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患者女,54岁.因自觉间断性视物模糊2周,于2007年11月14日到当地医院眼科就诊.未予治疗.其后双服视力明显进行性下降,于2008年1月9日到我眼科就诊,该患者因患肺结核于2007年5月8日起在当地结核病防治院接受抗结核病治疗,口服乙胺丁醇(EMB)1.0/d、异烟肼0.3/d否认既往全身及眼部其他疾病史.视力:右0.15、左0.12均不能矫正.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正常、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正常,晶状体及玻璃体透明,眼底视盘、中央动静脉及全视网膜未见异常改变.色觉检查提示:双眼绿色辨色力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无异常.Octopus101自动视野计检查示,双眼中心暗点形成.  相似文献   
133.
Objective To apprehend the ocular surface condi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by detecting the apoptosis index and the inflammation condition of conjunctival epithelial cell.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the type 2 DM' s dry eye. Methods Thirty-five type 2 DM patients and 25 healthy adults were se lected randomly to detect the break-up time (BUT ), Schirmer I test (SIt) and Fluorescein staining (FL). Con junctival epithelial cells were collected by impression cytology from the type 2 DM patients and healthy adults. Flow cytometry was taken to measure apoptosi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rans forming TGF-P ,and NF-K B. Results The value of SIt and BUT in type 2 DM patients obviously increased m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FL in type 2 DM patients positively expressed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1). The apoptotic index of conjunctival epithelium in type 2 DM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and NF-k B in DM patients was obviously strong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apoptotic index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ex pression of TGF-* 1 (P<0.01). Conclusions The increase of apoptotic and inflammation of conjunctival ep ithelium may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ype 2 DM' s dry eye.  相似文献   
134.
分别选用冰冻切片水浴、睾丸整体水浴和特异性底物等酶孵育方法显示*丸LDH-X活性。结果表明,冰冻切片水浴和睾丸整体水浴后酶反应产物扩散严重,并可使曲细精管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特异性底物方法无上述缺陷、LDH-X定位良好,不失为目前显示睾丸LDH-X活性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5.
患者,女,41岁,因患支气管哮喘进行脱敏治疗,已达维持量,脱敏处方是1:100协7处方(为协定处方),协定处方(协7)之内容是屋尘、螨、野苋菜花粉和蛔虫抗原,患者一直坚持注射多年,该方本应包括蛔虫抗原,由于当时无蛔虫抗原故暂缺,1987年6月26日患者又来院配脱敏针继续注射,此时恢复有蛔虫抗原。该脱敏液又配入蛔虫抗原,浓度与以前相同,注射后十多分钟患者随即摔倒,尿失禁,当时检  相似文献   
136.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血管收缩素(serotonin)对正常人鼻粘膜的影响,并与组胺相比较。对象为14名正常人,年龄16~46岁,男女各半,均无特应病史、常年性鼻炎史或慢性呼吸系疾患,2周内无感冒史。试验按双盲法进行。先用磷酸盐缓冲液喷入鼻腔,然后每隔15分钟喷入血管收缩素或组胺。血管收缩素的剂量为120、600及3000μg,组胺的剂量为15、75及375μg。两种药物的试验相隔7天,在同一时间进行。激发后  相似文献   
137.
倒睫是指睫毛倒向眼球,刺激角膜和球结膜的一种睫毛位置异常,产生刺激症状,老年人多发.倒睫分为先天性倒睫和后天性倒睫,大多数老年人倒睫属于后天性.老年人因倒睫的长期刺激,可出现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引起角膜炎、角膜上皮脱落、感染和角膜血管翳形成,以致于影响视力.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高,有时需要多次手术才能缓解症状.2006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根据老年人倒睫形成原因,采用近睑缘轮匝肌睑板固定术、倒睫全排睑板部分切除+近睑缘轮匝肌睑板固定术、部分下睑全层切除+多余皮肤轮匝肌切除术等方法,对68例83眼老年入倒睫进行治疗,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8.
谭汉提  卢迪  韦堡升 《西部医学》2012,24(11):2168-2169,2171
目的探讨耳前发际进路行涎腺肿物切除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3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物(多形性腺瘤22例,脂肪瘤3例,血管瘤1例)及4例副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采用耳前发际进路行肿物切除。结果全部病变被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无面神经麻痹,无涎液潴留、涎瘘发生及Frey征出现。经6个月~4年(平均46个月)追踪复查,肿瘤无复发,切口瘢痕隐蔽,美容效果非常满意。结论经耳前发际进路切除耳前区涎腺良性病损是可行的,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磷酸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稳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配合45 mg·kg-1链脲佐菌素饲喂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磷酸西格列汀组大鼠以磷酸西格列汀10 mg·kg-1灌胃(n=8),模型组大鼠以等体积PBS灌胃(n=8)。12周后,测定大鼠体质量、血糖水平,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运用TUNEL法检测肝组织中凋亡的细胞;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肝组织中ATP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测定线粒体基因组DNA与细胞核基因组DNA的比例;采用半定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线粒体标志蛋白TOMM20,HSP60和VADC的蛋白水平;磷酸西格列汀处理肝细胞HepRG后,采用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ATP含量,并用RT-qPCR法检测线粒体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包括COX 1,COX 3,ND 1和Cyb。结果:磷酸西格列汀的使用改善了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下降、血糖升高、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相较于模型组[(0.22±0.03)pmol/min·mg...  相似文献   
140.
叶喜喜  樊沛  卢迪  周奕 《新中医》2023,55(10):134-138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 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每周治疗 1 次,共治疗3 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 个疗程后1 周,治疗1 个疗程后3 个月,评估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 评估量表积分,测量齿突与寰椎侧块间隙差值(VBLADI),并最终进行评判疗效。结果:治疗1 个疗程后 1 周、治疗1 个疗程后3 个月,2 组眩晕积分、头颈肩积分、日常工作及社会心理适应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且 观察组眩晕积分、头颈肩积分、日常工作以及社会心理适应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 个疗程后1 周、治疗1 个疗程后3 个月,2 组VBLADI 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BLADI 低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积分与VBLADI 呈负相关性,眩晕积分越小,眩晕症状越严重, 寰齿错位越严重。临床疗效痊愈率观察组40.00%,对照组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 于骨正筋柔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优于单纯使用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