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现代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40—80年代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病死率在30%~60%之间,主要治疗措施是气囊填塞、断流或分流手术。在过去的20年涌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住院病死率也在稳定下降。据Saint-Autoine医院1980—2000年资料分析,1980年住院病死率为42.6%,1985年为29.9%,1990年为25%,1995年为16.2%,2000年为14.5%。肝功能A级患者病死率从9%(1980年)下降至0(2000年);肝功能B级则从46%下降至0;C级病人从70%下降至32%。住院病人病死率在过去的20年里减少了3倍。这主要归功于处理的技术进步,其中包括:复苏技术、药物处理、内镜治疗、放射介入和肝移植的发展,特别是内镜治疗使静脉曲张出血治疗呈现了革命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评价腔内外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及其对奇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1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内镜结扎组(54例)、断流手术组(30例)及腔内外联合断流组(31例),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奇静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3组奇静脉血流量较前分别下降31%、32%和43%。1a内3组复发率分别为40%、37%和6%,再出血率分别为11%、11%和0。结论 腔内外联合断流较单一的治疗方法能更好地阻断门奇静脉侧支血流从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相似文献   
123.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治疗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占第 5位 ,死亡率占第 9位。其恶性程度高 ,临床症状出现迟 ,早期诊断困难 ,患者就诊时多属晚期 ,根治机会少 ,预后极差。虽然医学研究和检查手段在不断发展 ,但胆囊癌的术后生存率仍无显著提高。胆囊癌在肿瘤发病率中占 0 .6%~ 3 % ,女性发病较高。胆囊癌在胆囊切除标本中的检出率为 1 %~ 3 %。胆囊癌极少发生在年轻患者 ,在我国 ,胆囊癌最小年龄为 2 8岁 ,最大年龄为 87岁 ,平均5 9 .6岁 ,高峰年龄为 60~ 70岁。一般认为 ,胆囊癌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胆囊结石所致慢性炎症、胆囊息肉、胆总管囊肿、…  相似文献   
124.
为了减少胰腺部分切除后胰瘘和出血的并发症。作者在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1例胰体尾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吻合术(胰管和胃粘膜吻合)。该术式采用二层吻合法,外层为胰腺和胃后壁浆肌层缝合,使胰腺切面与胃后壁紧贴。胃后壁相应部位戳一小孔,将胰管和胃粘膜吻合完成手术。4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死于心肝肾功能衰竭,与手术方式无关。该术式是一项安全的胰液引流方法,且有许多方法上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5.
内窥镜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刘浔阳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出血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出血率为19%~57%,其中28/~66%的患者因此死亡。一年内再出血率为40%,且30%是发生于前六周之内。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持续活化Akt且带有HA标签(myr-HA-Akt)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肝硬化大鼠肝脏中的表达特性。方法:酶切正向插入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r-HA-Akt,获得myr-HA-Akt cDNA后,将其定向克隆到穿梭质粒pDC316中,然后将重组质粒与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ΔE1,3Cre共转染293 细胞,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myr-HA-Akt,并进行扩增、纯化。通过观察腺病毒感染293细胞后是否出现细胞病变效应;PCR和基因测序方法对所构建病毒进行鉴定,并采用TCID50法检测病毒滴度。自尾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Ad-myr-HA-Akt感染肝硬化模型大鼠。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内Akt 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感染的293 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PCR产物电泳证实重组腺病毒的存在,基因测序证实myr-HA-Akt的cDNA正确插入穿梭质粒且与pBHGloxΔE1,3Cre正确同源重组;病毒滴度为5.5×1011 vp/mL。从蛋白水平证实感染病毒的肝硬化模型大鼠有外源性Akt基因的表达。结论: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myr-HA-Akt能有效地感染肝硬化模型大鼠,并可在模型大鼠中正确转录和翻译,为进一步研究腺病毒介导的Akt基因对肝硬化的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7.
128.
瘢痕内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皮肤瘢痕从增生到萎缩成熟过程中组织内微循环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烧伤创面肉芽组织、不同时期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CD34的表达,并根据CD34的表达进行血管计数,比较瘢痕浅、深层组织和不同时期瘢痕组织的血管数量、分布及形态的变化。结果各组浅、深层血管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浅、深层血管计数,肉芽明显大于其他组(P〈0.01),1年内各组瘢痕大于1年后组瘢痕和正常皮肤组(P〈0.01)。表现为各组浅层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深层,随着皮肤瘢痕时间的增长,瘢痕组织内微血管数目逐渐减少,分布逐渐转变为有序,血管管腔通畅度逐渐增大。结论随着瘢痕时间的增长,瘢痕内微血管逐渐由新生态变为成熟态。瘢痕内正常微循环的形成可能有促进瘢痕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肝区段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附1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77年1月至1987年1月,对100例肝胆管结石施行了肝区段切除术。现将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全组100例,初次胆道手术60例,再次胆道手术40例。结石可分为两型:单侧型:结石局限于左右肝管的一侧65例,此型中属左型者56例,右型9例。双侧型:左右两叶均有结石共35例。狭窄情况可分为四型:左肝管及其分枝狭窄64例,右肝管及其分枝狭窄16例,肝门  相似文献   
130.
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内引流术,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扩张部胆管(囊肿)与肠管吻合,另类是切除扩张部胆管(囊肿)重建胆道的胆肠吻合。因前术式术后留下失去弹性的皮革样囊肿,不仅增加感染、结石形成的机会,而且尚有癌变之虞及不能除掉胰胆管合流异常问题,故已为目前学者们所摒弃的术式。但基于目前我国各地医疗水平尚有差距的状况,有些医生通过实践提出,对某些病情重笃者或婴幼儿病人,避开复杂手术的危险性,取扩张部胆管(囊肿)与肠管吻合术也不无道理。为方便读者理解、选用,本期在来稿中选登9篇文稿,供临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