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6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检测和分离食品中的致突物,是研究营养、饮食与肿瘤关系的内容之一。我国制订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中也规定必须进行致突性试验。Ames试验是为人们最先选用以过筛其是否有致突性的方法。但是,Ames试验是应用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遗传指示物的一种回复突变试验,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4种重金属化合物对P4501A1基因产物乙氧基-9-羟基异吩恶唑酮-邻-去乙基酶(EROD)诱导活性的影响。方法:4种重金属化合物及诱导物L-去甲肾上腺素不同时间与FL/P450 1A1细胞作用,通过测定EROD反应终产物乙氧基-9-羟基异吩恶酮荧光强度来了解EROD活性。结果:FL细胞的EROD诱导活性较低,FL/P450 1A1细胞的EROD诱导活性较高;重金属化合物同时加入时可抑制  相似文献   
53.
54.
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微粒体试验研究了14种化合物的抗突变性。14种化合物是:(1)半胱氨酸、(2)桂皮酸、(3)芦丁、(4)鞣酸、(5)二氧化锗、(6)5氟尿嘧啶、(7)叶绿素铜钠、(8)β谷固醇、(9)维生素C、(10)香豆素、(11)维生素E、(12)L谷胱甘肽(氧化型)、(13)L谷胱甘肽(还原型)、(14)有机锗(GA)。实验按抑制突变、抗突变和去突变3种作用模式研究了化合物的抗突变效应。结果表明,除二氧化锗外,所有测试化合物均能抑制亚硝基胍(MNNG)和苯(并)芘[B(a)P]的致突变性。化合物1、2、3、4、6、8、10和12的抑制率在90%以上。14种化合物对MNNG的致突性有抗突变效应,12种化合物对B(a)P有抗突变效应,唯二氧化锗和GA对B(a)P无抗突变作用。在B(a)P作用于细胞前,14种化合物对B(a)P有直接的去突变作用。根据作用模式和作用潜力,1、2、3、4和10在14种化合物中是较好的抗突变剂,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每种化合物都有其有效剂量,化合物 2、6、7、8、10、11为500μg,化合物1、3、4、12、13、14为1000μg,化合物5、9为1250μg。研究表明,有必要选择有效的抗突变剂制成复方,并研究其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5.
据各国对死亡原因的统计资料表明,癌症已是主要的死因之一。究其原因,发现在人类环境中,许多潜在的致癌因素存在于吸入的空气中、饮水中和食物中,以及生活和生产环境中接触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据Weisburger统计,人类肿瘤的病因,85~90%与环境因素有关(见表1),因而人们对物质毒性的关注,除原来所要求的急性、亚急性(亚慢性)  相似文献   
56.
二甲苯对原代培养神经细胞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二甲苯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培养 2周后 ,用二甲苯染毒 ,染毒浓度分别为 3、6和 9mmol/L ,染毒时间为 4、12和 2 4h ,并设阴性对照组和神经节苷酯组 ,染毒后 ,观察神经细胞的存活率、LDH活性以及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结果 :染毒后神经细胞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下降 (P <0 .0 5 ) ,并有浓度 -效应关系。LDH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二甲苯母体对神经细胞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用Ames试验加预培养法检测了22种食品在亚硝化后的致突变性。22种食品包括6种酱油、2种鱼露、2种虾酱、2种香肠、6种鱼干、米面薄脆片、油炸猪皮、酱菜和食品香料。结果表明,16种食品对TA 100有直接致突变性。在本组样品中,虾酱具有最强的致突变性,它的特异致突性为37000个回变菌/g。用HPLC分析了一种前致癌物氨基对乙酚的含量。测得每克虾酱中的含量为439μg。食品在亚硝化后所具有的致突变性,提示了该食物内含有胺或酰胺化合物,它可在体内形成内源性致癌物—亚硝胺。因此,检测食品的致突变性,对防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8.
细胞间隙连接信息交通抑制试验用于筛检促癌剂的初探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200433毕洁,刘建,印木泉化学致癌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和多种遗传学改变的过程。细胞间信息交流(GJIC)对细胞的分化、发育、于细胞对子细胞的控制,对协调同一组织内不同细胞...  相似文献   
59.
四种重金属化合物FL/P4501A1细胞酶活性的影响陆敦印木泉贺清玉陈辉富(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上海200433)利用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化合物溴化汞,三氧化铬,硫酸镉,氯化镍处理人羊膜FL/P4501A1细胞,其IC50分别为6.03,37....  相似文献   
60.
彩云多糖(CVPS)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主要对CVPS的致突变作用进行评价。一、材料和方法测试样品由我校训练部药理教研室提供的CVPS,为灰色粉末样;使用时以双蒸水配制成相应的试验浓度。实验方法:Ames试验用标准平板掺入法,测试菌株用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和TA102,实验在±S9的条件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