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38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6篇
  1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21.
目的探讨≥80岁老年患者长期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60岁资料完整的行气管切开术35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就气管切开后带套管较长时间的80例≥80岁老年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原因及防治进行分析。结果 80例长期带管≥80岁老年患者其并发症最多见为反复肺部感染38例(47.50%),其合并多种致病菌,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治疗棘手,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后依次为拔管困难15例(18.75%)、气管内出血14例(17.50%)、伤口渗血5例(6.25%)、套管堵塞4例(5.00%)、肺大泡3例(3.75%)、气管食管瘘1例(1.25%)。结论≥80岁老年气管切开术后带套管患者由于多种疾病并存,常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长期带管等都是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做好并发症预防,可延缓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22.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脑疾病,其机制尚未阐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是近来发现的一种多功能蛋白,能够调节信号转导功能,也能通过水解产生的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HCNP)增强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活性而影响隔-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但是,PEBP在药物成瘾中有何作用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采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首次发现吗啡慢性处理能够上调大鼠海马内PEBP的表达,提示其与阿片成瘾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鉴于PEBP可通过磷酸化与非磷酸化形式的转化而调节ERK和GRK的活性,我们首先研究了PEBP对μ阿片受体信号转导的影响。结果发现,μ阿片受体激活不影响PEBP磷酸化与非磷酸化之间的转化;过表达PEBP不影响μ阿片受体与激动剂处理诱导的G蛋白的偶联,也不影响μ阿片受体的磷酸化和脱敏,但是降低μ阿片受体激活后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抑制和对ERK的激活,提示PEBP对μ阿片受体的信号转导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整体动物水平的研究发现,吗啡慢性处理导致大鼠海马内PEBP蛋白的表达水平特异性的上调,并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而戒断3 d时海马内PEBP表达水平恢复至接近基础水平,之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上调并维持至28 d。采用反义核酸的策略下调海马内PEBP表达,能够加重吗啡依赖的形成。进一步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吗啡依赖及戒断引起海马内ChAT活性出现变化,其变化趋势与PEBP表达水平的变化完全一致,提示PEBP可能通过剪切成HCNP影响胆碱能系统功能而调节阿片依赖。因此,本文研究不仅发现PEBP对μ阿片受体信号转导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且发现PEBP参与了阿片依赖过程,机制可能与影响海马内ChAT活性、进而影响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23.
小儿左室假腱索是左室腔内起自室壁(包括室间隔或乳头肌)并插入至室壁另一处但与二尖瓣无联系的纤维条状组织。小儿期的发生率较高,但临床上部分儿童可有心前区收缩期杂音,室性早搏,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或预激症等。左室假腱索为心室腔内的正常结构,无需特殊治疗。但出现症状时应与其他器质性心脏疾患相鉴别。二维超声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924.
目的:研究安徽省农村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对脆弱人群的影响,寻找可能性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比较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对老年人、儿童、低收入人群的致贫和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人群陷入贫困或加剧家庭贫困状况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脆弱人群陷入贫困或加深贫困的相关因素.结果:2009年安徽省样本地区居民OOP发生后,儿童因病致贫率为0.28%,老年人群贫困发生率和平均差距人群比重高于其人口比重;老年人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25.58%;家庭规模、抚养比、性别比、年龄与OOP后发生贫困相关性.结论:老年人的疾病经济风险很高,男性的疾病经济负担高于女性;家庭规模、抚养比和性别比对家庭发生先进卫生支出后是否陷入贫困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5.
926.
动静脉畸形(AVM)临床变异大,病变常呈弥散状生长,手术完全切除往往较为困难,有时甚至不可能。随着对AVM认识的深入以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栓塞治疗已成为目前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1]。随访了2018年2例经动临床资料脉灌注聚桂醇治疗AVM患者,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27.
928.
3.0T 磁共振肺癌动态增强特征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在3.0T磁共振(MR)动态增强的特点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3.0T MR对37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进行胸部动态增强扫描,采用肝脏加速容积采集(LAVA)序列间断扫描至注射造影剂后4 min,计算增强扫描各期肿瘤相对强化度(SI%),绘制T-SI%曲线,将曲线形态分为A型(速升-下降型)、B型(速升-平台型);计算强化参数:早期强化峰值(SIEP%)、早期峰值强化时间(TEP)、最大强化峰值(SIpeak%)、最大峰值强化时间(Tpeak).比较不同大小(≤5 cm和>5 cm)、部位(中央型和周围型)、组织学类型(鳞癌和腺癌)、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肿瘤间T-SI%曲线形态及强化参数.对10例行手术治疗者切除的组织进行CD31和CD34染色,分析肿瘤强化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最大径≤5 cm和最大径>5 cm者间SIEP%、SIpeak%、Tpeak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肿瘤最大径≤5 cm者的SIEP%、SIpeak%均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者(P=0.014,P=0.024).不同部位、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肿瘤间SIEP%、SIpeak%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IEP%、SIpeak%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SIEP%、SIpeak%与肿瘤大小有关.SIEP%、SIpeak%可以反映肿瘤MVD状况.  相似文献   
929.
目的采用动态CT增强扫描方法探讨周围型小肺癌动态强化特点,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对37例周围型肺癌(≤4cm)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l,注射速度4ml/s,延迟15秒开始扫描,至120秒结束。对动态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密度测量,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对25例行CD34染色并计数。采用The Mann-Whitney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的强化峰值为87.76±4.20HU,强化值为60.09±3.60HU。其时间-密度曲线(TAC)在形成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强化参数在鳞癌与腺癌间无显著差异。根据病灶直径分为以下三组:A组:1cm<直径≤2cm;B组:2cm<直径≤3cm;C组:3cm<直径≤4cm,B组及C组的强化峰值及强化值均高于A组。腺癌的强化值与血管计数呈正相关性(r=0.567;P=0.034)。结论大部分周围型肺癌均明显强化。时间-密度曲线(TAC)在形成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在≤4cm的周围型肺癌中,腺癌与鳞癌的强化程度相似;肺癌的强化程度与病灶大小有一定关系;腺癌的强化值能够反映肿瘤内微血管数。  相似文献   
93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内异宁联合针灸顺应月经周期节律干预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优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5例子宫肌腺病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3例、中药组32例,中药组采用复方内异宁顺应月经周期加减变化,针药组经前1周至经行第2天联合针刺加艾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且针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复方内异宁能在较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子宫腺肌病的一个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