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9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8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4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鉴别诊断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是由于不同发病机制所致的两种不同疾病.由于二者在临床表现、血象改变等方面具有较相似的改变、易造成两病的相互误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肺部感染的CT表现及病程中的影像学变化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侵袭性真菌肺部感染后3个月~2年中出现胸部异常的多次CT影像表现。结果首诊胸部CT单发结节或肿块8例,双肺多发结节、肿块4例,肺内片状实变影6例,伴肺不张2例,单发结节状磨玻璃影2例,主要伴随征象包括晕征、树芽征、空洞、支气管气像及空气新月征等,15例患者抗真菌治疗后病灶有不同程度吸收,6例13个结节或肿块内出现空洞。6例患者治疗后病情加重,其中4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及原发病。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性肺部感染CT表现以结节、肿块并伴有伴随征象常见。治疗后复查CT结节或肿块吸收较慢且病灶易出现空洞。 相似文献
44.
紫杉醇是一种作用于微管的广谱天然抗癌药,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实体瘤,能缓解多种进展期实体瘤。但用于治疗髓系白血病效果较差。我们通过实验发现紫杉醇联合INFα-2b对K652细胞的诱导凋亡及杀伤作用均明显增强。实验的主要方法为:(1)将K562细胞浓度调为2×105/ml后接种于96孔板上,每孔100μl,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加药物,另设一组单独加入100u/ml INFα-2b作为干扰素INFα-2b对照组,均设4个复孔,A组加入浓度分别为20、50、100μmol/L的紫杉醇100μl,B组分别加入上述浓度的紫杉醇及1000u/ml的INFα-2b100μl,A组及B组每浓度均设4个复孔…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冷冻保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式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进行了22例次冷冻保存自体血小板回输。采用COBE单采机采集血小板,加5%二甲亚砜(DMSO)血小板冻存保护剂,置-80℃冰箱冷冻保存1~3个月。40℃水浴复苏冻存血小板。血小板<20×109/L时回输冻存血小板。测定冻存血小板CD41、CD42b、CD61、CD62P、CD63、回收率及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结果移植后一般需输注冻存自体血小板2~4次。血小板冻存后回收率在47%~87%之间,平均回收率为(72.73±10.49)%。在22例次血小板冷冻保存回输中,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有12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62P百分比值升高,7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63百分比值升高,表明血小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活化。有4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41或CD42b百分比值减低,表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输注后CCI在(5.6~17.6)×109/L之间,22次回输中有18次的CCI在7.5之上。移植过程中无出血发生,回输后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采用冻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可以防止移植过程中出血的发生,代替异体血小板输注而杜绝诸如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造成的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回输是安全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4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状况,观察根除Hp是否有助血小板数的提升。方法ITP组41例,对照组40例,采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免疫快检卡诊断Hp感染状况。23例Hp阳性的ITP患者在治疗ITP同时加用抗Hp治疗后转阴17例,与ITP组中Hp阴性的18例在治疗后的血小板数进行比较。结果ITP组和对照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6.10%(23/41)、35.0%(14/40),ITP组Hp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23例Hp阳性的ITP患者抗Hp治疗后,转阴17例,与ITP组中Hp阴性的18例在治疗4~8周后血小板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p根除后血小板数恢复明显。结论ITP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对于Hp感染阳性患者给予根除Hp感染治疗有助血小板数的提升;对于ITP患者可常规行Hp检测。 相似文献
49.
1病例报告女,43岁。2004-03-23患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支架术治疗,PLT 576×109/L。2005-11-14出现左手腕无力伴活动障碍,头颅CT示右额叶腔隙性脑梗死。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及。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系增生尤为明显,各阶段巨核细胞均增加,有大量血小板聚集成堆,可见巨大血小板。骨髓活检(中国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染色体为正常女性核型。血常规WBC 19.50×109/L,杆状粒细胞0.04,N 0.74,M 0.03,L 0.19,RBC 5.73×1012/L,Hb 176 g/L,PLT 1237×109/L。血小板祛除治疗后由PLT 900×109/… 相似文献
50.
1病例报告女,15岁。因头晕、乏力3个月于2005-10住某医院,血W BC42.6×109/L,RBC 1.55×1012/L,Hb 58 g/L,PLT 29×109/L。骨髓增生Ⅲ级,原始+早幼粒细胞78.5%,POX(++),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M 3b(APL),予维甲酸治疗。2005-11-22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会诊发病时骨髓:骨髓增生Ⅲ级,原粒35%,早幼粒21%,可见A uer小体,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M 2,2005-11-22骨髓:骨髓增生Ⅴ级,原粒2%,早幼粒1%,免疫分型CD 34、HLA-DR、CD 38、CD 56阳性,CD 117、CD 33、CD 13阴性。染色体:46xx[5]/46xx t(8;21)[12]/46xx t(8;21)11q-[3]。PM L-RAR 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