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5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IGFBP2基因靶向的表达载体,转染到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检测该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沉默效果,同时初步观察基因表达抑制后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细胞系中m-RNA(IGFBP2,IGF和IGFR)表达,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干扰前后IGFBP2、IGF和IGFR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用MTT方法检测细胞转染前后的增殖情况。结果:①初步筛选得到27个候选片段,对这些候选序列通过同源序列检索和进一步优选,最终确定5’target 564-582位(ggttgcaga-caatggcgat)5’target923-943位(gcctgtacaacctcaaacagt)为靶序列,并选择一无关对照的发卡样DNA序列。②成功构建重组子PLL3.7 1,PLL3.7 2和PLL3.7 Con,利用酶切筛选和测序验证,分析其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③转导48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胃癌细胞可看见大量eGFP表达,经筛选转染细胞得到siRNA稳定表达的细胞系。④转染IGFBP2靶向siRNA(PLL3.7 1,PLL3.7 2)SGC-7901细胞,IGFBP2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NA水平上IGFBP2有73.9%的下调,在蛋白水平上有约77.8%的下调;转染无关siRNA(PLL3.7 Con)的SGC-7901细胞,IGFBP2 mRNA表达水平不降低。⑤从细胞增殖实验结果看,转染后的细胞生长比未转染的细胞要快。结论:①成功地构建出针对IGFBP2的siRNA表达载体PLL3.71,PLL3.72和无关siRNA表达载体PLL3.72Con,靶向siRNA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后能显著降低细胞中的IGFBP2表达。②通过siRNA沉默降低IGFBP2的表达后,将促进肿瘤细胞SGC-7901的生长。 相似文献
32.
乙酰肝素酶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点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mRN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点突变的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3例HCC中HPA的表达,用T—A克隆测序法检测其扩增产物有无突变,并与HCC临床病理学指标分析。结果 有16例癌组织HPA表达阳性,阳性率(48.5%)显著高于癌周肝组织(P〈0.01)。术后转移复发组HPA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复发组(P〈0.01)。7例PCR产物测序发现有4例均存在2处点突变,其中一处为有义突变,突变率为57.1%。结论 HCC中HPAmRNA表达率增高,可作为HCC术后预测转移复发的一个重要指标。HPA基因点突变可能是其表达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泛素连接酶hrd1(hydroxymethylglutaryl reductase degradation 1,hrd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此探讨hrd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胃癌组织及距癌灶边缘5cm以上胃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63例胃癌(实验组)及其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hrd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别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hrd1基因表达水平,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rd1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及Q-PCR结果均显示,胃癌组织中hr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d1在癌灶≥5cm的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灶<5cm的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rd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泛素连接酶hrd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提示hrd1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16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p16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胃粘膜组织标本43例,肠上皮化生组织标本35例,异型增生上皮组织标本50例及新鲜胃癌组织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胃粘膜86%,肠上皮化生69%,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83%、71%和35%,胃癌为23%(肠型29%、弥漫型19%)。其中正常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轻、中度异型增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异型增生和胃癌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异常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随着胃癌的发展而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35.
36.
胃癌阴性淋巴结的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细胞角蛋白CK19,细胞角蛋白CK20及CD44v6检测53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周围淋巴结509枚。结果 53例胃癌患者中21例有淋巴结微转移(39.6%)。微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深层组织的微转移阳性率高于浅层(P<0.05),PT3,PT4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PT1,PT2患者。低分化癌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P<0.05)。结论 对常规检查淋巴阴性的胃癌,微转移检测可能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7.
38.
39.
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EBM )是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Ssckett教授在长期的临床流行病实践的基础上 ,于 1992年正式提出的概念[1] 。1993年英国牛津正式成立国际Cochrane(柯克朗 )协作网。我国 1996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开始筹建中国Cochrane中心 ,1997年 7月获得卫生部批准 ,1999年 3月正式注册成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第 13个成员国 (htttp :/ /www .cd12 0 .com)。目前 ,EBM正强劲地推动着全球医学从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转变[2 ] 。1 临床医生为…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CD44V6和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 5 8.6 % ,PCNALI为 5 6 .5 1± 18.82。CD44V6阳性表达率和PCNALI在侵及浆膜层者明显高于侵及肌层者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DukesC、D期明显高于A、B期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CNA高LI者CD44V6阳性率明显高于PCNA低LI者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D44V6和PCNA在结直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