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04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78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61篇
  2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探讨长柱重楼皂苷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K562、KG-1、HT-93增殖的作用原理。方法:HL-60、K562、KG-1、HT-93细胞与长柱重楼皂苷共同培养24、48和72 h,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HL-60、K562、KG-1、HT-93细胞株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PARP,Caspase3,Mcl-1, BCL-2, BAX,P53,P27的表达变化,GAPDH为内参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柱重楼皂苷可以抑制HL-60、K562、KG-1、HT-93细胞的增殖,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r=0.9436;r=0.8623;r=0.9922;r=0.8918)。不同浓度的长柱重楼皂苷(4和8μg/ml)分别作用于HL-60、K562、KG-1、HT-93细胞24 h后,与表达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增加。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ARP与Caspase3的剪切带也逐渐增加(r=0.9945;r=0.965),同时BCL-2家族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逐渐增加(r=0.9916),而抗凋亡蛋白MCL-1与BCL-2表达逐渐减少(r=0.9959;r=0.9927)。抑癌基因p53蛋白及其下游p27蛋白的表达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r=0.9959;r=0.9778)。结论:长柱重楼皂苷通过活化内源性凋亡通路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这为临床上治疗AML白血病提供潜在新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媒介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击倒率和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以开始击倒时间和击倒率评估Kdr抗性。结果江汉平原区媒介按蚊首只被溴氰菊酯击倒时间为6~25 min,接触60 min击倒率为1.00%~9.62%,KT50为1 003.5~24 099.78 min,抗性指数4.41~105.79,观察24 h死亡率为2.00%~8.65%,为高抗性群体。结论江汉平原按蚊对溴氰菊酯已产生高度抗性,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卫生杀虫剂,确保防治效果,延缓蚊虫抗性升级。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及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表达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9例乳腺侵润性导管癌组织及48例分区组织的Cx43与E-cad检测。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区、交界区和远癌区的Cx43和E-cad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γ=0.460,P0.01);在肿瘤区两者同时为阴性表达时,淋巴结转移率最高。结论 Cx43和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与其发生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5.
背景:纳米技术与医学的结合在选择性靶向及治疗肿瘤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通过应用纳米载体确保了装载药物的靶向递送与稳定性,增强了细胞摄取和生物相容性。目的:制备一种谷胱甘肽和pH值双响应性CD24适配体修饰的载铁死亡激动剂Erastin和双质粒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PC(coBP)Ca,探讨其在体外对三阴性乳腺癌中CD24高表达细胞的精准靶向性和可行性。方法:PEG-CAPDB经过多次聚合反应生成纳米微球骨架COOH-PEG-CPADB-[co BMA co PDSMA],再通过自组装合成内载铁死亡激动剂Erastin、1-2M2ge化合物、NF2敲除质粒和YAP过表达质粒形成PC(coBP),利用SELEX技术筛选CD24适配体,进一步修饰PC(coBP),最终形成载药纳米微球PC(coBP)Ca。检测PC(coBP)Ca表面CD24适配体修饰、对谷胱甘肽和pH值的敏感性、逃逸免疫细胞吞噬的性能及靶向性能、逃逸溶酶体吞噬和药物突释性能及对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结果与结论:PC(coBP)Ca的平均粒径为(141.11±13.43) nm,平均多分散性指数为0.353±0.074,平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CRC)血清载脂蛋白的表达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的108例CRC患者作为CRC组,以及82例炎性肠病患者作为IBD组,48例肠道息肉患者作为ISP组,5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作为AGE组(IBD组、ISP组、AGE组患者均纳入疾病对照组);另选取10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比较各组血清载脂蛋白(Apo)A1、ApoA2、ApoB、ApoC2、ApoC3、ApoE水平,以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242、CA50、CA72-4这5项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对各指标进行拟合并建立风险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CRC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HC组相比,CRC组血清ApoA1、ApoA2、ApoB、ApoC2、ApoC3、ApoE水平较低(P<0.05);与IBD组相比,CRC组血清ApoA1、ApoA2水平较低(P<0.05),ApoB、ApoC2、ApoE水平较高(P<0.05);与ISP组相比,...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脊髓电刺激联合呼唤刺激治疗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62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呼唤刺激疗法,观察组给予脊髓电刺激联合呼唤刺激疗法。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意识状态、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体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前,两组意识状态、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苏醒后即刻及苏醒后24 h,观察组意识状态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苏醒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电刺激联合呼唤刺激改善昏迷患者意识状态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8.
玉竹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玉竹多糖的分离提取技术.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多糖提取率及多糖含量为观察指标,以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固液比、醇沉浓度为考察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并用苯酚-硫酸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玉竹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90℃,固液比1:30,提取时间3h,醇沉浓度90%,其中醇沉浓度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该组合下干燥成品多糖平均含量为86.02%。结论:此优化工艺可靠、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39.
肺癌仍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新兴的癌症免疫疗法是肺癌治疗的重大突破,但肺癌的晚期诊断和不良预后常导致治疗失败及癌症复发。外泌体(exosome)是直径约为30~120 nm,且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被的小膜囊泡。外泌体包含有起源细胞的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介导细胞间交流及调节肿瘤-宿主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功能。外泌体广泛存于人体血液及其他体液中,在癌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具有潜在的临床效用。该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关于外泌体中miRNA和蛋白质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外泌体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潜在生物学标志物的优点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检测两个中国汉族人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中的FⅫ基因突变。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血浆FⅫ∶C,并以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Ⅻ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DNA测序仪检测FⅫ的基因突变。结果:在两个家系中共发现3种杂合型基因突变,即Gly526Asp、7142insertC和Gly542Ser。结论:上述3种FⅫ基因突变是导致中国人遗传性FⅫ缺陷的分子发病机制之一,且均为国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