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临床及内镜特征的鉴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ITB)的临床及内镜特点,为两者的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9年2月168例CD患者和156例ITB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 CD以男性为主(男;女为108:60),肠道手术率较ITB高[(33.3%比10.9%,P<0.01)];CD的腹泻、便血、肛周疾病、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66.1%、32.1%、16.1%和28.0%.明显高于ITB组(分别为47.0%、7.7%、3.4%和9.4%,P值<0.05或<0.01);而ITB的发热、盗汗多于CD组(P值均<0.05),且伴肺结核、腹水发生率明显高于CD组(P值均<0.01);ITB的球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阳性率、结核抗体阳性率均高于CD组;CD患者内镜下纵行溃疡、网格状溃疡、卵石征、肠腔狭窄均多于ITB组(P值<0.01或<0.05),而ITB的环行溃疡、同盲瓣受累多见(P值<0.01或<0.05),且受累的回盲瓣常变形和开口固定.结论 CD与ITB各有其临床特点,临床特点结合内镜下卵石征、纵行溃疡、网格状溃疡、环行溃疡出现的概率、回盲瓣受累情况及形态变化是鉴别两者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对葡聚糖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64只BALB/C小鼠分为6组,单纯应激组、正常对照组各16只,应激 2DSS组、应激 4DSS组、2DSS组、4DSS组各8只。采用自制的束缚笼对应激组小鼠建立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采用小鼠自由饮用DSS溶液的方法建立UC模型。每日观察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并在实验结束后测量结肠组织损伤评分(HS)、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HS评分通过在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学改变得出。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肠组织中MPO的活性。结果单纯应激组小鼠体重增长较正常对照组缓慢(P<0.05)。4DSS组小鼠DAI评分、HS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应激 4DSS组上述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变化更显著,与4DSS组比较亦增高(P<0.05)。2DSS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应激 2DSS组上述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慢性束缚应激可以使小鼠发生UC的易感性增加并加重DSS结肠炎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p2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正常人结肠肠黏膜中p27蛋白和PCNA的表达,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标本中的细胞凋亡。结果结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PC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的结肠癌细胞平均凋亡指数(0.93±0.32)%高于p27蛋白阴性表达的细胞凋亡指数(0.3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与结肠癌PCNA的表达无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标本PCNA表达呈强阳性且组织分布弥散提示结肠黏膜癌或有癌变倾向;p27蛋白表达可能不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但有促使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趋势。  相似文献   
84.
目的:用调整肝细胞靶向基因药物分子构形的方法,以期提高外源转入基因在目标细胞的表达效率。方法:加入特定辅料分子至基因药物中,用电镜观察其液态分子构形,在转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中后,用ELISA方法检测基因表达产物IFN-r的浓度,筛选最佳表达外源基因药物分子的构形。结果:肝细胞靶向基因药物在辅料分子不同浓度中构形发生改变,显现出絮状、球形、串蛛状及杆状与类染色体形的混合体。筛选出了具最佳表达的杆形和类染色体混合体分子构形。该构形的药物分子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脂质体转运载体携带的同一基因,且不需要抑制溶酶的活性。结论:用于基因治疗的药物分子构形对其转入靶细胞的表达效率有重要的影响。肝状和类染色体复合分子构形,可能是ASOR作为靶向载体的肝细胞基因治疗药物分子的最佳表达构形。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1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EGFP-野毒株核壳蛋白、197L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和pEGFP—L97),酶切和测序鉴定;将pEGFP—WT、pEGFP—L97和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筛选阳性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阳性克隆细胞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A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成功建立了融合表达蛋白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显示各细胞克隆有较好的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各细胞系核壳蛋白表达没有差异;16、32、48h时,pEGFP-WT、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h和48h时,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乙型肝炎病毒1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与野毒株核壳蛋白相比,197L变异核壳蛋白对凋亡因素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86.
人白细胞介素12双亚基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基因治疗研究的需要构建人白细胞介素 12 (hIL 12 )双亚基基因共表达质粒 [(P( ) IL 12 ) ],比较它与单个亚基基因表达质粒 [P( ) P4 0 和P(- ) P35]1∶1共同转染肝癌细胞HepG2后 4 8小时表达结果。方法 :分别克隆hIL 12P4 0 、P35亚基cDNA全长至pcDNA3 1(± )中构建P( ) P4 0 和P(- ) P35,再将两者串联克隆至pcDNA3 1( )中构建P( ) IL 12。脂质体转染 3种质粒至肝癌细胞HepG2 ,4 8小时后抽取细胞总RNA做半定量RT PCR ,同时取细胞上清做ELISA及Western杂交 ,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转染方式均可以表达hIL 12蛋白质且半定量RT PCR显示较未转染组hIL 12的mRNA水平均增加 ;转染后 4 8小时P( ) IL 12组细胞培养上清hIL 12表达量较 [P( ) P4 0 和P(- ) P35]按 1∶1比例共同转染组显著增高(P <0 0 5 )。结论 :人白细胞介素 12双亚基基因串联共表达质粒 [P( ) IL 12 ]能够转入HepG2并表达hIL 12蛋白质 ,并且转染后 4 8小时hIL 12表达量较单个亚基基因表达质粒 [P( ) P4 0 、P(- ) P35]1∶1共转染者显著高。  相似文献   
87.
二联活菌洁阴泡腾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观察二联活菌洁阴剂体内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 用致病菌直接注入新西兰大白兔阴道内制成细菌性阴道炎。高、中、低 3个剂量的二联活菌菌粉为治疗组 ,设辅料组和氧氟沙星为对照组 ,治疗观察 5天。结果 中、高剂量的二联活菌菌粉的疗效与氧氟沙星组相同 (P>0 0 5 ) ,均可达到 88%的治愈率 ,明显优于辅料组和空白对照组 (P <0 0 5 )。而氧氟沙星组杀菌效果优于二联活菌制剂 ,但益生菌也同时被杀灭。结论 二联活菌制剂不仅具有与氧氟沙星治疗阴道炎相同的效果 ,同时也重建了阴道内正常菌群微环境。  相似文献   
88.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成酶在不同腹水中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成酶在不同腹水中的分析卢放根,方建珍,霍继荣,吴小平,凌奇荷,黄磊,周承玖为了阐明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不同性质腹水中的意义,测定了62例不同性质腹水标本中NO和NOS的含量。62例患者中肝硬化患者53例。其...  相似文献   
89.
原发性肝癌血行转移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 (PHC)血行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 :对 110例PHC患者 ,分析PHC大小、部位和数量以及AFP、HBV、AKP、r-GT与血行转移的关系。结果 :男性PHC患者血行转移率高于女性患者 (P <0 .0 5 ) ;老年人PHC患者血行转移率低于中青年患者 (P <0 .0 5 ) ;左右肝同时受累者血行转移率高于左右肝单独受累者 (P <0 .0 5 ) ;小肝癌转移率高于非小肝癌 (P <0 .0 5 ) ;HBV感染阳性PHC患者血行转移率高于HBV感染阴性患者 (P <0 .0 5 )。结论 :男性、中青年患者、左右肝同时受累者、小肝癌及HBV感染阳性PHC患者容易发生血管内转移。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LPS肝损伤的信号转导途径及LPS诱导肝细胞凋亡的规律。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取其肝脏,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肝组织TLR4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Fas、Fasl表达。结果:LPS注入腹腔后24h小鼠肝脏开始出现明显病理改变;3~6h肝细胞凋亡达高峰,12h后明显减少;肝脏TLR4在LPS注射3h后显著下调,6~12h明显受抑制,24h后则基本恢复;LPS刺激后3~6h肝脏bax、Fas表达达高峰,而bcl-2、Fasl表达在6~12h达到高峰,随后都逐渐下降。结论:LPS刺激肝脏后,肝损伤呈时间依从性,凋亡是其细胞死亡方式之一。LPS刺激后,肝脏TLR4表达呈时间依从性,TLR4表达下调可能是对LPS产生的耐受现象,是机体抗损伤的一种保护性的下调。LPS所致肝细胞凋亡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