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归纳总结针刀临床疾病谱。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与针刀有关的临床文献,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16年9月30日。经阅读筛选后记录每篇文献的病症名,统计各病种文献数量,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7169篇,涉及284种疾病。西医病235种,西医症状32种,中医病症13种。文献最多的前12种疾病依次是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腱鞘炎、肩周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足跟痛症、肱骨外上髁炎、颈源性疾病、背腰腿痛、神经卡压、筋膜炎,这些疾病的文献数量均在100以上,占文献总数的68.7%。结论:针刀疗法的适应症广泛,但分布不均。优势病种相对集中,主要为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南安市两次人体寄生虫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KatoKata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感染率、感染度;试管虑纸培养法鉴定两种钩虫;透明胶带纸肛试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结果]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4.6%、4.7%、11.1%和10.2%,与首次调查结果相比,分别下降百分点为91.4、77.3、57.2和69.2。[结论]南安市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居住条件、环境改善和农业种植结构与施肥等变化,寄生虫感染率有了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3.
正骨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牵引加手法的有效性。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疗效判定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单纯牵引治疗;治疗组予以颈椎牵引、推拿疗法。结果: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变化上有显著差异。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加手法治疗和单纯牵引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疗效:牵引加手法治疗较单纯牵引疗法更为显著;牵引加手法疗法发挥了两种疗法的协同作用,提高和巩固了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F)、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上检索有关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资料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76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85例,对照组3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总有效率[OR=3.93,95%CI(2.48,6.25),Z=5.81,P<0.00001]、治愈率[OR=2.48,95%CI(1.76,3.49),Z=5.22,P<0.00001]、视觉模拟评分[MD=-1.14,95%CI(-1.52,-0.76),Z=5.86,P<0.00001]、复发率[OR=0.29,95%CI(0.14,0.61),Z=3.30,P=0.001]均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针刺、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等疗法相比,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系统评价针刀与封闭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1期)、Pub 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针刀与封闭对比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的要求独立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ev 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刀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封闭组,其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OR=3.95,95%CI(2.14,7.27)];[OR=2.60,95%CI(1.89,3.56)]。结论: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优于封闭。但由于本研究纳入试验数有限、质量不高,且均未报道不良现象,尚需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6.
颈椎病是针刀疗法的优势病种之一~([1])。本文将对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发展前景等方面作出新的概况。针刀治疗颈椎病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理论知识,从而不断完善其理论与实践,使针刀对颈椎病的治疗有更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竹圈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LDH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针刺拔罐、竹圏姜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JOA评分、VAS评分及腰腿活动功能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总评分明显提高、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JOA主要症状体征中腰背疼痛、下肢疼痛兼(或)麻木、步态、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的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显效率分别为56.67%、86.67%,两组显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6.67%;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竹圈姜灸较常规针刺拔罐治疗LDH,尤其是寒湿型LDH能更加显著的降低VAS评分和提高JOA评分,且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8.
筋骨理论是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指导理论,其广泛应用于指导临床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筋骨体系的失衡密切相关.针刀医学是一门在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医学新学科,其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同时又吸收了部分现代医学理论,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循证医学研究表明颈椎病是针刀疗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29.
目的:系统评价针刀可视化技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1990/2021)、中国知网CNKI(1979/2021)、维普数据库VIP(1989/2021)、中国医学生物数据库CBM(1978/2021)、PubMed(1966/2021)、Cochrane library(1993/2021),纳入针刀可视化技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员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系统评价手册的标准对纳入试验的各组数据进行单独提取,然后相互核对并进行探讨。再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6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被纳入此次研究,共有542例颈椎病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刀可视化技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针刀可视化技术治疗颈椎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针刀可视化技术治疗颈椎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针刀可视化技术治疗颈椎病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刀可视化技术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可视化针刀因其疗效好,操作简单、经济便捷等优点,已被大众接受。通过利...  相似文献   
30.
目的采用不同因素取穴法干预急性疼痛,观察即时针刺镇痛效应,优选出最佳取穴方法。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纳入合格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7组。其中单因素取穴法4组:A组(同侧局部腧穴)20例、B组(同侧远部腧穴)20例、C组(对侧局部腧穴)20例、D组(对侧远部腧穴)20例;双因素取穴法3组:E组(先取同侧局部腧穴、后取同侧远部腧穴)20例、F组(先取同侧远部腧穴、后取同侧局部腧穴)20例、G组(取同侧局部和远部腧穴)20例。参照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McGill疼痛询问表,选取其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制定的疼痛量表为指标,观察即时针刺镇痛效果。结果VAS评分、PPI评分差值和疗效比较显示,单因素取穴组排序为B组>A组>D组>C组;双因素取穴组排序为F组>G组>E组。最佳的2组疗效比较F组优于B组。结论针刺镇痛效应最佳的单因素取穴法为同侧远部腧穴,最佳双因素取穴法为先取同侧远部腧穴、后取同侧局部腧穴;二者比较,后者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