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12.
女性的生育力是指女性产生健康的卵母细胞、正常受精并孕育胎儿的能力。影响女性生育力的重要疾病可以概括为卵巢相关疾病、输卵管相关疾病、子宫相关疾病,但这些疾病影响女性生育力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文章主要对影响女性生育力的卵巢和输卵管相关疾病,以及具体机制进行总结,提出应重视疾病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积极开展基础研究,为女性生育力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孕周经阴道与经腹途径多胎妊娠减胎术的妊娠结局,为选择最佳减胎术式及手术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减胎术的455例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455例中225例接受早期经阴道胎芽抽吸减胎术(7~9孕周,E-ER组),58例接受晚期经阴道胎芽抽吸减胎术(9~12孕周,术中必要时注射氯化钾,L-ER组),172例行经腹胎心氯化钾注射减胎术(12~24孕周,FR组)。比较3组流产率、抱婴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不同减胎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L-ER组流产率(<28周)和术后4周流产率分别为27.59%和15.52%,高于E-ER组(7.56%和2.22%)和FR组(9.88%和6.98%);L-ER组抱婴率(70.69%)低于E-ER组(92.44%)和FR组(88.95%)(P均<0.017);而E-ER组和FR组流产率(<28周)、术后4周流产率和抱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相比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行体外受精的U4b型单角子宫不孕症患者与正常子宫不孕症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结局的差异及早产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U4b型单角子宫不孕症患者134例,根据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和受精方式行1:1倾向性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龄对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卵巢反应和结局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佳助孕年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长方案IVF-ET的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周期共2 468个。按照患者年龄分为4组:A组(<25岁,170个周期)、B组(25~29岁,741个周期)、C组(30~34岁,866个周期)及D组(≥35岁,691个周期)。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实验室各项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4组不孕时间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A、B、C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高于此3组。窦卵泡数、基础黄体生成激素(bLH)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减少。4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获卵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A组正常受精率最低,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胚率最高,与年龄偏大组(C组、D组)及年龄偏小组(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化妊娠率及活产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流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B组临床妊娠率最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活产率明显减低且流产率明显增加。结论:长方案IVF-EF助孕,<25岁的患者与25~29岁的患者比较,卵子质量及胚胎质量较差,而妊娠结局并未受到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尤其是35岁以后卵巢储备功能明显下降,IVF妊娠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年龄对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卵巢反应和结局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佳助孕年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长方案IVF-ET的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周期共2468个。按照患者年龄分为4组:A组(<25岁,170个周期)、B组(25~29岁,741个周期)、C组(30~34岁,866个周期)及D组(≥35岁,691个周期)。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实验室各项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4组不孕时间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A、B、C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高于此3组。窦卵泡数、基础黄体生成激素(bLH)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减少。4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获卵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A组正常受精率最低,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胚率最高,与年龄偏大组(C组、D组)及年龄偏小组(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化妊娠率及活产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流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B组临床妊娠率最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活产率明显减低且流产率明显增加。结论:长方案IVF-EF助孕,<25岁的患者与25~29岁的患者比较,卵子质量及胚胎质量较差,而妊娠结局并未受到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尤其是35岁以后卵巢储备功能明显下降,IVF妊娠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取卵后第3天(D3)未形成优质卵裂期胚胎的患者移植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患者资料,筛选在第3天未形成优质胚胎的新鲜周期,根据胚胎移植时期分为:卵裂期移植组(n=462)和囊胚期移植组(n=198),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妊娠结局以及两组成功分娩的新生儿结局和产科并发症情况,并分析胚胎移植时期对上述结局变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囊胚期移植组的平均取卵周期数、移植胚胎数均显著小于卵裂期移植组(P<0.05)。妊娠结局比较中,与卵裂期移植组相比,囊胚期移植组的HCG阳性率(56.1%vs. 26.2%)、临床妊娠率(50.0%vs. 22.3%)、活产率(40.9%vs.16.2%)均显著升高(P<0.001),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取卵周期数分层分析后,取卵周期数≤2的患者囊胚期移植组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卵裂期移植组(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