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广东地区幼年型喉乳头状瘤和成人型喉乳头瘤石蜡组织进行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的原位杂文试验。所检41例标本14例HPV-DNA杂交阳性,其中幼年型喉乳头状瘤杂交阳性率为61.9%(13/21),20例成人型喉乳头状瘤仅1例阳性。对照组10例组织均阴性。认为成人型喉乳头状瘤HPV感染率低与我国成人洁净的性生活方式有关,而幼年型喉乳头状瘤感染率较高可能是通过孕期、产期母亲外阴尖锐湿疣的垂直传播所致。对HPV-DNA的复制定位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HPV-DNA杂交阳性的喉乳头状瘤本质上主要为喉部的尖锐湿疣,可根据病史、多发性及成群的核异型空泡细胞和密集乳头等组织学改变,结合HPV感染的实验证据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证实骨肉瘤中MDR1 mRNA介导骨肉瘤的多药耐药(MDR)现象,明确MDR1 mRNA表达与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RT-PCR方法检测38例骨肉瘤中MDR1 mRNA表达,评价MDR1 mRNA水平与生存的关系。结果 38例骨肉瘤。MDR1 mRNA表达阳性率63.2%。配对t检验分析表明,骨肉瘤和肌肉MDR1mRNA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t=2.335,P<0.05)。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骨肉瘤MDR1 mRNA表达是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年龄是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结论 RT-PCR是检测骨肉瘤MDR1 mRNA表达的一个敏感和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方法,MDR1 mRNA机制可能介导骨肉瘤MDR现象。骨肉瘤患者MDR1 mRNA表达水平越高,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时间就越短;年龄越大的患者生存时间就越长。  相似文献   
23.
24.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多菌型瘤型麻风(LL)13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3例,界线类麻风(BB)2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4例,结核样型麻风(TT)2例以及5例正常人皮肤水泡液内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明显高于病人组(P<0.01);各病人组间HLA-DR表达率亦有显著性差别(P<0.01和P<0.05),其中以LL/BL组最低,依次为BB组、TT/BT组。提示麻风,特别是LL病人对麻风杆菌缺乏特异的细胞免疫可能与病人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减少,影响其向T细胞传递抗原关。  相似文献   
25.
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与病灶血管形成相关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生成与异位人内膜病灶病理组织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皮下接种、腹腔放置与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连续切片观察病灶的血管生成,再使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0例成模裸鼠的14处病灶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实验裸鼠共18只,皮下接种组10只,8例成模;腹腔放置组4例,1例死亡,2例成模;腹腔注射组4只,均无成模.连续切片结果发现于种植第4天组织内出现血管生长,异位人子宫内膜病灶的VEGF表达阳性率腺上皮动情前期10.1±3.2,动情后期12.5±5.4;间质动情前期4.9±2.5,动情后期5.2±3.7;MVD动情前期(80±15)/mm2,动情后期(84±23)/mm2,腺上皮表达VEGF有增多趋势.[结论]成功建立裸鼠皮下与腹腔人异体移植模型,同时发现异位人内膜于种植第4天出现血管生长.模型病灶种植后15d检测到血管增生与腺上皮VEGF的表达增高,可适宜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评估.  相似文献   
26.
继免疫组化ABC法之后近年又出现了LSAB法(labele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作者用不同稀释度的第一抗体作LSAB及ABC染色,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敏感性对比,结果表明:LSAB法比ABC法更为敏感。用LSAB法时,第一抗体稀释度可比ABC法高2~3倍以上,孵育时间比ABC法大大缩短,且背景清晰,是理想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一代免疫酶标法。  相似文献   
27.
报告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218例。原发于鼻咽48例,鼻腔23例,扁桃体32例,口腔10例,胃肠道54例,骨19例,软组织7例,皮肤7例,其他部位18例。除6例(2.8%)滤泡型外,均为弥漫型212例(97.2%)。按国际工作分类,以大细胞性(包括免疫母细胞性)和混合细胞性为多占132例(60.5%)。发生部位最常见为胃肠道54例(24.8%),其次为鼻咽部48例(22%),第三位为扁桃体32例(14.7%);若将发生于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退病例合计共113例(51.8%)。居本组病例首位,胃肠道发生者居第二位。全部病例石蜡切片用单克隆抗体LCA、L26、UCHL1和Mac387作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146例(72.6%),T细胞性淋巴瘤51例(25.4%),4例(2%)未能分类,无一例为组织细胞性。在胃肠道(46例)和扁桃体(27例)以B细胞性为主(92%和90%),鼻腔淋巴瘤大多为T细胞性15例(68%)。鼻咽淋巴瘤则B细胞性24例(57%)较T细胞性18例(43%)稍多。骨的淋巴瘤19例中B细胞性占15例(79%),其中10例原发于颌骨属Burkitt淋巴瘤。  相似文献   
28.
将石蜡切片浸泡于抗原恢复液,利用微波进行高强度辐射,以恢复组织中因甲醛固定而被封闭的抗原,提高抗原的检出率和染色强度。结果表明,抗原被封闭的组织经抗原恢复处理后。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获得了满意的染色效果。一些常规免疫组化方法呈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结蛋白染色阴性或弱阳性的组织,特别是经甲醛长时间固定的组织因抗原的恢复而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这对改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提高外科病理对肿瘤的鉴别诊断水平,对经甲醛长时间固定的尸解组织进行回顾性免疫组化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BCL-2蛋白表达的特点,进一步探讨HPV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MHC)SP法及原位杂交(ISH)法对76例慢性宫颈炎(CC)、89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87例浸润性子宫颈癌(ICC)的活检组织分别行BCL-2蛋白表达及HPV检测的研究.[结果]浸润性子宫颈癌组及CIN组中的HPV感染率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1);HPV阳性的61例CIN中BCL-2蛋白表达36例,阳性率为59.0%;HPV阳性的67例浸润性子宫颈癌BCL-2蛋白表达49例,阳性率为73.1%,而119例HPV阴性者BCL-2蛋白表达26例,阳性率21.8%,3者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慢性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性子宫颈癌的进展过程中,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增高,进一步探证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而且BCL-2蛋白的表达可能是HPV致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0.
儿童气管原发性神经鞘瘤1例尸检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13岁,反复咳嗽1年,加重18d。先后4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哮喘”,经治疗效果欠佳。1992年4月28日收入院治疗。 临床资料 消瘦重病容,半卧位,呼气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吸氧下),三凹征明显。听诊满布哮呜音及少许湿罗首,指(趾)端发绀。血化验:WBC 11.6×10~9·L~(-1),N 0.85,L 0.40,M 0.20。胸片示:左肺气肿,右肺支气管炎。入院后按哮喘伴感染给予治疗,10d后,病情明显好转,但仍有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