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颏部对冲伤常常导致颏部骨折或髁状突颈部骨折,直接导致关节窝骨折的在临床上较少见。颞下颌关节位于颅底,关节窝骨折后如何有效地恢复患者原有的关节窝解剖学形态和咬殆功能是治疗的关键问题,国内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笔者初步尝试颌间弹性牵引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窝骨折患者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人髁突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体内分化成骨的能力,为构建组织工程髁突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切除的人髁突冲洗收集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BMSC,取第3或4代BMSC进行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后接种于珊瑚骨支架表面,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表面的黏附和增殖状况.将成骨或成软骨细胞-珊瑚骨支架植入裸鼠背部皮下,6和9周后观察体内成骨和成软骨情况.结果 培养3~7d后扫描电镜显示细胞黏附于珊瑚骨支架表面,呈多层生长,并跨越微孔连成网状或片状;植入裸鼠体内9周,髁突形珊瑚骨支架均基本维持最初的形态,可见散在或片状的新生骨形成,新生软骨呈岛状分布.结论从人髁突骨髓中分离出的BMSC具有体内形成新骨和软骨组织的能力,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髁突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局部封闭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男14例,女38例,年龄46~67岁,平均58岁。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试验组(局部封闭+卡马西平)和对照组(卡马西平)。试验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1 mg、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1 mg和2%利多卡因1mL混合液行局部封闭,每周2次,共4周,同时口服卡马西平;对照组单纯口服卡马西平。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时试验组的优良率(92.31%和69.23%)与对照组(57.69%和38.4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VAS值均显著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个月后两组VAS值均增高,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局部封闭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透明质酸改性的聚乳酸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聚乳酸材料不具备细胞外基质材料的良好细胞亲和性能,采用化学方法将透明质酸交联制得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以透明质酸对新型多孔隙率聚乳酸支架的进行改性,观察改性后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的改变。方法:采用盐析法制备出高孔隙率聚乳酸支架,采用低浓度NaOH进行表面轻度水解后,利用EDC和透明质酸进行支架的改性。结果与结论:透明质酸改性聚乳酸支架在扫描电镜下显示为多微孔的三维立体结构,孔壁及界面平滑,孔隙之间可见更细小微孔相连。改性聚乳酸支架水滴渗入较快,改性后多孔支架的保水能力与吸水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透明质酸改性聚乳酸支架上细胞黏附及增殖优于未改性聚乳酸支架。透明质酸改性聚乳酸组软骨细胞生长密度及基质分泌更加旺盛。表明透明质酸改性聚乳酸多孔支架仍保持多孔的三维结构,其水亲和力、吸水能力、保水能力和细胞相容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凝酶用于治疗拔牙术后顽同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9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32例诊断为拔牙术后顽同性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局部常规处理后,试验组给予注射用血凝酶2U肌注,对照组给予止血敏0.5g肌注,观察局部止血情况。结果两实验组有效15例,无效1例,止血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7例,止血有效率为56.2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血凝酶在治疗拔牙术后顽固性出血方面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高速涡轮钻法和传统劈冠法在下颌低位近中水平阻生牙拔除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涡轮钻法的优越性。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40例下颌低位近中水平阻生牙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0例。一组采用高速涡轮钻法(试验组),另一组采用传统劈冠法(对照组)。比较2组拔牙时间和疼痛、肿胀、张口度和第二磨牙松动度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拔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张口度、第二磨牙松动度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肿胀并发症的发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牙,创伤轻、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少,与传统劈冠法相比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对髁突特发性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ICR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探讨ICR可能的发病因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7年6月—2012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诊治中心收治的ICR患者46例,对其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患者面型、颞下颌关节症状及咬合状况;借助全景片、头颅定位正侧位片、许勒位片检查,以了解患者下颌支高度、髁突骨质破坏情况、颅面结构特征等影像学变化,借助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CBCT)检查及造影检查,了解髁突吸收与关节盘-突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46例患者中,男4例,女42例(91.30%),以青少年为主。患者均呈安氏Ⅱ类面型,侧貌突,侧貌不美观,下颌骨后缩,下颌支高度降低,前牙开、后牙早接触、安氏Ⅱ类错。多伴关节区弹响、杂音。X线平片显示,髁突形态变小甚至消失;下颌支垂直距离变短;头影测量呈安氏Ⅱ类高角型特征;TMJ CBCT造影示关节盘-突关系改变,尤其以关节盘穿孔较为常见,穿孔位置多在关节盘后区。结论 ICR具有独特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TMJ关节盘移位与ICR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染bFGF基因对其增殖特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含人pcDNA3.1-bFGF质粒转染到生长良好的P3代人BMSCs,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转染bF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FGF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MTY法检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和细胞增殖周期,并将转染和非转染BMSCs分别成骨诱导分化,对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脂质体介导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转染BMSCs,经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证实转染细胞表达bFGF.转染细胞增殖活力加强,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比例更高(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转染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非转染细胞(P〈0.05).结论 用脂质体转染法能将pcDNA3.1-bFGF成功导入体外培养的hBMSCs,bFGF基因改良的BMSCs可以改善其生存状态、促进其增殖,并可促进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