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50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92篇 |
综合类 | 59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85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维拉帕米组和生脉注射液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左肝蒂30min后开放再关腹制备大鼠肝I/R损伤模型。维拉帕米组开腹前10min经尾静脉注射维拉帕米1.25mg/kg;生脉注射液组开腹前3d每日向腹腔内注射生脉注射液5ml/kg。各组均在关腹48h后再开腹,每只大鼠取缺血肝组织并由腹主动脉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变化;并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ALT、AST、TNF-α和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维拉帕米组和生脉注射液组ALT、AST、TNF-α和MDA均显著低于I/R组,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而维拉帕米组和生脉注射液两组之间除ALT有差异外,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维拉帕米组和生脉注射液组HSP70的表达均明显少于I/R组,而维拉帕米组HSP70的表达略少于生脉注射液组。肝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维拉帕米组和生脉注射液组肝细胞肿胀、坏死程度均较I/R组轻。结论: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大鼠肝脏I/R后肝组织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2.
33.
34.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组织中p53、Ki-67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两步法检测231例HCC组织、81例癌旁组织和79例肝硬化组织中的p53、Ki-67蛋白。结果 HCC组织中p53、Ki-67蛋白阳性率为22.1%、69.7%,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均不表达,三者比较,P均〈0.01;HCC组织中p53与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147,P=0.026)。HCC组织中p53阳性者2 a累积复发率为39.2%、术后无瘤生存期为43.4个月、总体生存期为80.4个月,阴性者分别为37.8%及53.6、84.0个月,两者比较,P均〉0.05。HCC组织中Ki-67阳性者2 a累积复发率为43.5%、术后无瘤生存期为33.7个月、总体生存期为72.9个月,阴性者分别为25.7%及81.7、84.0个月,两者比较,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Ki-67阳性是HCC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R 1.583,95%CI 1.038~2.413,P〈0.05)。结论 HCC组织中p53、Ki-67蛋白表达增高,Ki-67蛋白可作为评估HCC术后早期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5.
病历摘要
患者男,70岁,因腹泻9月余,加重2个月,于2008年10月22日入我院。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4~5次/d,大便稀,渐加重,8个月前至今10~20次/d,稀水便,3000~4000ml/d,伴乏力,渐加重,并出现少尿,血钾1.9mmol/L。外院予抗炎、补液、补钾、止泻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自服蒙脱石粉止泻、补钾治疗,腹泻再次加重。2个月前外院行CT检查,诊断为胰头占位、胰头癌?不排除内分泌肿瘤,给予皮下注射奥曲肽0.2mg,2h后腹泻缓解,有效时间可达24h。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靶向缺氧诱导因子2(HIF-2)的小干扰RNA(siRNA)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BXPC-3细胞随机分为A、B、C组,A组转染HIF-2 siRNA、B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C组不转染,分别予常氧、缺氧环境下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培养24、48、72、96 h时BXPC-3细胞的光密度(OD)值观察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48 h时BXPC-3细胞凋亡率。结果在缺氧培养48 h时,A、B、C组细胞OD值分别为0.54±0.07、0.69±0.09、0.72±0.13,72 h时分别为0.55±0.11、0.88±0.07、0.88±0.05,96 h时分别为0.56±0.12、0.93±0.11、0.94±0.09;A组与B、C组比较,P均<0.05。在缺氧培养48 h时,A、B、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37%±0.17%、7.12%±0.03%、7.24%±0.07%;A组与B、C组比较,P均<0.05。在常氧状态下,各组细胞OD值及凋亡率无明显差别。结论缺氧状态下,靶向HIF-2 siRNA可抑制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37.
报告41例肝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原发性肝癌最高,以右肝手术最多见,作者强调加强围手术期监测,术后有效腹腔引流和积极保肝治疗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异甘草酸镁对肝切除术后的保肝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肝切除病例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手术开始时给予异甘草酸镁150mg,术后连续用药7 d,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7 d测定空腹外周静脉血清ALT、AST、TBIL、DBIL、GGT、ALP的含量.结果:试验组术后ALT、AST(除了第3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至术后第7天时,试验组有20例患者的血清ALT水平降至正常(64.5%),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假性醛固酮症等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可降低肝切除术后肝酶尤其是血清转氨酶的急剧增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肝脏围手术期使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与否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影响因素预测价值。结果 37例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08%。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MI(t=2.291)、MELD评分(t=1.852)、门静脉直径(t=1.982)、脾静脉直径(t=2.582)、肠系膜上静脉直径(t=2.186)、脾静脉流速(t=2.109)、脾蒂切除方式(χ~2=4.5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显示,脾静脉直径、肠系膜上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术前BM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7、2.654、2.312、2.187,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比值比(OR)=0.859,95%可信区间(95%CI):0.750~0.983,P=0.027]、脾静脉直径(OR=1.191,95%CI:1.035~1.370,P=0.015)、脾静脉流速(OR=1.125,95%CI:1.004~1.262,P=0.043)、肠系膜上静脉直径(OR=1.202,95%CI:1.001~1.444,P=0.048)、Ⅰ级脾蒂切除(OR=2.815,95%CI:1.056~7.503,P=0.039)是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BMI22.54 kg/m2(敏感度75.9%,特异度58.3%)或术前脾静脉直径11.50 mm(敏感度72.7%,特异度62.9%)时,提示脾切除断流术后更容易形成门静脉血栓。结论术前脾静脉直径、BMI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针对二者监测可能有助于早期预测门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0.
催吐法治疗儿科急重症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痰热急惊案陈×,男,3岁半。1986年3月19日诊。发热,体温达40℃,曾在某院用抗生素及退热剂治疗3天罔效,而转求吾师诊治。询其母知其平素喜食肥甘,发热前又食过量。刻诊:体温39.8℃,颜面彤红,手足心灼热,无汗烦躁,喉间时有痰鸣,时有抽搐,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辨为急惊风,证属食滞胃肠,郁而化热,灼津为痰,痰火引动肝风。此为实邪踞于上脘,法当以吐为妙。师取瓜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