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过程中肺部感染率及吞咽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率为30.0%,实验组肺部感染率为7.5%,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训练总有效率为65.0%,实验组训练总有效率为92.5%,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吞咽障碍导致的肺部感染,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因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日常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日常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气管套管的撤除率、肺功能[包括呼吸频率(RR)、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改善情况、满意程度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RR、PaO_2、PaCO_2、SaO_2等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气管撤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治疗结局及预后的改善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并采用胃肠外静脉营养14d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47例,分为发生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及未发生PNAC两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PNAC的发生率为17.0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PN持续时间、开始胃肠喂养时间、葡萄糖积累用量、氨基酸积累用量、脂肪积累用量与PNAC密切相关,PN持续时间是独立高危因素(OR=3.812,95%CI:0.039~4.027,P=0.012)。结论 PN持续时间越长、PN氨基酸的累积用量越大、PN脂肪乳累积用量越大、达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越长,则发生PNAC的几率越大。尽早开始肠内营养,避免静脉摄入高热卡,为降低PNAC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IE应用头部选择性亚低温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HIE足月儿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两组患儿维持血压、血氧、血糖、血流、通气、灌注、对症、止痉、护脑、维持血压、消除脑干症状及降低颅内压力等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出生6h内加用头部选择性亚低温进行治疗,72h内对患者进行脑部复温。观察两组HIE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神经症状发生率及生化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患儿7天、14天、28天后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两组HIE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生化指标变化不具有统计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患儿在出生后7天、14天、28天的NBNA各指标评分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HIE新生儿应用头部选择性亚低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HIE近期及远期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合理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儿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则在降钙素原指导下给予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发热、咳嗽、咳痰、气喘、肺部干湿性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平均时间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监测结果能够很好的指导临床医师规范使用抗生素,有效的减少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为此,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考虑通过监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来更好的应用抗生素,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免疫功能变化实施动态监测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实施治疗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轻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观察组为4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免疫功能变化实施动态监测。结果两组患者的CRP、血常规白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变化临床监测,具有较大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外周血白细胞峰值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动态监测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中CRP、血常规白细胞等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病情变化进行有效判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