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心肌细胞培养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骨髓,通过贴壁法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经多次传代后获得较纯的MSCs.用5-氮胞苷(5-aza)进行诱导分化,实验组为在玻片上的5-aza干预的MSCs移入到心肌细胞培养环境中;对照组为5-aza干预的MSCs.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鉴别心肌心肌特异蛋白Desmin和肌钙蛋白Ⅰ(cTnI)表达及其出现时间的早晚.结果:对照组MSCs诱导后10天可见细胞由原来扁平多角形变成长梭形,15天后部分细胞体明显增粗,可见到有些细胞间有融合样情况发生,20天左右类似肌管样细胞出现.而实验组在17天左右可以看到类似心肌管样细胞.免疫组化表明实验组的阳性结果出现的时间比对照组要早.结论:心肌细胞培养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肌细胞的增殖能力很低,细胞移植作为改善心肌结构及功能的新方法已倍受关注。细胞性心肌成形术,是将包括自体心肌细胞在内的不同类型细胞移植到宿主心肌组织中改善其结构、功能。目前用于心肌移植的种子细胞有胚胎心肌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千细胞、骨骼肌成肌细胞、内皮千细胞、肝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文章综述了细胞件心肌成形术的种子细胞种类、疗效、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药物预适应方法进行干细胞诱导已有报道,本实验观察中药参三七皂苷Rg1对5-氮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05在南京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SD大鼠8只。参三七皂苷Rg18mg,批号20021017,由云南省长春花生物制剂公司提供,加入不含胎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10mL,调配成10-4mol/L溶液,4℃保存。5-氮胞苷(Sigma公司,批号021209)。②实验方法:贴壁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立4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后进行无血清处理,每3d换液1次;5-氮胞苷单用组单纯以10μmol/L的5-氮胞苷进行处理,其终浓度为1×10-8moL/L,连续诱导15d;5-氮胞苷 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组分别加入0.1,1μmol/L参三七皂苷Rg1培养液处理24h,再各以10μmol/L的5-氮胞苷进行诱导,其终浓度为1×10-8moL/L,连续诱导15d。③实验评估:取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群体倍增时间。观察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形态学特征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表面积变化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①5-氮胞苷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形态学特征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骨髓间质干细胞胞体逐渐增大并伸出细长突起,在突起末端出现分支,部分相邻细胞的突起连接成网,形态学上表现出向心肌细胞方向转化的特征。其超微结构呈梭形,有明显的肌丝,细胞核呈单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间质干细胞形似心肌细胞。②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对5-氮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特性的影响:与5-氮胞苷单用组比较,5-氮胞苷 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组从第3天开始细胞数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曲线均无明显的生长平台期,达到高峰后细胞数开始减少。③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对5-氮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积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积比较,5-氮胞苷单用组明显降低,0.1,1μmol/L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则能显著升高5-氮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积(P<0.01)。④参三七皂苷Rg1对5-氮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氮胞苷诱导4周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游离Ca2 相对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t=6.72,P<0.01),且5-氮胞苷 1μmol/L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组升高幅度大于5-氮胞苷单用组(t=3.13,P<0.05)。结论:①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在体外可显著刺激5-氮胞苷诱导的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和增殖,改善细胞形态,刺激细胞内钙离子增加。②参三七皂苷Rg1与5-氮胞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心肌成形术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肌成形术是心肌重建治疗的有效方法 ,分为动力性、细胞性和分子性心肌成形术。随着研究的深入 ,可望为心肌异常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及与血管功能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DCM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4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血清中sICAM-1的水平;用无创动脉功能测定仪测定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用NYHA分级评价心功能.结果:①DCM组外周血sI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DCM组C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组间C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血清sICAM-1与C2呈负相关.sICAM-1是影响C2的重要因素;③随着心功能下降,血清中sICAM-1的水平逐渐升高,两者呈等级相关.结论:DCM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下降与sICAM-1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欧洲晕厥诊治指南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9年9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心律协会(EHRA)、心力衰竭协会(HFA)及心律学会(HRS)联合公布新的晕厥诊治指南。该指南在2001年、2004年版基础上更新,对晕厥的病因、诊治及预后等作了更全面叙述,现对其主要内容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替米沙坦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替米沙坦组采用两肾一夹法,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替米沙坦组用替米沙坦(10 mg.kg-1.d-1)灌胃干预。术后8周,经动脉插管测血压,经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心肌β-MHC 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压显著升高,心肌肥厚(均P<0.01),细胞直径增大,排列不整齐。与模型组相比,替米沙坦组大鼠血压明显下降,心肌无明显肥厚(均P<0.01),其心肌β-MHC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下调肥厚心肌β-MHC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与其逆转心肌肥厚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外周与中心动脉血压的差异性,探讨外周高估或低估中心血压的影响因素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住院患者72例,行诊断性冠脉造影62例,射频消融术建立动脉通路10例,年龄(56.64±15.41)岁,男38例,女34例。其中冠心病32例,原发性高血压18例,糖尿病5例,其他17例。术后同步记录升主动脉与股动脉压力波形,测量并分析外周及中心动脉血压,计算外周血压放大、脉压比率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①肱动脉收缩压与股动脉收缩压升降一致,两者有相关性(r=0.89,P〈0.01);②外周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与中心动脉相应值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外周可能相符或高或低于中心血压。③外周高估中心SBP(52.8%)多为中青年低危人群,外周放大与年龄呈负相关(r=-0.37,P〈0.05);④外周低估中心SBP多见于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老年人(〉60岁)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血压差值较小(P〉0.05),两者平行变化趋势。结论①肱动脉袖带血压能稳定反映外周肌性动脉血压;②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压之间存在差异;③外周血压放大是外周高估中心收缩压的主要原因;④中心动脉硬化可能与外周等于或低于中心收缩压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5-氮胞苷(5-AZ)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中心肌特异性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条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用不同浓度5-AZ诱导培养,以RT-PCR方法测定诱导前后β-MHC的表达。结果正常培养大鼠BMSC不表达β-MHC。经5-AZ诱导24h并继续培养后,BMSC表达β-MHC,第1~4周内由1.89±0.37增至16.41±3.63(t=0.495~5.446,P<0.01=;(1×10-7)~(1×10-5)mol/L5-AZ使β-MHC的表达由7.30±1.77增至16.28±3.72(t=0.442~2.669,P<0.01)。结论5-AZ诱导体外培养大鼠BMSC表达心肌特异性β-MHC,与诱导时间及浓度呈正相关,提示可诱导大鼠BMSC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动脉顺应性的关系。方法按照SBP和(或)DBP≥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的标准,将366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组,用CVProfilorDO-2020动脉脉搏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受试者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用放免法分别检测其血清TNF-α和胰岛素浓度,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IR)。结果(1)高血压组C1(10·55±3·11)mL/mmHg×10,C2(3·62±1·51)mL/mmHg×100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1=13·24±4·27)mL/mmHg×10,(C2=6·04±2·66)mL/mmHg×100,P均<0·01],而TNF-α(0·31±0·05)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0·24±0·07)ng/mL,P<0·01;(2)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正常对照组中TNF-α与HOMA-IR、体重指数(BMI)正相关(r=0·171,r=0·229,P均<0·05);在高血压组中TNF-α与C1、C2负相关(r=-0·132,r=-0·392,P均<0·05),与BMI、HOMA-IR、舒张压(DBP)、脉压(PP)正相关(BMI:r=0·427,HOMA-IR:r=0·154,DBP:r=0·144,PP:r=0·182,P均<0·05)(3)在高血压组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1、C2的因素为年龄与SBP。当自变量排除年龄后,TNF-α和HOMA-IR可进入影响C1、C2的回归模型。结论高血压患者TNF-α浓度增高,TNF-α及HOMA-IR与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依赖于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