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1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建立脑膜炎奈瑟氏菌PCK检测的最佳反应体系,探讨影响检测的多个因素.方法:利用正交设计,对膜炎奈瑟氏菌PCR反应体系的4因素(Taq DNA聚合酶、引物、Mg2 、dNTP)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为(50μl):Taq DNA聚合酶2.0U,引物0.3μmol/L,Mg2 3.0mmol/L,dNTP100μmol/L.结论:所得体系反应稳定,正交法实验设计高效、快捷,科学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为构建能高效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食品级益生菌株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1480和wch9901)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起始密码ATG上游-18bp到ATG下游1bp的一段包含SD位点和ATGA位点的序列为上游引物,PCR扩增lacZ,插入表达质粒pMG36e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并测定转化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合格;其中插入的外源片段序列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Z标准序列符合率达99%以上;携带重组质粒pMG36e-lacZ1.1480的大肠杆菌DH5α酶活性为3.074U/mL,酶比活性为6.939U/mgpro;携带重组质粒pMG36e-lacZwch9901的大肠杆菌DH5α酶活性为4.755U/mL,酶比活性为8.537U/mgpro。结论成功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本研究选择的SD位点和ATGA位点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地引导蛋白的非融合表达。  相似文献   
63.
致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致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性疾病。方法 采用 Miroscan Walk Away4 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 ,对临床分离的 10 0株致感染大肠埃希菌进行细菌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和产 ESBL s判定。结果 所测抗生素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在 5 0 %以上的占 14种 ,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青霉素 ,亚胺硫霉素最为敏感 ,耐药菌株耐受抗生素种类从 1到 19种 ,多重耐药菌株占 93% ,产 ESBL s菌株为 4 9% ,产 ESBL s株对绝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非产 ESBL s株。结论 致感染大肠埃希菌普遍耐药 ,尤其多重耐药广泛流行 ,临床医师须高度重视本医院和本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模式与流行分布 ,合理使用各种抗生素以减缓细菌耐药对其的筛选压力 ,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64.
高氧水耐缺氧、抗疲劳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高氧水耐缺氧、抗疲劳的功能,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小鼠体质量值、血清尿素氮、肝糖原、乳酸含量、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缺氧生存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的测定,了解小鼠体能变化情况。结果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P<0.05);肝糖原储备量增加(P<0.05);常压耐缺氧生存时间、急性脑缺血性缺氧生存时间均延长(P<0.05)。游泳时间虽无明显差异,但有延长的趋势。结论高氧水能增加能量储备,提高小鼠的应激生存能力,具有耐缺氧、抗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用GA-50医用器械消毒液浸泡口腔门诊常用医疗器械,并对其杀菌效果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破坏试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消毒液作用5~10min,对全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达99.9%;作用2~3h对枯草芽胞杆菌的杀灭率达99.9%;作用10~30min,对HBsAg抗原有破坏作用。该消毒液连续使用3周,仍能达到消毒合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66.
乙醇与银离子协同杀菌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解乙醇与银离子协同杀菌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了观察。结果,以体积分数30%乙醇作用1.0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对数值为1.15;2.0mg/L银离子消毒液作用1.0min,平均杀灭对数值为0.94。以含体积分数30%乙醇与2.0mg/L银离子组成的复方消毒液作用1.0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对数值>6.46。小牛血清、牛血清白蛋白及氯离子可使该复方消毒液的杀菌效果下降;硝酸或氢氧化钠能明显提高乙醇和银离子复方消毒液杀菌作用。结论,乙醇与银离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协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67.
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对医院被服类物品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观察了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对医院被服类物品消毒效果。结果,开机90min,塑料袋中臭氧浓度达1777.40mg/m3。开机消毒30min,对布片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均大于3.0;消毒60min,对布片载体上黑曲霉菌孢子杀灭对数值大于3.0;消毒90min,对医院使用中棉絮/床单表面的自然菌杀灭对数值大于1.0,棉絮内层的自然菌杀灭对数值大于0.8。结论,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对污染于被服类物品上的细菌和真菌具有很强的消毒效果,对被服表面自然菌杀灭效果达到合格要求。  相似文献   
68.
汪川  罗德云  刘衡川 《华西医学》1999,14(3):299-301
采用郭峰红细胞免疫及其调节功能测定方法〔1〕,检测 2 8例鼻咽癌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C3b受体花环促进率和抑制率 ,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表明 :患者组与对照组的C3b受体花环率分别为 2 4 14 %、 3 9 2 9% ;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分别为 13 0 3 %、 8 99% ;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分别为 5 0 7%、 16 0 0 % ,C3b受体花环促进率分别为 0 6 0、 1 6 4 ,抑制率分别为 0 43、 0 2 8。提示 :鼻咽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C3b受体活性及数量下降 ,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下降 ,红细胞自我调控系统紊乱 ,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69.
麦味地黄颗粒剂与丸剂均能提高阴虚动物红细胞CR1受体及促进因子活性,阻抑制因子活性的增高,也能使升高的脂质过氧化物回到正常水平。实验表明该药两种剂型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抗自由基和抗衰老功效。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高葡萄糖和非酯化脂肪酸(freefattyacids,FFA)对人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产生的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和黄芪的干预作用,以及黄芪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VEC为对象,观察以5.5mmol/L葡萄糖(对照组),10,20和30mmol/L葡萄糖,0.125,0.250和0.500mmol/L非酯化脂肪酸、高浓度葡萄糖+高浓度油酸和/或棕榈酸,2,20和200g/L黄芪,低、中、高质量浓度黄芪+高浓度葡萄糖,高浓度油酸和/或棕榈酸+低、中、高质量浓度黄芪,高浓度葡萄糖+高浓度油酸和/或棕榈酸+低、中、高质量浓度黄芪培养液培养后,VEC上清液中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VEC经含30mmol/L葡萄糖及30mmol/L葡萄糖+0.500mmol/L棕榈酸培养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不同浓度黄芪处理后,一氧化氮升高组人VEC一氧化氮水平均有下降,以高质量浓度黄芪(200g/L)试验组最明显。相反,VEC在0.500mmol/L油酸、0.500mmol/L棕榈酸+0.500mmol/L油酸和30mmol/L葡萄糖+0.500mmol/L油酸+0.500mmol/L棕榈酸条件下培养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不同浓度黄芪处理后,一氧化氮下降组人VEC一氧化氮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