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31.
目的:探讨脑细胞生长肽是否有预防庆大霉素对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损害的作用。方法:实验在泰山医学院生理听觉研究室进行。选用45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动物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mL/(k&;#183;d);庆大霉素组动物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80nag/(k&;#183;d);脑细胞生长肽组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同庆大霉素组,并肌肉注射脑细胞生长肽1mg/(k&;#183;d)。各组均用药25d。分别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动物的BAEP反应阈、波峰潜伏期及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用药后BAEP波峰潜伏期延长。用药后第27天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和脑细胞生长肽组BAEP反应阈值分别为:(32.57&;#177;2.26),(58.49&;#177;18.43)和(44.63&;#177;8.74)dB peSLP;后两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646,4.439,P均&;lt;0.01);脑细胞生长肽组高于庆大霉素组(t=3.725,P&;lt;0.01)。用药后第27天,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和脑细胞生长肽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数分别为:(14.45&;#177;0.95),(9.53&;#177;3.16)和(11.84&;#177;2.63)个;后两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lt;0.01);脑细胞生长肽组多于庆大霉素组(P&;lt;0.01)。结论:脑细胞生长肽有明显保护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对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电针对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预防庆大霉素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cochlear spiral ganglion cells,SGC)损伤的作用。方法:选用耳郭反射正常,体质量为300~350g的健康杂色豚鼠,雌雄兼用,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0只,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mL/(kg&;#183;d);庆大霉素组15只,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80mg/(kg&;#183;d);电针组15只,给予电针(针刺双侧“听宫、翳风、肾俞”穴)1次/d;针刺后再给予庆大霉素同对照组,各组用药均25d。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动物BAEP反应阈值;用组织学方法检测耳蜗SGC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在用药前对照组组、庆大霉素组和电针组BAEP反应阚分别为:(31.85&;#177;2.19),(32.23&;#177;2.26),(32.19&;#177;2.24)dB peSLP;用药后27d检测分别为:(32.27&;#177;2.21),(59.58&;#177;17.74),(45.67&;#177;9.35)dB peSLP。庆大霉素组、电针组分别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6.809,4.435,P&;lt;0.01);庆大霉素与电针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t=3,800,P&;lt;0.01)。在放大倍数为400倍光镜下平均在80μm&;#215;80μm视野内SGC存活数为:对照组(14.08&;#177;0.79)个,庆大霉素组(9.16&;#177;2.55)个,电针组(11.17&;#177;2.08)个;庆大霉素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67,P&;lt;0.05)。结论:电针对庆大霉素引起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3.
沈卉  冯利  史永芝 《山东医药》2006,46(25):101-102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如治疗不及时,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损伤脑细胞,影响智力发育。因此,患儿住院期间除给予有效控制惊厥治疗外,还要加强其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以防惊厥再发。我科于2003年8月~2004年3月收治高热惊厥患儿48例,年龄0、5~5岁,病因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2例、支气管肺炎8例、肠炎5例、幼儿急疹2例、输液反应1例,均经相应治疗控制惊厥发作。现将其出院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4.
近几年来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日趋增加 ,已成为新生儿和小婴儿临床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 1999年我院儿科共收治 90例母乳性黄疸的病儿 ,对这些病儿 ,我们分别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同时蓝光照射治疗”、“单纯蓝光照射治疗”三种方法 ,在这三种方法治疗过程中均不停止母乳喂养 ,治疗结果证明单纯蓝光照射是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最佳方案 ,值得推广。1 资料与方法母乳性黄疸是美国Arias于 1960年首先报道发病率为1%~ 2 % ,1982年DeAngeLis报道达 2 0 % ,1988年Rascaim报道为 82 .7% ,说明该病发病率日趋增加 …  相似文献   
3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