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目的 研究采用TE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和组织学分级的影响。方法 24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接受TEF新辅助化疗二个疗程后进行手术切除,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别检测24例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和2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 antigen,PCNA标记指数以及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对两组患者的HE染色标本进行组织学分级,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中临床CR2例,PR21例,NR 1例,病理CR 1例,PR 22例,NR1例。两组比较PCNA标记指数有显著差异(P<0.01),MVD和组织学分级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TEF新辅助化疗方案近期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显著地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降低组织学的分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追踪观察移植细胞在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动态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实验于1999-01/2004-02在中山大学动物试验中心、中山大学病理教研室完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完成。选择SD清洁级大鼠96只,按配对原则分为实验组48只,对照组48只;SD清洁级乳鼠20只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建立SD大鼠老龄骨质疏松骨折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将SD乳鼠颅骨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移植到SD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对照组注入等量无血清培养液。手术后3,7,10,14,21,28,56,84d处死,每组每个时间点6只。用免疫组化检测骨折愈合不同时相的标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9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3d左右可见较多阳性表达的细胞,7d有表达高峰。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3d左右可见少量阳性细胞,14d有表达高峰。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10d左右可见少量阳性细胞,14~21d表达稍有增高,整个实验过程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较弱,表达高峰不明显。而对照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均有较弱表达,表达峰低平,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很弱,未见明显表达高峰。结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成骨细胞移植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表达具有时效性,且表达的定位细胞不同,表达的量有差别,提示骨折部位一氧化氮合酶的释放可能对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有意义。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成骨细胞移植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应用SLAB免疫酶标法在石蜡切片上半定量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73例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以PCNA阳性细胞50%为界线,阳性率>50%者术后生存期较短,5年生存率较低,而淋巴结转移率则较高。提示PCNA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征。  相似文献   
14.
免疫组织化学LSAB和ABC法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免疫组化ABC法之后近年卫出现了LSAB法(labele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链菌素一生物素标记法),作者用不同稀释度的第一抗体作LSAB及ABC染色,对过两种方法进行敏感性对比,结果表明;LSAB法比ABC法更为敏感。用LSAB法时,第一抗体稀释度可比ABC法高2~3倍以上,孵育时间比ABC法大大缩短,且背景清晰,是理想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一代免疫酶标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4种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组织心钠素(ANP),血清降钙素(CT)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浸润相关程度,用放免分析法及免疫组化ABC法测定58例肺癌组织ANP血清CT含量T3+,T4+,T8+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58例肺癌组织ANP,C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ANP,C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有不同程度相关。肺癌相同组织学类型T3+,T4+,T8+/浸润程度不同,以T3+淋巴细胞最为明显。肺癌组织ANP,血清CT含量与T3+,T4+,T8+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之间有不同程度相关。表明肺癌组织ANP,CT及T淋巴细胞浸润之间有一定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应用6种抗体(CEA、MAK-6、EMA、S-100、GFAP、HHF-35)对55例涎腺肿瘤和9例肿瘤旁涎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肿瘤旁涎腺组织的免疫光谱,以腺管上皮细胞为一端,肌上皮细胞为另一端,润管细胞和腺泡细胞位于光谱中间段,多形性腺瘤起源于同一类细胞,而不是混合性起源。简略介绍HHF-35的性质和应用价值,在识别肌上皮细胞方面,HHF-35比GFAP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上皮性肿瘤的标记物。应用生化和免疫技术已证实它们不仅分布广泛,而且细胞角蛋白的种类和结构十分复杂,亚型多达19种。不同上皮性肿瘤,其细胞角蛋白的亚型和含量都不相同,因此选用抗不同亚型细胞角蛋白抗体可协助肿瘤的诊断,尤以对低(未)分化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本文对膀胱癌细胞角蛋白和癌胚抗原进行观察,并对组织切片中二者的存在与膀胱癌病理分类分级上的联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ras和p53基因过度表达在甲状腺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标准与ras和p53基因过度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了ras和p53在80例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其中54例为甲状腺癌,26例为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结果 ras和p53在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7%及23.0%和55.5%及30.7%,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诱癌过程中cHaras、p21蛋白、AFP及PCNA在肝细胞及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用化学致癌剂3′甲基4二甲基氨偶氮苯(3′methy14dimethylaminoazobenzene,3′MeDAB)诱发SD大鼠肝癌,通过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各相关因子在肝细胞及肝卵圆细胞内的表达。结果:诱癌4周,大鼠肝内出现大量的卵圆细胞,呈PCNA强阳性。6~8周,部分增生的卵圆细胞p21ras及AFP阳性反应。原位杂交显示,诱癌的第4~8周,cHaras的阳性表达细胞呈逐渐增多趋势;14周时,cHarasmRNA阳性表达细胞减少;至17周,所有癌组织内显示cHaras基因表达阴性,而癌旁组织内则可见ras基因的大量表达。结论:卵圆细胞是宿主受化学致癌剂作用后发生肝癌的始动细胞,与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与病灶血管形成相关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生成与异位人内膜病灶病理组织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皮下接种、腹腔放置与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连续切片观察病灶的血管生成,再使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0例成模裸鼠的14处病灶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实验裸鼠共18只,皮下接种组10只,8例成模;腹腔放置组4例,1例死亡,2例成模;腹腔注射组4只,均无成模.连续切片结果发现于种植第4天组织内出现血管生长,异位人子宫内膜病灶的VEGF表达阳性率腺上皮动情前期10.1±3.2,动情后期12.5±5.4;间质动情前期4.9±2.5,动情后期5.2±3.7;MVD动情前期(80±15)/mm2,动情后期(84±23)/mm2,腺上皮表达VEGF有增多趋势.[结论]成功建立裸鼠皮下与腹腔人异体移植模型,同时发现异位人内膜于种植第4天出现血管生长.模型病灶种植后15d检测到血管增生与腺上皮VEGF的表达增高,可适宜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