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科自1970年至1985年6月共收治胆源性肝脓肿68例,因该病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1.男21例.女47例,年龄最小17岁,最高者56岁。病程最短3日,最长者120日。脓肿数目:单发60例,其中肝右叶41例,肝左叶19例。多发8例,多发性肝脓肿均分布于左右肝叶。脓腔最大者脓量150ml,最小者脓量10ml。全组病例均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并有38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二次者23例,三次者9例,4~5次者6例。  相似文献   
42.
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四年经验总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应用内镜结扎术治疗250例食管静脉曲张病人。其中234例病人有1次或1次以上出血史,78例病人为活动性出血。急诊结扎止血率达93.6%,经3~5次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被根除或缩小至1°以下者占81%,未发现与结扎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本组治疗结果表明: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止血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并发症少、适应症范围广泛,既可紧急止血,也可作为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长期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门静脉高压症胃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门静脉高压症胃病 (PHG)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观察PHG胃黏膜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 ,可能对其治疗或预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线索。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实验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 44例 ,其中男 3 4例、女 10例 ,年龄 2 7~ 65岁 ,平均 (4 8.41± 9.0 4)岁 ,均为住院患者 ,经临床、病理和 /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对照组 12例无肝脏病变及其他重要脏器病变 ,并经胃镜检查证实无胃部病变者 ,其中男 7例、女 5例 ,年龄 2 8~ 66岁 ,平均 (4 4 .83±11.19)岁。2 .实验试剂及仪器 :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购…  相似文献   
44.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门静脉高压大鼠消化道中的表达 ,以探讨VEGF在门静脉高压消化道病变中的作用。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 10只。实验组行门静脉两步法结扎加左肾上腺静脉结扎以建立门静脉高压模型 ;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化S P染色法检测VEGF在食管下段、胃体、空肠和结肠处的表达。结果示实验组门静脉压力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实验组及对照组中VEGF在胃体部表达强度较同组食管下段、空肠、结肠处增强 ;实验组中VEGF在胃体部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食管下段、空肠、结肠处无明显增强。提示VEGF在大鼠消化道中的表达不一致 ,VEGF的升高可能在门静脉高压大鼠胃黏膜病变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5.
肝胆管结石伴肝胆管狭窄20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81年1月至1987年1月,6年间共收治肝胆管结石380例。其中伴有肝胆管狭窄者202例(占53.2%),均经T 管、U 管造影、PTC 或ERCP 及手术中探查确诊。其中经多次胆道手术者69例(占18.2%),最多者经历5次手术,主要原因是肝内胆管狭窄未予纠正。现将我科202例诊治中的经验与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2例,男性97例(占48.2%),女性105例(占52%),年龄16~65岁,其中20~40岁占66.86%。肝胆管狭窄部位分布如下:左肝管及其分支狭窄26例(占12.9%),肝门(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狭窄28例(占13.9%),左右肝管多处狭窄20例(占9.9%)。其中相对性狭窄54例(占26.7%)。全组治疗术式见表1。  相似文献   
46.
目的运用微探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治疗前后食管下段壁内外静脉结构的变化和奇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以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门奇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将9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内镜套扎组(54例)、断流手术组(15例)、联合断流组(23例)。运用微探头超声检查食管下段静脉结构的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奇静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进行前后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套扎组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食管周围静脉丛仍然存在;手术组黏膜下曲张静脉存在,程度较前减轻,食管周围静脉丛消失;联合断流组食管黏膜下和周围静脉丛均消失。后2组治疗后穿静脉的显示率也显著降低。3组奇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有所变小,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血流量较前分别下降了31%、32%和43%。结论食管下段静脉与奇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的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腔内外联合断流能较单一的治疗方法更好地阻断门奇分流。  相似文献   
47.
48.
对21例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部分性脾栓塞治疗。术后脾脏缩小、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回升,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结论:掌握好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术中超选择的导管技术和合理的术后处理,栓塞量控制在术前脾脏体积的50%~75%之间,该方法具有栓塞效果肯定,安全及微创等特点。  相似文献   
49.
用6个取自新鲜成人尸体的肝脏,注入ABS丙酮溶液制成铸型。另外还解剖了经固定的42例(成人32,儿童10)肝脏标本,测量左、右肝管长度、管径,并观察左、右肝管与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分支的关系。提出了左、右肝管全程剖开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内镜结扎法已发展成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2]。本文旨在评价内镜曲张静脉结扎法(EVL)治疗肝外型门脉高压症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1 临床资料和方法自1991年以来作者采用EVL治疗了26例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病人,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3岁(9~56岁)。其中14例曾因呕血或/和脾亢于年幼时在其他医院实施过脾切除或断流手术,1例56岁患者因脾脓肿术后1年并发呕血经MRI证实为门静脉主干血栓闭塞。病人均因急性或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并经胃镜证实有Ⅲ0~Ⅳ0食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