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膝十字韧带移植重建术中韧带末端缝合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张春礼 ,范宏斌 ,李明全 ,王 臻 ,王海强 ,刘继中 ,李新奎 .中华骨科杂志 ,2 0 0 2 ;2 2 (12 ) :735 - 737]  目的 :研究膝十字韧带移植重建术中韧带末端缝合固定的方法及固定强度 .方法 :将 2 4条带髌骨的髌韧带标本分为 3组 ,对其末端分别采用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 2针、3针 ,缝合材料为Ethilon缝线及直径 0 .4mm钢丝 ,对样本分别进行拉伸力学检测以比较强度 ,探讨最佳的缝合针数和方法并应用于临床 .结果 :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 2针 ,…  相似文献   
22.
Boneisadynamictissue,thelevelofbonemassreflectsthebalanceofboneformationandresorption,whichinvolvesthecoor-dinateregulationofbone-formingcells(osteoblasts)andbone-resorbingcell(osteoclasts).Avarietyoflocalgrowthfactorsandcytokinesaswellassystemicpeptideandsteroidhormonesregulatethedifferentiationofimmatureprecursorcellsandtheactivityofmaturecellsinboththeosteoblasticandtheosteoclasticlineage,suchas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andosteoprotegenin(OPG)犤1犦.Inaddition,…  相似文献   
23.
脊柱通用钉棒系统在骶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采用脊柱通用系统(USS)钉棒系统重建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关节稳定性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采用USS钉棒系统,临床应用于9例骶骨肿瘤。切除骶骨肿瘤,在脊髓减压范围的上一椎弓根(L3或L4或L5)按常规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将远端螺钉固定于髂骨翼部,置金属棒,植骨及安放横向连接器。结果,术后9例经7-17个月随访,MRI检查无1例肿瘤复发。术前腰骶部疼痛及下肢根性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恢复正常负重及行走。无一例出现断钉,断棒或螺钉松动,X线片检查未发现钉孔扩大,骨盆内聚及腰椎下移(L5下沉)。结论:采用USS钉棒系统建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关节稳定性的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且固定确定。  相似文献   
24.
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及其发生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发生机制。方法:观察24例手术证实的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病人的X线片、CT、造影后CT、MRI等影像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术中的病理特点。结果:5例X线片显示骶骨侵蚀性改变,5例CT显示骶骨侵蚀性改变及骶管内囊肿,1例造影后CT囊肿内造影剂显影,22例MRI显示囊肿呈长T1及T2信号,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交通孔为瓣膜样。结论:MRI是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的硬膜缺陷所致;瓣膜样交通孔是病程进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克隆人护骨素(OPG)成熟肽段编码区基因并研究在大肠杆菌中OPG-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的融合蛋白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从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总RNA中扩增OPG成熟肽段编码区cDN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后经0.1mmoL/L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收集菌体蛋白,以SDS—PAGE电泳及Western印迹鉴定蛋白表达,应用谷胱甘肽-Sepharose4B柱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结果 获得人OPG成熟肽段编码区cDNA,转化菌株可表达人OPG-GST融合蛋白,蛋白表达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15.5%。Western印迹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66000处融合蛋白能与人OPG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经亲和层析后获得纯度为95.7%的OPG—GST融合蛋白。结论 获得人OPG成熟肽段全长c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OPG—GST融合蛋白并以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对人Era基因进行表达。方法 :人era编码区基因克隆入pUC19质粒中 ,经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正确后 ,再克隆入表达载体pRSETB中 ,构建成融合 6个组氨酸的高效表达载体pRSETB Era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plysS)诱导表达。结果 :经IPTG诱导后 4h ,SDS PAGE及凝胶密度扫描分析 ,表达出分子量约 4 1kD的蛋白 ,占菌体总蛋白的 5 1 2 %。结论 :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人era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克隆人骨保护素(OPG)成熟肽段编码区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法,扩增人OPG成熟肽段编码区cDNA,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转化BL21(DE3)PlysS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经0.1mmol/L IPTG诱导后,收集菌体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获得人OPG成熟肽段编码区cDNA,以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MAL-OPG转化菌株后,可表达人OPG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为85000。表达产物的蛋白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13%。Western blot表明,融合蛋白能与抗人OPG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 获得人OPG成熟肽全长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以OPC-MBP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  相似文献   
28.
基因治疗骨质疏松、骨转移癌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骨保护素(OPG)转染小鼠胚胎成肌细胞C2C12后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blot方法证实OPG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对稳定转染OPG基因的C2C12细胞的形态、细胞周期等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克隆了人OPG编码区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OPG。结论人OPG编码区基因稳定转染的小鼠胚胎成肌细胞生长状态良好,DNA合成旺盛,无诱导细胞凋亡现象,为采用OPG基因治疗骨质疏松、骨转移癌等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X光线平片、CT扫描、核磁共振和ECT骨扫描在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总结1983-1998年间有随访结果的73例骨转移癌患的确诊方法,测量X片中长骨骨皮质破坏厚度(或椎体骨折塌陷的程度)和肿瘤体积做为定量计算指标。随访时间1.5-8.5年,平均28个月。结果:(1)早期诊断骨转移癌应在临床怀疑基础上行骨扫描、X线或CT检查,骨扫描的敏感度为91%,X线平片的敏感度为72%,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2)骨扫描与X线平片及CT序惯应用,能监测治疗过程中的病灶变化。MRI扫描更具有优越性。(3)当负重区长骨骨皮质破坏>正常厚度的50%,椎体塌陷>正常椎体高度的25%,肿瘤体积>正常骨段体积的60%时,长骨即有骨折的危险性,脊柱可能发生滑脱。结论:X线平片、CT扫描、核磁共振和同位素骨扫描等协助早期诊断骨转移癌和评估治疗效果,所反映出的骨转移病灶信息可做为外科治疗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30.
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肢体大段骨缺损的内固定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肢体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同种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的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87例患者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行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关节移植 ,平均随访 35 .5个月。结果 :不同内固定方式术后骨不连的发生率不同 ,而骨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别 ;与内锁髓内钉和异体骨段复合人工关节相比 ,应用加压钢板和自制内锁髓内钉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与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 (χ2 =9.6 9,P <0 .0 1) ,但两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差异不显著 (χ2 =2 .99,P >0 .0 5 )。结论 :内锁髓内钉、异体骨段复合人工关节置换术固定牢固 ,结果总评优于普通自制内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