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70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388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44篇
  1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因其常合并脊髓、圆锥和马尾的损伤,故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系统对本症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2~2006年,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解决目前利用脉搏波特征参数无法准确计算出病理及生理血压(高血压、低血压和正常血压)的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脉搏波主成分参数,利用脉搏波主成分参数和血压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初步血压计算模型,借助较大的数据库和逐步逼近法建立多级模型,提高模型计算值的精度。改进后的算法能够使用脉搏波特征参数建立普适的血压计算模型,计算出的血压值精度较高。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脉搏波特征参数的无创血压测量改进算法能够有效扩大血压计算范围,实现包括高血压、低血压和正常血压在内的无创血压测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通过与18F-FDG PET/CT显像对比,探讨18 F-FLT PET/CT检测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方法 12例初治且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年龄22~62岁)自愿进入该前瞻性临床研究.每位患者先行18F-FDG PET/CT检查,次日行18F-FLF PET/CT检查.至少有2位核医学科和放射科医师阅片,比较18F-FDG PET/CT和18F-FLT PET/CT图像,采用ROI技术计算鼻咽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正常组织对18F-FDG、18F-FLT的SUVmax、SUVmean和MTV.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摄取和MTV差异.结果 12例鼻咽癌患者病灶均明显摄取18F-FLT.18F-FLT PET/CT和18F-FDG PET/CT均可准确诊断该组病例,二者对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鼻咽癌病灶的18F-FDG和18F-FLT SUVmax分别为10.7±5.8和6.0±2.4,SUVmean分别为5.8±3.0和3.6±1.5;SUVmax和SUVmea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89和-2.353,P均<0.05),而 MTV在18F-FDG和8F-FLT PET/CT 2种显像方法之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9.2和18.1±11.1;Z=-0.786,P>0.05).6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患者的SUVmax、SUVmean和MTV在2种显像方法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6.2比6.4±2.5、5.3±4.2比3.8±1.4、6.5 ±4.8比6.0±4.4;Z=-0.734、-0.734和-0.674,P均>0.05).18F-FLT在颞叶摄取(SUVmax 0.7±0.3)明显低于18F-FDG(SUVmax 8.3±2.7;Z=-3.062,P<0.01),其对于原发灶颅内浸润显示较18F-FDG更清晰.结论 18F-FLT PET/CT在鼻咽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效能与18F-FDG PET/CT相当,对于显示原发灶的颅底附近侵犯更有利,其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4.
陈莉延  吴华  谢晓鸿  易芳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3):1014-1017
目的 探讨可必特雾化吸入剂对伴气道阻塞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症住院患者,入院时行肺功能提示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对照组39例接受常规抗感染化痰等治疗,可必特治疗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可必特2.5 ml q6h氧气雾化,疗程1周.治疗前后评估2组临床症状评分,肺通气功能变化、疗效判定、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治疗组经可必特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评分由6.4±1.6降至2.2±1.0,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由6.0±1.7降至2.8±1.5,各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t值分别为10.2和15.5,P<0.01).治疗后可必特组临床症状评分2.2±1.0低于对照组2.8±1.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3,P<0.05).可必特治疗组肺通气功能FEV1%pred由治疗前(45.26±4.72)%升至(47.14±5.49)%;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平均住院天数8.2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对照组FEV1%pred由治疗前(48.01±5.46)%升至(51.62±4.23)%,治疗总有效率为89.7%,平均住院天数9.7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肺通气功能、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期使用可必特对存在气道阻塞的急性期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改善不明显,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舒张气道,促进排痰、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在内镜治疗结直肠大息肉中的并发症预防价值。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80例直径大于2.0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联合钛夹治疗。对于有蒂或亚蒂息肉先用钛夹钳夹蒂根部后进行经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对于广基或者无蒂息肉先进行黏膜下注射,息肉隆起后行经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再用钛夹封闭创面。结果:80例结直肠大息肉经圈套电凝电切联合金属夹治疗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所有治疗病例术中、术后未见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金属钛夹联合经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是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儿童面部外伤的特点及总结急诊修复经验,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过去8年间(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407例儿童面部外伤的病因、年龄分布、急诊处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7例患儿中绝大多数(1196/1407,85.0%)为皮肤挫裂伤;最常见外伤原因为摔伤(1154/1407,82.0%);最常见部位为额部(562/1407,39.9%)、颏部(211/1407,15.0%)、口唇(196/1407,13.9%)及鼻部(95/1407,6.8%),即“T”区;2岁和5岁是儿童最易发生面部外伤的年龄.经过规范化的整形外科急诊清创缝合后,临床疗效均较为理想.经过3~6个月随访发现:其中5例早期感染;27例瘢痕增生较明显;7例继发外伤性文身.结论 儿童面部外伤急诊处理时,应充分考虑儿童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尽量遵循整形外科的原则,在伤口Ⅰ期愈合的同时使瘢痕最微小,达到最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核医学仪器设备的发展以及新型特异性显像剂的出现和深入研究使乳腺癌特异性分子显像技术得以快速发展,这有利于乳腺癌的特异性诊断。同时,利用特定靶点进行的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还能逐步推进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随着靶向分子探针的不断出现和分子靶向技术的不断完善,乳腺癌核素特异性显像和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将成为乳腺癌个体化诊疗的重要手段。笔者对受体、抗体和基因介导的乳腺癌核素靶向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其诊疗一体化的改进策略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8.
汪波  吴华  杨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9):1744-1748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的特征性改变.[方法]选取2007年1月~ 2010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出院病人中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侧位X线片1 18例设为颈椎病组,随机选取84名无症状的成年志愿者拍摄中立位颈椎侧位X线片设为对照正常人组.定量测量所有颈椎X线片的解剖参数,比较颈椎病组与正常人组之间的差异,分析病变的节段并探讨病变节段对其邻近节段的影响.[结果]颈椎病组与正常人组相比,棘突间距离和椎体高度增大,而颈椎管率、椎间盘前后缘高度比、椎体间角度和颈椎生理曲度均减小.大多数颈椎病患者为多节段病变,病变最多的节段为C5、6,病变节段对其下位节段的影响较大,病变节段数目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结论]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有特征性的改变,这些改变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6月,对15例髋关节滑膜软骨瘤于关节镜下行滑膜清理和游离体摘除术。男11例,女4例;年龄21~45岁,平均33.1岁。左髋6例,右髋9例。病程12~43个月,平均23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胀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8±1.1)分,髋关节活动度为(149.8±27.5)°,Harris评分为(54.5±13.3)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7.4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0±1.2)分,髋关节活动度为(258.3±35.4)°,Harris评分为(93.0±18.7)分,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MRI检查示均无复发。结论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滑膜软骨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最大程度恢复髋关节功能和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行髓核摘除并Wallis置入固定手术。结果本组19例获随访28~40个月,平均30个月。术前JOA和VAS评分分别为(10.65±2.43)分、(7.50±0.95)分,术后2年JOA和VAS评分分别为(26.87±1.43)分、(0.21±0.01)分。结论脊柱后路Walli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等特点。其作为一种软性固定可以起到从僵硬融合节段向正常非融合活动节段的缓冲连接作用,同时亦是延缓脊柱终末期治疗(脊柱融合手术)的有应用前景的中间替代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