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2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44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618篇
内科学   290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1012篇
预防医学   821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452篇
  12篇
中国医学   533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刘玉  张军  周利民 《安徽医学》2019,40(9):990-994
目的观察心率震荡(HRT)在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 EF)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HFp EF患者因心律失常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72例HFp EF患者与40例同期住院非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将HFp EF组患者分为BNP1组(43例)与BNP2组(29例)。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计算HRT指标,比较组间及组内HRT的差异。随访3个月,统计因心律失常再入院的例数。结果 HFp EF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震荡初始(T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Fp EF组内BNP1组与BNP2组比较,TO和震荡斜率(T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RT3(TO和TS均为异常)在BNP2组中的发生率为48. 28%,较HRT1(20. 69%)和HRT2(31. 03%)明显增高,BNP1组和BNP2组中HRT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 BNP是HFp EF患者因心律失常再入院的危险因素(OR=1. 000 3,95%CI:1. 000 07~1. 000 5),HRT3患者发生因心律失常再入院的概率是HRT1患者的19. 500倍(OR=19. 500,95%CI:3. 502~108. 567)。结论在HFp EF患者中,HRT可作为评价患者心功能和预测因心律失常再入院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83.
984.
985.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我国老年人群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Meta分析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老年人群发表危险因素的32篇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影响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 = 1.38 (95%CI:1.05~1.82)、受教育程度低OR = 2.17 (95%CI:1.68~2.81)、痴呆家族史OR = 3.37 (95%CI:1.90~5.96)、精神病家族史OR = 4.86 (95%CI:2.58~9.18)、负性生活事件OR = 2.13 (95%CI:1.37~3.33)、高血压OR = 1.46 (95%CI:1.14~1.87)、糖尿病OR = 2.20 (95%CI:1.36~3.56)、心血管病史OR = 2.05 (95%CI:1.49~2.80)、脑外伤OR = 2.79 (95%CI:1.66~4.69)和血脂异常OR = 1.71 (95%CI:1.44~2.03)和不参加体育锻炼OR = 1.99 (95%CI:1.58~2.52)。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其早期预防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积极控制相关疾病病情、加强体育锻炼等。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局部麻醉药布比卡因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是否增加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功能损伤风险。方法 选择18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16例非糖尿病患者(非糖组),择期行蛛网膜下腔手术麻醉。麻醉前检测最小感知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CPT)、留取静脉血和脑脊液用0.75%重比重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麻醉10、20min,1、2、4h后测定痛觉平面,4、6、24h行左下肢CPT检测。ELISA法测定血清及脑脊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β-内啡肽(β-EP)表达水平。结果 与非糖组比较,糖尿病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明显升高(P<0.01);脑脊液渗透压明显降低(P<0.01);血清与脑脊液中β-EP明显降低(P<0.01,P<0.05);血清中BDNF浓度降低(P<0.05);其中两组患者自身血清与脑脊液β-EP呈正相关,β-EP的变化与术前左下肢CPT呈负相关。与非糖组比较,糖尿病组麻醉2、4h后阻滞平面升高;糖尿病组麻醉24h后时间点CPT值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 用重比重布比卡因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探讨炎性指标在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5—2017年初诊的4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治疗前血清炎性指标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 sIL-2r)、IL-6及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铁蛋白、血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 β2-MG)、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水平,对比不同分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别。结果 初治未达完全缓解组患者炎性指标CRP和IL-8较完全缓解组显著增高;在合并B组症状患者中,炎性指标sIL-2r、IL-6、TNF-α和CRP均有显著增高,血β2-MG、LDH、铁蛋白也明显高于无B组症状患者;高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患者中,炎性指标sIL-2r、IL-6、CRP和肿瘤负荷指标血β2-MG、铁蛋白、LDH均明显增高。炎性指标与肿瘤负荷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患者合并B组症状,体内IPI分期越高,肿瘤负荷越高,炎性指标越高,炎症反应越激烈。炎性因子可作为IPI的补充,成为预测患者预后分层和选择治疗方案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988.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及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筛选出临床特征相似的患者164名,各组 82人,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口服阿德福韦酯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疗程3月。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及机体炎症反应变化。结果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0.01);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机体炎症反应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中医辨证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纯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改善其肝功能、肝纤维化及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89.
口腔菌群是口腔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总称。肠道菌群的平衡可以影响人体健康,口腔菌群同样影响机体健康,菌群的组成与口腔疾病和各大系统疾病均有密切关系。本文从口腔菌群的定义、组成、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分析口腔菌群与各个疾病例如的相关性,并讨论通过控制口腔菌群治疗疾病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990.
目的:通过对比忍冬枝枯病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4个花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与绿原酸合成相关酶编码基因转录水平,初步探究了忍冬枝枯病影响金银花品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5年生忍冬枝枯病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头茬花4个花期花蕾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比较绿原酸含量差异;从本实验室的忍冬-枝枯病互作的转录组数据中挑选出与绿原酸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LjHQT和LjC4H_2,通过real-time RT-PCR技术分析了枝枯病对2个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感病植株4个花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均高于健康植株对应花期。对比健康植株、感病植株4个花期中LjHQT基因转录水平下调表达;LjC4H_2基因转录水平则为上调表达,其中在青花期,感病植株中LjC4H_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健康植株青花期的36.50倍。结论:忍冬枝枯病可以通过影响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中桂皮酸途径相关酶基因LjHQT和LjC4H_2的转录水平来影响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