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1.
近来发现糖皮质激素在体内外均可诱导胸腺细胞凋亡,这就使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过程的细胞凋亡的调节机理变得复杂。为了发现其它因素对T细胞在胸腺成熟过程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理,本实验研究了组织胺与地塞米松诱导胸腺细胞凋亡。取Spague-Dawley大鼠胸腺细胞,分别与组织胺、地塞米松、雷尼替丁及组织胺+雷尼替丁体外培养。在0,6,24及48小时取培养细胞。用台盼蓝染色计死亡细胞,吖啶橙细胞核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二苯胺法及DNA电泳检测DNA断裂片段。结果表明,6小时以前组织胺及地塞米松主要使细胞DN…  相似文献   
22.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60例结肠癌,结肠息肉及结肠炎标本Rb,CDK4和p16的蛋白表达。p16表达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结肠炎组织p16表达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结肠炎组织p16表达高于癌和息肉组。Rb在癌组织和息肉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3.
肝硬化血浆内毒素与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V60和pEGFP-L97和变异核壳蛋白阳性HepG2细胞株;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Α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h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成功建立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和融合变异核壳蛋白表达细胞系,各细胞株核壳蛋白表达量基本相同;16、32、48h时,pEGFP-WT、pEGFP-V60和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h和48h时,pEGFP-V60和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L60VI、97L变异可能是慢性肝炎活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SPF级小鼠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和用三联疗法根除Hp后胃黏膜内Toll样受体4(TLR4)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含量变化,分析TLR4和IL-1β之间的相关性,探讨TLR4在Hp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只成功感染Hp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不予任何治疗,第2组予三联疗法治疗,并将10只正常SPF级BALB/c小鼠设为第3组。取各组小鼠的胃黏膜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半定量检测TLR4、IL-1β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①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第2组小鼠胃黏膜内TLR4和IL-1β的表达均较第1组明显降低(P<0.05)。②TLR4与IL-1β呈正相关。结论TLR4参与了Hp的致病机制,并且与IL-1β呈正相关,TLR4通路与下游的IL-1β炎症因子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p16抑癌基因表达与滋养细胞癌变的关系,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了p1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及正常绒毛中的表达。结果示:①p16蛋白表达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和正常绒毛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p16阴性标本较p16阳性标本的PCNA阳性率显著高(P<005);③不同临床分期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p16阳性率不同,其中p16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p16阴性者。以上结果提示,p16基因的突变可能是滋养细胞癌变及增殖失控的重要原因;临床检测p16蛋白表达对估计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肠道益生菌CMS-H002和CMS-H003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硫酸葡聚糖胺(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益生菌CMS-H002和CMS-H003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道菌群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肠道益生菌CMS-H002和CMS-H003均可明显降低DAJ的水平及结肠组织的MDA水平。疗效均优于或等于巴柳氮阳性治疗药物。治疗后,各益生菌治疗组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用CMS-H003和合用组治疗后,丁酸梭菌菌数也有增加。以合用组小鼠粪便菌群更趋近于正常小鼠粪便菌群构成。而巴柳氮阳性治疗组对小鼠粪便的菌群菌数无明显影响。结论:口服肠道益生菌CMS-H002和CMS-H003可明显改善5%DSS诱导的Balb/c小鼠急性UC的一般表现及组织学损伤。两茼舍用效果尤为明显。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及逆转病态菌群是它们发挥治疗UC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粗制代谢产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UC模型,分别予乳酸杆菌粗制代谢产物和双歧杆菌粗制代谢产物灌肠,生理盐水(NS)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肠对照,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DSS模型组对照,计算小鼠死亡率、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损伤评分和组织学病理改变以及结肠黏膜IL-10免疫组化情况。【结果】①乳杆组和双歧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轻微,其死亡率、DAI评分、组织学损伤评分均低,与DSS模型组和NS组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杆组和双歧组IL-10免疫组化表达均较高,与空白对照组、DSS模型组和NS组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粗制代谢产物均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起主要的防治作用。②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粗制代谢产物的某些成分通过促进IL-10表达而发挥防治作用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对鉴别诊断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有价值的临床及内镜指标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6/2009-02住院的CD患者130例、ITB患者122例的临床及内镜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鉴别CD和ITB的相关指标,并应用回归方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对CD和ITB鉴别有价值的临床指标分别是:血便、肠道手术史、肛周疾病、肺结核、腹水、PPD阳性;有意义的临床指标的回归数学模型对CD和ITB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76.8%、83.8%、80.7%、88.0%.对CD和ITB鉴别有价值的内镜指标是:直肠受累、纵行溃疡、鹅卵石征、受累回盲瓣固定开口、环形溃疡、鼠咬状溃疡:有意义的内镜指标的回归数学模型对CD和ITB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82.0%、82.5%、82.9%、82.0%.结论:筛选出的临床和内镜指标可能对CD和ITB的鉴别有用,应用临床指标、内镜指标回归数学模型的方法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构建靶向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链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PDGF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PDGF-B链序列设计合成含靶向PDGF基因siRNA转录模板的茎环结构,与两端分别有Bam HI、HindIII酶切位点的pSilencer3.1-Hlhygro质粒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扩增、纯化得到所需质粒,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基因测序鉴定其分子量及插入片段的序列.结果 PCR扩增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双酶切证实PDGF siRNA表达载体克隆构建成功,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合成的siRNA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靶向性PDGF基因的siRNAs表达质粒.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expressing plasmids targeting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and study the function of PDGF with RNA interference technology. Methods Two complementary 63-nt oligonucleotides targeting PDGF were synthesized with 5 single-stranded over-hangs according to the PDGF-B gene sequence in the Genebank and the kit manual,which were ligated with the linearized pSilencer3.1-Hlhygro.The plasmids were transformed into DH5α bacteria to amplify and then purified.The purified plasmids were identified by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sequencing.Results PDGF siRNA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identified by double endonuclease digestion.Sequence analysis of inserted fragment revealed the same sequence as synthesized siRNA oligonucleotides.Conclusions siRNA expression plasmids targeting PDGF have been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