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4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20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481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706篇
预防医学   456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325篇
  3篇
中国医学   396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毛花甙C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病发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毛花甙C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和毛花甙C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复律成功26例(72.2%),毛花甙C治疗组16例(44.4%)。两组比较胺碘酮的治疗有效率较毛花甙C明显偏高(P<0.05)。两组患者给药后心室率均出现明显下降,但两组治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毛花甙C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较胺碘酮组(8.3%)明显偏高(P<0.05)。结论胺碘酮对治疗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成功率高,转复律疗效高于毛花甙C,且治疗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阵发性房颤和房扑患者复律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92.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理论及实验教学对提高医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为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性,提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外的自学和复习工具,更有利于牢固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相关知识,为继续学习后续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研室基于慕课教学平台加强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建设,通过开展组织学与胚胎学慕课教学,旨在全面提升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质量,对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吴敏 《内科》2014,(3):292-293
目的探讨无创性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1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9例和无BIPAP组8例,无BIPAP组PCI治疗后住ICU病房,常规治疗,BIPAP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心率、动脉PH值、血清脑钠肽(BNP)、动脉氧分压、ICU停留时间及超声指标。结果与无BIPAP组比较,治疗后,BIPAP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心率、动脉pH值、动脉氧分压改善明显,血清BNP含量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在ICU停留时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行PCI术后进行BIPAP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同期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选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ACS患者98例.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呲格雷、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数字抽签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维拉帕米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将维拉帕米200 μg加入2 ml肝素生理盐水行冠脉内注入,对照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冠脉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2 ml.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和冠脉内注药后的冠脉灌注和心肌灌注水平;并比较两组住院、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间冠脉支架释放后即刻冠脉灌注和心肌灌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拉帕米组冠脉内注入维拉帕米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帧数(CTFC)(t=6.47,P<0.01)、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x2=5.17,P<0.01)、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x2 =8.25,P<0.01)和心肌灌注显彤分级(MBG,x2=2.12,P<0.05)均较对照组改善:经对维拉帕米应用影响因素校正后,CTFC仍有改善(x2=2.36,P<0.05),TFG(x2=0.58,P>0.05)、MBG(x2=0.91,P>0.05)有改善的趋势,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TM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P>0.05).两组PCI术后1周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P>0.05);两组住院期间、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6例)和14.0%(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1,P>0.05). 结论 老年ACS患者急诊经PCI治疗时冠脉内应用维拉帕米可改善相关血管的T1M1血流,老年患者可耐受,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3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消风散加减方,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7 d末、治疗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治疗7 d和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7 d末,两组UAS及DLQ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两组UAS和DLQ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末和14 d末,两组UAS和DLQI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治疗14 d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荨麻疹痊愈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用依巴斯汀。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09例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男性103例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进行正位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骨密度(BMD)测定,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及空腹C肽(C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14.35%、13.8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检测者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骨密度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病程、Hb A1C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体重指数(BMI)、空腹C肽(C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高龄、病程长及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
正帮儿女带孩子,本来是欢喜快乐的好事,可是不少老人说"心太累",两代人育儿理念的不同,确实会让本就难相处的婆媳关系变得难上加难,但是,用爱却可打开婆媳这把难解的锁——相信科学,婆媳俩停演"宫心计"我到儿子家帮忙带孩子,开始常常因为带娃的观念问题和媳妇闹不愉快,比如,我说:"咱孩子太小,风太大不能去外面。"她不以为然:"外国小孩成天跟爹妈在户外,这才叫锻炼。"我说:"给宝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CD4+CD25+CD127- 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匹多莫德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匹多莫德组加用匹多莫德颗粒口服。检测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IL-10、IL-4 及INF-γ水平。结果:治疗后匹多莫德组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3.85±0.97)%,较常规治疗组(2.54±0.89)%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匹多莫德组血清IL﹣10 和IL﹣4 水平为(29.58±8.42) pg/mL、(76.47±16.45) ng/L,较常规治疗组的(40.89±9.67) pg/mL、(96.52±18.79)ng/L 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匹多莫德组血清INF鄄酌水平为(89.54±15.87)ng/L,较常规治疗组的(77.43±15.32)ng/L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多莫德组INF﹣γ/IL﹣4为1.17±0.43,较常规治疗组的0.81±0.3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匹多莫德辅助治疗HSP患儿能提高CD4+CD25+CD127- 调节性T细胞比例,减轻炎症反应,纠正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游离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脱套伤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2月,采用游离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纵行瓦合修复12例(12指)手指中远节脱套伤。男8例,女4例;年龄28~55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皮带轮绞伤4例,挤压伤2例,机器碾挫伤6例。示指7例、中指3例、环指2例。创面范围7.0 cm×5.5 cm~7.5 cm×6.0 cm,合并不同程度肌腱、骨外露及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4 h,平均2.5 h。皮瓣切取范围为7.5 cm×6.0 cm~8.0 cm×6.5 cm。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色泽正常、无色素沉着,质地柔软;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2 mm,平均9 mm。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1.7%。供区足部感觉和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手指中远节脱套伤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0.
米托蒽醌是细胞周期非特异蒽醌类抗肿瘤药,对于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但因其使用剂量及方法各家报道不一[1~3].我院将蒽醌类药物米托蒽醌引入预处理方案,大剂量(60~80mg/m2)一次性应用,并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从而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应用7年,使晚期淋巴瘤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大大降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