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31.
32.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PDVI)的大隐静脉曲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电泳、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 (TUNEL )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第一对瓣窦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 2的表达。结果 试验组 (PDVI)3 8例 ,正常对照组 5例。试验组大隐静脉第一对瓣膜平均细胞凋亡数 6.3 0± 2 .70 ,平均细胞凋亡率 0 .42± 2 .12 ,Bcl 2平均阳性率 0 .2 9± 1.80 ;试验组的细胞凋亡数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1.60± 0 .81和 0 .2 1± 1.10 ) ,差异有显著性 (均为P <0 .0 5)。试验组大隐静脉反流程度为I° ,II°者细胞凋亡率 (3 .0 6± 1.65)明显低于III° ,IV°者 (9.85± 2 .3 6) (P <0 .0 5)。试验组深静脉第一对瓣膜Bcl 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0 .3 5± 1.0 3 ) (P >0 .0 5)。结论 细胞凋亡及Bcl 2表达抑制在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和骨肉瘤细胞系中转移抑制基因KAI1 mRNA的表达与骨肉瘤侵袭转移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研究18例手术切除新鲜骨肉瘤组织和3株培养骨肉瘤细胞系中KAI1 mRNA的表达,并同时研究3株培养骨肉瘤细胞系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利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KAI1 mRNA的表达量在伴有肺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为0.80±0.50,显著低于在不伴有肺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的1.48±0.6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KAI1 mRNA的表达与骨肉瘤的肺转移显著相关;3株骨肉瘤细胞系中U2-OS的增殖、粘附和侵袭力最低(均P<0.01),而KAI 1 mRNA在骨肉瘤细胞系U2-OS中显著高表达(P<0.05) 。结论:转移抑制基因KAI1可能通过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粘附和侵袭而参与抑制骨肉瘤的肺转移。 相似文献
34.
成骨细胞移植在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幼年成骨细胞移植、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相的动态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方法通过建立老年SD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动物模型,将体外培养幼年SD雄性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移植到SD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性骨缺损部位,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相的移植标本bFGF、bFGF mRNA的表达,并用真彩色图像分析仪作图像分析. 结果实验组bFGF在7 d左右可见阳性细胞,14 d有分泌高峰,其阳性单位值达384.65±8.60,其中以软骨细胞中阳性表达最强,21 d分泌量开始下降为286.24±2.30,56 d后完全消失;对照组未见明显分泌高峰,21 d时分泌值最高,仅达到125.33±4.50. 结论 bF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促进骨折部位建立良好的血液循环具有积极意义,可促进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及p53基因蛋白产物在骨组织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TRAP-银染方法对37例骨组织恶性肿瘤及13例同一病人的肿瘤旁对照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p53蛋白表达的检测是运用微波处理的LSAB免疫组化法。结果 37例骨组织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83.8%(31/37);同时检测的13例同一病人的肿瘤旁对照组织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p5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为51.3%(19/37),正常对照组织无1例阳性。其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的19例中16例端粒酶活性有表达。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可能是骨肿瘤恶性的一种潜在生化标志物,并且可能和p53基因一起参与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6.
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的分离提纯及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以溶骨为主要特征的常见骨肿瘤 ,在病理形态上是由较多的多核巨细胞和大量的单核基质细胞组成。有学者认为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是破骨细胞的肿瘤性变异 ,故该肿瘤曾被命名为“破骨细胞瘤”[1 ]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 ,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具有许多破骨细胞的特征[2 ] ;而且它们能有效地吸收骨质[3,4] 。Zambonin等[5 ] 提出 ,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可以作为一种研究破骨细胞生物学特征和骨质吸收的新手段。然而 ,如何有效地从骨巨细胞瘤中提取高纯度的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 ,文献报道较少[6 ]… 相似文献
37.
38.
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特性与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NE)分化与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有随访资料(8年)的53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神经内分泌标志。结果:NSCLC表达NSE、S-100蛋白、chromogranin A(CgA)和synaptophysin(Syn)阳性率分别为28.3%(15/53)、66.7%(39.53)、0/53和3.8%(2/53)。NSCLC伴NE分化与瘤体分期(Tstage)、治疗后肿瘤易复发和转移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低。结论:部分NSCLC伴NE分化,伴NE分化的NSCLC瘤体分期高、经综合治疗后肿瘤易复发和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索分离子宫内膜细胞以及纯化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胰酶、Ⅰ型胶原酶混合胰酶以及机械研磨等4种方法处理大鼠子宫,比较细胞数和活细胞率,从而获得分离子宫内膜组织的最佳方法。用获得的最佳方法分离人类子宫内膜组织,比较采用2次筛网过滤(筛网法)和低速离心结合筛网过滤(结合法)进一步纯化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获得的细胞数和纯化效率,从而获得较好的纯化方法。结果:Ⅰ型胶原酶、胰酶、Ⅰ型胶原酶混合胰酶和机械研磨处理大鼠子宫组织所得的细胞数分别为6.43±3.55×105/ml、4.59±2.35×105/ml、4.25±1.06×105/ml、3.57±1.15×1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细胞率分别为98.90±0.74%、96.63±1.84%、97.97±2.02%、97.20±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网法和结合法纯化分离所获得的腺上皮细胞数为0.43±0.21×105/ml、8.27±2.46×105/ml;间质细胞纯度为92.94±2.89%和99.19±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胶原酶是分离子宫内膜细胞的最佳方法,而采用低速离心结合筛网过滤法是较理想的纯化分离后的子宫内膜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cerbB2,cerbB4原癌基因过度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及其病理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22例乳腺疾病石蜡切块,其中80例乳腺癌,16例乳腺纤维腺瘤,9例乳腺纤维囊性病,17例乳腺癌转移淋巴结均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研究原癌基因产物cerbB2,cerbB4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在乳腺癌中存在过度表达,P<0.05。cerbB2在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较原发灶中高,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cerbB4与cerB2二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未发现cerbB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结论:cerbB2过度表达不仅发生于乳腺癌早期,而且可能在乳腺癌细胞转移、播散中有一定作用,并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对于cerbB4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尚未肯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