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6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毒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江苏籍汉族人群中NQO1、CYP1A1、CYP2E1、mEH等四种外源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NQO1、CYP2E1、mEH基因型为国内首次检测。肺癌病例为南京地区市级以上医院病理诊断明确的肺癌患者。59例患者中,鳞癌36例,腺癌23例。按1∶1配对的原则,选择同性别、同年龄(±5)、同民族、同地区、相似职业、相同吸烟史,无肿瘤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NQO1、CYP1A1、CYP2E1和mEH基因型在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分别为:①NQO1:W25.9%…  相似文献   
72.
73.
靶基因xylE质粒载体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在基因组中整合有pUC118NX质粒的转基因小鼠致突变检测模型。方法将含xylE靶基因的pUC118NX质粒DNA显微注射至C57BL/6J小鼠376枚受精卵雄性原核中,存活的225枚受精卵移入11只假孕母鼠双侧输卵管内发育成个体后,用PCR-Southernblot、质粒回收转化试验和酶切鉴定方法筛选存活仔鼠。结果假孕母鼠中有7只妊娠,共产仔鼠29只,存活25只,其中PCR-Southernblot检测阳性小鼠18只,阳性率为72%。最后选择2只在基因组中完整整合pUC118NX质粒的健康雄性小鼠作为Founder鼠,进行转基因小鼠致突变检测和建系工作。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在基因组DNA中整合有pUC118NX质粒的C57BL/6J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74.
乙基亚硝基脲诱导转基因小鼠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用乙基亚硝基脲 (ENU)进一步验证携带xylE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在体内基因突变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用ENU对转基因小鼠进行诱变处理 (i.p .5 0mg/(kg·d) ,连续 5d)后 ,从脾脏组织DNA中回收带有靶基因xylE的pESnx质粒 ,通过电穿孔法转化大肠杆菌 ,筛选突变体 ,检测突变率 ,并对突变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确定突变类型。 [结果 ] (1)ENU诱发转基因小鼠脾脏组织xylE基因的突变率为 1 2 48× 10 -4 ,显著高于自发突变率 ;(2 )ENU诱发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碱基的颠换、转换以及由于碱基的缺失或插入所引起的移码突变。 [结论 ]该转基因小鼠是检测体内基因突变的一种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5.
肿瘤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P450酶属Ⅰ相代谢酶,可代谢多种化学物和药物,并可形成致癌性的物质,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属Ⅱ相代谢酶,是催化谷胱甘肽(GSH)与亲电子的外淅物结合的二聚体酶,并可灭活外源物,是使它们排出体外,它们在人群中呈多态性分析,肿瘤的遗传易感性与代谢酶遗传多态性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致癌物的形成,首先通过I相代谢酶的活化(如P450酶),灭活主要通过II相代谢酶(如GST酶)进行的。因此,I相代谢酶与II相代谢酶的多态性往往决定癌症的发生率及发生类型。  相似文献   
76.
采用可导致肢体畸形的已知致畸物N-甲基-N′-硝基-N-甲基亚硝基胍(MNNG)作为受试物,诱发小鼠肢体的异常发育表型,然后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筛选该模型畸形肢体和相应正常器官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小鼠妊娠第12天一次腹腔注射给予40 mg/kg MNNG可诱发的胎鼠肢体畸形,发生率高。肢体畸形以活胎计的发生率为33.7%,以窝计为81.8%,肢体畸形占畸胎鼠的构成比为100%,且以短指(趾)和缺指(趾)最为常见,其次还有多指(趾)和短肢等。畸形发生的部位存在左右及前后不对称性,四肢畸形的发生率和畸形严重程度依次为左后>左前>右后>右前。特别是发现并证实大体形态所见短肢是径腓骨缺失所致;肋骨的异常发育也存在明显的左右不对称性,这些发现尚未见国内外有报道。应用SSH技术和点杂交等技术对孕期第18天的MNNG诱发的小鼠胚胎畸形肢体和相应对照组正常肢体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共得到25个差异片断,对其中的12个进行测序。GeneBank查询比对之后发现,1条为已知基因,即小鼠基因Pex3; 另外3条分别与小鼠melanoma X-actin(Actx) mRNA、小鼠端粒酶结合蛋白p23和人胶原I型alphal基因同源(但blastx/nr查询结果不支持该结论),视为可能已知基因;其余6条序列分别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芳烃类有机溶剂对原代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的谷氨酸重摄取的影响。 [方法 ]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神经胶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培养 2周后 ,用芳烃类有机溶剂 (甲苯、二甲苯和乙苯 )染毒 ,染毒浓度为 3mmol/L、6mmol/L和 9mmol/L ,染毒时间为 4h、12h和 2 4h ,并设空白对照组和赋形剂蓖麻油组 ,染毒后 ,观察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以及氨基酸重摄取的变化。 [结果 ]染毒后 ,神经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的能力显著下降(P <0 0 5 ) ,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r =0 87,P <0 0 1) ,当染毒浓度为 9mmol/L浓度时 ,抑制率达 70 %以上 ;但染毒后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LDH的活性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芳烃类有机溶剂对神经胶质细胞本身的致死性毒作用较小 ,但对神经胶质细胞的谷氨酸重摄取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8.
硫酸镉对FL/P450 1A1细胞中人肺癌易感基因P450 1A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金属化合物硫酸镉 (CdSO4 )在体外对人羊膜FL/P45 0 1A1细胞内P45 01A1DNA序列的改变作用 ,了解镉化合物对肺癌易感基因的影响。方法 利用不同剂量的CdSO4 处理FL/P45 0 1A1细胞 ,其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2 4.5 5mg/ml。以 1/ 4IC50 终浓度CdSO4 处理FL/P45 0 1A1细胞 48h后提取细胞pREP 9/P45 0 1A1质粒。由于 pREP 9缺少通用序列 ,BamHI酶切 ,低熔点琼脂糖电泳分离P45 0 1A1cDNA片段。BamHI酶切 pGEM~ 3Zf( ) ,CIP处理 ,并与 2倍摩尔P45 0 1A1cDNA片段混合 ,乙醇沉淀 ,沉淀物加入 18μlTE ,加 2 μl 10倍连接酶缓冲液 ,混匀 ,加10UT4DNA连接酶 ,混匀 ,12℃保温 16~ 2 0h。凝胶电泳分析连接结果。鉴定合格连接物转化DH5α菌 ,X gal喷洒对重组子进行蓝 /白颜色筛选。选择含重组子的宿主菌进行P45 0 1A1cDNA测序。结果 在体外 ,CdSO4 未引起FL/P45 0 1A1cDNA序列改变。结论 CdSO4 对FL/P45 0 1A1细胞中肺癌易感基因P45 0 1A1cDNA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9.
五种多环芳烃对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军  印木泉 《卫生研究》2002,31(3):154-156
采用大鼠子宫湿重实验和体外雌激素受体结合实验评价了 5种多环芳烃的拟雌激素活性。结果表明苯并 (a)芘、7,12 -二甲基苯并蒽和 2 ,3,6 ,7-二苯并蒽的中、高剂量可导致初断乳大鼠子宫湿重明显增加 (P <0 0 1或P <0 0 5 )。苯并 (a)蒽和 1,2 -苯并菲各剂量均不引起大鼠子宫湿重明显增加 (P >0 0 5 )。苯并 (a)芘、7,12 -二甲基苯并蒽和 2 ,3,6 ,7-二苯并蒽能明显抑制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 (P <0 0 1)。苯并 (a)蒽和 1,2 -苯并菲各剂量均不能明显抑制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 (P >0 0 5 )。通过体内外实验表明苯并 (a)芘、7,12 -二甲基苯并蒽和 2 ,3,6 ,7-二苯并蒽具有明显的拟雌激素活性 ,而苯并 (a)蒽和 1,2 -苯并菲没有检测到拟雌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80.
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已知的恶性肿瘤特异性最强的生物标志物 ,端粒酶活性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均有潜在价值 [1~ 3 ]。端粒酶活性也表达于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非肿瘤细胞中 [4] ,因而单凭端粒酶活性的有无难以区分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 ,故必须建立端粒酶活性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在文献 [5 ]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相对简便的端粒酶活性定量分析方法——端粒酶延伸产物液体闪烁计数法 ,并将其与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进行了比较。1 材料和方法1.1 细胞株和组织样本 乳腺癌细胞株 MCF- 7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