中,P4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91个皮节,P40波形消失103个皮节.分别将左右两侧三个皮节(L4、L5、S1)的P40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对应皮节的P40潜伏期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DSEP诊断LSS神经根其灵敏度和符合率均为95.7%.结论:DSEP能反映LSS时神经根受损及其严重程度,与CT或MRI能互为补充,作为需要进行手术的证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盆底肌力及性生活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阴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1月至3月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持续治疗5周,并随访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盆底肌力及性生活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分期0期患者占比均提高,Ⅰ、Ⅱ期患者占比均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0期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阴道收缩肌电值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延长,且观察组更长;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均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显著减轻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提高性生活水...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研究外科药师参与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对围术期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CINV)发生情况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38例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围术期化疗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CINV多学科管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全程期CINV发生情况及化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138例患者中,干预组72例,对照组66例,干预组的CINV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发生率51.4%vs 78.8%,P<0.001;呕吐发生率2.8%vs 19.7%,P=0.002),CINV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化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98.6%vs 89.4%,P<0.001)。结论 外科药师参与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围术期CINV的发生率,并显著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喹硫平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自知力与社会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评分与总分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I-TAQ)、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SSP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试验组I-TAQ、SSP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小...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为有效开展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咨询门诊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以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HPV疫苗咨询门诊中接受咨询服务的450例咨询对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咨询对象的一般情况、咨询问题及给予的医学建议分布。结果 HPV疫苗咨询对象年龄主要为20~45岁,占93.69%;有性经历者占97.56%;HPV感染及宫颈相关病变者占17.56%。咨询问题频次最高的是疫苗接种相关信息问题,占78.89%,其次是HPV感染状态下接种的相关问题,占17.56%。给出的医学建议中建议接种占91.78%,暂缓接种占6.89%,不建议接种占1.33%。结论 开设HPV疫苗咨询门诊对于促进HPV疫苗合理接种十分必要,应建立专业的疫苗接种咨询队伍,并提供规范化的咨询服务,加强疫苗接种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疫苗接种的服务质量,了解本土人群的远期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对原代培养的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在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条件下增殖 作用的影响。方法对原代小鼠NSCs 进行培养、鉴定;采用CCK-8 法测定细胞活力;通过检测神经球细胞 直径来观察NSCs 的增殖情况;对OGD/R 损伤条件进行筛选,建立OGD/R NSCs 模型。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 比,0.03、0.1、0.3、1、3、10、30 μmol·L-1 丹参酮ⅡA 干预48 h后,NSCs 的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 0.3、1、3 μmol·L-1 丹参酮ⅡA 干预48 h 后,NSCs 神经球细胞透光性良好,神经球细胞直径明显增大(P< 0.05,P<0.01)。NSCs 糖氧剥夺4 h 再灌注后的细胞活力介于40%~60%之间,故选择OGD/R(4 h/20 h)作为 NSCs 的OGD/R 损伤条件。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SCs 神经球细胞直径明显缩小、细胞活力明显下降 (P<0.01);与模型组比较,3 μmol·L-1 丹参酮ⅡA 干预48 h后,NSCs 神经球细胞直径明显增大、细胞活力明 显升高(P<0.01)。结论丹参酮ⅡA 可促进正常条件及OGD/R 损伤条件下NSCs 的增殖及其细胞活力,丹参 酮ⅡA 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中药定向透药治疗仪在辅助治疗100例小儿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加用中药定向透药治疗仪治疗,根据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定向透药治疗仪治护小儿肺炎疗效显著,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49.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 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2018年 1月至 2021年 12月 61例两性霉素 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素 B脂质体相关 AKI分为 AKI组 23例( 37.7%)非 AKI组 38例( 62.3%)。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logistic回归分析两性霉素 B脂质体( 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 AK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价 L-AMB使用累积剂量及治疗前血清钾水平在诊断 AKI方面的能力。结果有 23例病人在使用 L-AMB治疗过程中发生 AKI,AKI发生率为 37.7%。L-AMB疗程、累积剂量、日剂量, L-AMB治疗前血钾水平在 AKI及非 AKI两组病人比较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累积剂量是发生 L-AMB相关 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46,95%CI:(1.08,1.98),P=  相似文献   
150.
目的观察微视频突破教育与专题工作坊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中的效果, 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以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1—12月就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 对照组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常规护理, 试验组引入微视频突破教育与专题工作坊联合干预机制, 对2组干预后的内瘘自护行为等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男23例, 女22例, 年龄(58.07 ± 3.00)岁;试验组男24例, 女21例, 年龄(58.93 ± 4.07)岁。干预后, 试验组内瘘自护行为总分为(49.44 ± 1.84)分, 对照组为(38.93 ± 2.19)分,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65, P<0.05);试验组健康管理依从性中液体摄入、透析方案、药疗、饮食评分分别为(15.82 ± 1.37)、(12.87 ± 1.39)、(17.24 ± 1.33)、(21.60 ± 1.03)分, 对照组分别为(11.20 ± 0.92)、(9.98 ± 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