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血管内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于 1997年 11月开始研制一种用于脑动静脉畸形 (AVM )治疗的新型液体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Eudragit E) ,进行Eudragit和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的对比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栓塞材料 :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由解放军总医院生产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为自行研制产品。2 .实验动物与分组 :健康雄性哈尔滨大耳白兔 2 4只 ,体重 2 .0~ 2 .5kg。随机分为Eudragit和NBCA两组 ,每组12只。3.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及栓塞方法 :参照Huang等[1] 方法行脑血管造影 ,进行颈外动脉分支血…  相似文献   
22.
23.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首选方法,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病例经动脉或静脉入路都可以获得满意效果。我们首次报告采用开颅显微手术联合血管内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例经动脉和静脉途径皆无法栓塞治疗的复发性CCF患者,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5岁。2个月前在外院诊断为“左侧CCF”,采用可脱性球囊闭塞瘘口近端的左侧颈内动脉(ICA)。术后  相似文献   
24.
25.
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入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髓外肿瘤40例,髓内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结果43例肿瘤均获全切除.随访6~48个月,术前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行颈、胸、腰椎X-线或MRI复查,均未出现脊柱畸形,无肿瘤复发.结论对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半椎板切除入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最大限度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对部分偏侧生长界限清楚的髓内肿瘤也可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  相似文献   
26.
患者 男,20岁。20h前因车祸致头部外伤,受伤时神志清醒,伤后13h突然右侧鼻出血,出血量1500~2000ml,收缩压降至约70mmHg,经当地医院输血、输液、纠正休克后于2000年9月12日转入我院。查体:神清,血压100/70mmHg,脉搏100次/min,血红蛋白7.0g/L。左颧部皮肤擦伤,右侧鼻孔陈旧血痂,神经  相似文献   
27.
我们自1998年9月开展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术以来发生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得到较好的处理,无死亡和栓塞治疗有关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男,48岁。突发剧烈头痛1h伴癫痫大发作一次入院。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颈强直,右侧肢体轻偏瘫,全身浅反射减弱,深反射亢进,Hunt&Hess分级IV级。头颅CT示鞍上池、环池、外侧裂和左侧脑室后角高密度影,左颞叶血肿,量约10ml,Fisher分级IV级。腰穿示全血性脑脊液。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示左侧后交通动脉(PCoA)瘤和左侧脉络膜前动脉(AchA)瘤。前者直…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 17β 雌二醇 (E2 )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和电压依赖性K+ 电流 (IK(V) )的影响 ,探讨IK(V) 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不同浓度E2作用GH3细胞 ,应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 ,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和分析E2对GH3细胞中IK(V) 的作用。结果 E2作用GH3细胞 3d后 ,0 1nmol/L、1nmol/L和 10nmol/LE2组均明显诱导细胞增殖(P <0 0 1) ,并使细胞增殖周期中G0 /G1 期细胞比例下降 ,进入S期细胞增加。E2作用GH3细胞 2 4h后 ,E2以浓度效应关系增加IK(V) 。结论 电压依赖性K+ 通道可能参与E2对GH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提示可应用K+ 通道阻断性药物治疗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Fischer344(F344)大鼠泌乳素腺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F344雌性大鼠,行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或无菌生理盐水,用药50d后行MRI扫描,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检测垂体重量、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病理与PR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变化。结果应用苯甲酸雌二醇50d后,大鼠体重增长受抑,垂体重量与PRL水平显著升高,病理检查可见垂体肿瘤形成且PRL染色阳性,MRI可见肿瘤,成瘤率达100%。结论利用F344大鼠建立的垂体瘤动物模型,成瘤周期短,简单易行,稳定可靠,符合泌乳素腺瘤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0.
靶向性治疗一直是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区别主要在于: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逃避凋亡,组织侵袭性以及转移的能力.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只杀死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是治疗肿瘤的难点.Smac/NIABLO是2000年首先由Wang等[1]发现并报道,命名为第2个线粒体衍生的胱天蛋白酶激活剂(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Smac),确定其位于线粒体中,在凋亡过程中与细胞色素C一同由线粒体中释放出来,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