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0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叶酸(FA)对脑梗塞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内神经细胞凋亡及Notch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大脑中动脉梗塞组(MCAO)、MCAO+叶酸低剂量组(MCAO+LFA)、MCAO+叶酸高剂量组(MCAO+HFA)。除SO组外,其他三组均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各组于栓塞处理后第14天处死。补充叶酸前、补充28天后及栓塞处理后第14天,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叶酸含量;建立MCAO后第14天,应用TUNEL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内神经细胞的凋亡,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神经细胞内Notch1 mRNA的表达。结果补充叶酸后,与MCAO组相比,MCAO+LFA、MCAO+HFA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血清叶酸浓度及Notch1 mRNA的荧光强度值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叶酸降低脑梗塞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可能与其促进Notch1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2.
程怡欣  卢瑾 《医学信息》2019,(16):27-29
在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中,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学说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支持。同时抑郁障碍已经被许多研究广泛证实为与免疫密切相关的疾病,抑郁障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因子水平紊乱,个体对环境的高敏感状态等免疫系统亢进的表现已经被揭示。而儿童期遭遇的长期或重大的应激经历及创伤体验会显著增加个体罹患抑郁障碍的风险,这种早期的负性体验也会导致成年后机体免疫系统的亢进。HLA基因作为自身免疫过程的起点,其表达产物的类型及水平都会对个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目前针对HLA基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分析了HLA基因对抑郁障碍发病可能存在的影响,总结了儿童期经历对个体抑郁障碍易感性的影响,并探索性的讨论了HLA基因以及儿童期经历在抑郁障碍发病机制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相互间的交互作用存在的可能性机制。  相似文献   
63.
本文旨在综述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治疗延迟的相关研究,对3类首发精神障碍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患者责任感提高、家庭凝聚力降低、病耻感、疾病相关知识匮乏、就医资源匮乏、医疗支持不足会导致治疗延迟,使患者病程更长,症状更重,影响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描述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并探讨抑郁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疾病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为工具,共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858例,其中首发529例(58.6%),复发329例(36.0%)。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上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探索复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抑郁症相对首发抑郁症更有可能存在精神障碍共病(OR=2.11,95%CI:1.00~4.44)、无法工作/学习/从事家务劳动的天数更多(OR=1.26,95%CI:1.01~1.56)、既往使用过1个月以上的精神科药物(OR=1.41,95%CI:1.02~1.97)、既往接受过电休克治疗(OR=3.23,95%CI:1.42~7.36)、腰臀比更大(OR=33.88,95%CI:2.88~399.32)。结论:复发性抑郁症与存在精神障碍共病、无法工作/学习/从事家务...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雌激素和高浓度胰岛素对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和-2表达的分子机理。方法: 将IRS-1,2基因5′调控区克隆至含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质粒,转染HeLa细胞,加雌激素(1 nmol/L)或高浓度胰岛素(100 nmol/L)培养,检测IRS-1,2基因5′调控区相对转录活性。结果: 高浓度胰岛素刺激细胞48 h,IRS-2基因5′调控区相对转录活性减低,IRS-1无明显差异;雌激素处理显著增加IRS-1,2基因5′调控区的相对转录活性。结论: 高胰岛素可能通过作用于IRS-2基因5′调控区中胰岛素作用元件,使其转录活性降低。而雌激素则通过作用于IRS-1,2基因5′调控序列,使其转录活性提高,增强其表达。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的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测定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2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GFAP的浓度,并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ord Sorting Test,WCST)检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认知功能.比较两组血清GFAP浓度,同时探讨GFAP浓度的变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1)患者组血清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2)患者组WCST成绩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执行能力比正常人差;(3)相关分析表明WCST中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与患者血清GFAP浓度呈正相关,完成分类个数与患者血清GFAP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胶质细胞损害,且代表神经胶质细胞损害的血清GFAP浓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青少年网络成瘾(IA)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190例IA青少年患者和386例性别与年龄频数匹配的医院对照,完成一般社会人口学问卷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II-CV)评定;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IA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IA青少年家庭的实际亲密度[(60.27±s 11.44)vs.(69.34±s 9.84)]、理想亲密度[(69.25±s11.82)vs.(72.57±s 10.34)]、实际适应性[(42.09±s 10.20)vs.(49.79±s 8.24)]和理想适应性[(52.02±s10.59)vs.(54.02±s 9.13)]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亲密度不满程度[中位数,全距:(5,52)vs.(4,54)]和适应性不满程度[中位数,全距:(9,51)vs.(4,38)]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父母婚姻状况为在婚(OR=0.55)、抚养人为父母(OR=0.50)和实际亲密度高(OR=0.88)为IA的保护因素;家人关系差(OR=4.15)、家人有烟酒嗜好(OR=1.62)、亲密度不满度高(OR=1.11)和适应性不满度高(OR=1.06)为IA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IA的发生与父母因素和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关;需要注重发挥父母作用和改善家庭功能以防治青少年IA。  相似文献   
68.
卢瑾  王兰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427+430-427,430
[目的]探讨本院自制中药漱口液对于预防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采用自制中药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50例,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比较2组患者口臭情况、口腔溃疡及真菌感染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中药漱口液对于预防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真菌感染和口腔溃疡的发生、防止口臭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9.
昆明市情感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昆明市情感障碍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法,应用中文版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2.1版(CIDI-2.1)对该市≥15岁的居民5033人进行访谈,调查情感障碍的患病率,分析影响情感障碍的相关因素、起病年龄及共病情况。结果:情感障碍30天患病率为0.98%,12个月患病率为1.22%,终生患病率为1.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离婚/分居/丧偶人群、无业者、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更易患抑郁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居农村、男性可能是情感障碍的保护因素。不同情感障碍亚型起病年龄不同,9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25岁以前起病,情感恶劣在50岁以前存在起病风险,重性抑郁的起病风险持续终生。患有焦虑障碍和疼痛障碍可以增高情感障碍的患病风险。结论:情感障碍患病率低于国外同类研究而与国内研究接近,城镇居民、女性、独身、无业,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有较高的患病风险,是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常见烟酒行为及所致精神障碍流行强度及分布情况。[方法]2005年11月,在昆明市按容量比例和随机抽样原则,抽取15岁以上本地常住居民,采用CIDI2.1为调查工具,DSNM—Ⅳ为诊断标准,调查近30天内常见烟酒行为及所致精神障碍患病情况。[结果]调查5033人,近30天患有各类烟酒所致精神障碍的86例,30天患病率为1.96%;终生患病的442例,终生患病率为6.78%。30天患病率与终生患病率居首位的均是尼古丁依赖(30天患病率为1.93%,终生患病率为4.24%)。30天患病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51%、0.06%(P〈0.01),终生患病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1.97%、0.31%(P〈0.01);城乡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市15岁以上居民各类烟酒所致精神障碍患病率较高,尼古丁依赖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