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诊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RT-PCR技术检测98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CEAmRNA水平,并与常规RT-PCR、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阳性率为38.8%(38/98),常规RT-PCRCEAmRNA检测阳性率为52.0%(51/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腹腔冲洗液CEAmRNA浓度术前为犤172.11±63.07(范围0~5.623×106)犦拷贝(copies)/ml,术后为犤606.32±76.21(范围2.564×102~4.677×107)犦copies/ml,术后显著高于术前(P<0.01)。肿瘤侵犯浆膜,病期Ⅲ、Ⅳ期,细胞学检查及RT-PCRCEAmRNA阳性者腹腔冲洗液CEAmRN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而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组之间的腹腔冲洗液CEA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PLC(-)PCR(-)组、PLC(-)PCR( )组和PLC( )PCR( )组3组间腹腔冲洗液CEAmRNA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本研究将判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CEAmRNA界值初步定为21.73copies/ml。结论实时RT-PCR定量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EAmRNA,是诊断腹腔游离癌细胞快速、敏感、可行的方法,有望成为术中腹腔化疗个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肝素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肝素酶和VEGF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肝素酶和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9%和6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7.2%和5.0%,正常胃组织的8.3%和5.0%(P值均〈0.01);肝素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静脉侵犯、淋巴管侵犯、远处转移、浆膜面受累和TNM分期等密切相关;VEGF—C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静脉侵犯及远处转移等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浆膜面受累和TNM分期等密切相关;肝素酶和VEGF—C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在胃癌中肝素酶和VEGF—C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肝素酶及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3.
小肠出血的诊治体会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310006)叶再元,张勤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医院(310012)叶建华[关键词]小肠出血,小肠插管分段气钡造影小肠出血比较少见,而诊断困难。我科1984年至1992年共收治29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道...  相似文献   
104.
徐继  何徐军  叶再元  喻晓芬 《浙江医学》2016,38(18):1475-1479,1482
目的检测miRNA-186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观察miRNA-186表达改变对人胃癌细胞株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RT-PCR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胃癌及配对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iRNA-186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miRNA-186在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在胃癌细胞中分别转染miRNA-186模拟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以上调、下调miRNA-186的表达,应用Transwell试验观察其对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NA-186可能的靶基因,并经双荧光素酶试验及Westernblot试验验证靶基因,分析其促转移的分子机制。结果胃癌组织相较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细胞株相较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的miRNA-186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在胃癌细胞中,分别上调、下调miRNA-186的表达水平,能够抑制、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miRNA-186与Twist-1之间存在反向调控的关系,Twist-1是miRNA-186的靶基因。同时发现,下调miRNA-186的表达时,Twist-1和N-cadher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而当上调miRNA-186的表达时,Twist-1和N-cadher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结论在胃癌组织中miRNA-186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通过靶向调控Twist-1的表达,改变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导致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05.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Ⅰ期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Ⅰ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Ⅰ期(T1-2N0M0)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局部切除术组(45例)和根治术组(48例).局部切除术组均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术后T1期(24例)行辅助放疗,T2期(21例)行辅助放、化疗.根治术组(T1期18例,T2期30例)均行根治术(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42例,低位前切除术6例),术后未行放、化疗.所有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局部切除术组和根治术组5年生存率T1期均为100%(24/24,18/18),T2期分别为86%(18/21)和93%(28/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局部切除术组和根治术组5年复发率T1期分别为4%(1/24)和0(0/18),T2期分别为19%(4/21)和7%(2/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局部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5),根治术组为15%(7/48),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 对于Ⅰ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联合术后放、化疗可获得与根治术相近的5年生存率,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模型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期部分门静脉缩窄法制备PHG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70只,电脑随机抽取分为3组:A组(PHG造模+复方丹参注射液)30只、B组(PHG造模+0.09%氯化钠溶液)30只、C组(假手术+0.09%氯化钠溶液)10只.造模后各时段(5、10、15、20、30、45d)处死大鼠,取胃底黏膜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上皮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 mRNA表达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测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的变化.结果 A组的胃黏膜破坏明显减轻.B组胃黏膜组织中Bcl-2表达水平则显著下调,在第20天达最低值0.12±0.09,其后趋于稳定;Bax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在第20天达到高峰6.12±0.39,其后趋于稳定;AI值上升,第20天最高(11.08±1.62)%,后趋于稳定.A组小鼠Bcl-2及Bax表达水平及AI值发生改变,20d时各值分别为:(1.09±0.21)、(1.12±0.17)、(5.32±1.07)%,各时间点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C组20d时Bcl-2、Bax表达水平、AI值分别为:(0.98±0.10)、(0.86±0.11)、(4.32±0.08)%,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减轻PHG模型大鼠胃黏膜损伤并抑制上皮细胞凋亡,对PHG模型大鼠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患者女,61岁,因"反复脐周隐痛3个月余"于2010年4月来我院就诊.3个月来患者时有夜间痛及静息痛,伴有轻度腹泻,乏力,纳差,消瘦,体重减轻4 kg.无黑便及血便,无发热.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查体无明显异常.在当地医院进行肝脏彩超多普勒及肝脏增强CT检查均提示右肝巨大占位,肝癌可能.在我院复查肝脏B超提示:右肝实质性团块,肝区回声改变,肝多发结节.脾肿大,脾静脉偏宽(图1).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紫杉醇是否具有协同抗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将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人参皂苷Rg3组[GS-Rg3:10mg/(kg.d)灌胃],紫杉醇组(紫杉醇10mg/kg腹腔内注入,每周2次),联合组(人参皂苷Rg3+紫杉醇,用法同上),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连续用药3周。用药结束后脱颈处死裸鼠,统计各组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联合组(人参皂苷Rg3+紫杉醇)抑瘤率明显大于人参皂苷Rg3组和紫杉醇组(P<0.01);联合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活性最低,与人参皂苷Rg3组、紫杉醇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和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联合紫杉醇能协同抗胃癌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9.
复发性胃癌患者再手术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发性胃癌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85例复发性胃癌再次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结果 本组85例中,复发局限于残胃46例,复发时间<2年58例.全组再手术切除45例,其中根治性切除34例,姑息性残胃切除11例,联合行脏器切除19例.根治性残胃切除术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7%和21%,中位生存期56个月;姑息性手术及其他综合治疗者的生存时间为6~26个月,中位生存期16个月;未切除患者均于半年内死亡.结论 术后定期复查有助于复发性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复发性胃癌以残胃复发多见,具有较高切除率,应积极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为提高胰腺癌的早期检测率筛选新的标志物,应用蛋白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建立胰腺癌的血清蛋白质质谱模型。方法: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CM10)结合SELDI-TOF-MS技术检测了73例血清样本,其中31例胰腺癌,22例胰腺炎,20例健康人。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胰腺癌和健康人以及胰腺癌和胰腺炎的辨别模型。结果:胰腺癌和健康人辨别模型用了3个蛋白质峰,辨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而胰腺癌和胰腺炎辨别模型用了5个蛋白质峰,辨别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5.5%和93.5%。结论:SELDI-TOF-MS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检测胰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