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药物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并且征得患者同意后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试验组62例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GnRHa药物、曼月乐环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远市妇女宫颈细胞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HPV)的基因型别分布与年龄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09年11月医院妇科门诊符合条件的妇女5 000例,在知情同意下取宫颈细胞送检,利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1种HPV-DNA亚型检测。结果①5 000例妇女感染HPV阳性1 505例,总感染率30.1%,21型均被检出,高危型感染25.3%,低危型感染4.7%;多重感染411例,占27.3%(411/1 505),最多感染7种基因亚型。HPV感染频率前十二位从高到低HPV-52、16、58、11、6、53、33、31、35、CP8304、HPV-18、HPV-68。HPV-H的感染频率从高到低前五位是HPV-16、52、58、18、33。而HPV-18型排在第9位。②5 000例妇女HPV感染高峰年龄在30~34岁(7%),下降年龄段为40~45岁,各年龄段HPV感染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清远市妇女宫颈细胞HPV感染率30.1%,常见型别为HPV52、16、58、11、6、53、33、31,高危亚型感染排在前五位是HPV-52、16、58、18、33,此可作研究特种疫苗的参考数据。人群感染高峰在30~34岁年龄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宫颈癌的转移和侵袭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在宫颈癌的微环境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临床治疗方面需要明确认识宫颈癌预后与免疫细胞群表达特征的关联,才能够进一步研究肿瘤进展与免疫细胞或间质细胞的复杂相互作用。本研究将针对当前宫颈癌预后与免疫细胞群表达特征的关联,进行综合阐述分析,为该领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早期卵巢癌4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5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3例(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感染率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50.2±50.8)ml,明显少于开腹组(235.6±49.3)ml(t=-5.901,P=0.000);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6.2±13.5)h,明显早于开腹组(48.3±13.9)h (t=-3.058,P=0.004);腹腔镜组术后发热6例,显著少于开腹组12例(χ2=4.057,P=0.044);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与开腹组6例无统计学差异(χ2=1.670,P=0.196);腹腔镜组住院时间(15.2±5.2) d,明显短于开腹组(23.3±4.2) d (t=5.904,P=0.000)。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41.4±45.3)、(248.5±58.3)min,无统计学差异(t=-0.473,P=0.638);2组切除淋巴结分别(21.3±2.9)、(20.5±3.0)枚,无统计学差异(t=0.939,P=0.353)。45例(开腹组2例失访,腹腔镜组1例失访)随访1~52个月,平均21.5月。开腹组2例分别术后10、12个月复发,腹腔镜组1例术后10个月复发,其余无瘤生存。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近期疗效好,安全可行,可作为早期卵巢癌手术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在卵巢癌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中晚期卵巢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对两组病人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能力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病人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GSES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病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卵巢癌病人护理中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有助于缓解卵巢癌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病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LAVH)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对我院收治的188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其中CISH98例,LAVH90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体温、肛门排气、阴道血性分泌物持续时间、阴道残端愈合情况、参加社会活动时间及性生活恢复及满意度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术后阴道血性分泌物持续时间及性生活恢复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5),CISH组明显优于LAVH组,两住院时问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在许多方面优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而且CISH在保持宫颈及盆底的正常结构的同时,又切除了宫颈癌的好发部位,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必要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54例符合难治性PCOS的不孕患者,术中先行宫腔镜诊治,以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并在腹腔镜下行双侧卵巢打孔术(LOD),观察术后月经,排卵、妊娠、流产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清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和T(睾酮)、E2(雌二醇)水平以及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的变化.结果 54例患者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3例,内膜息肉2例,小黏膜下肌瘤1例,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宫腔粘连2例,子宫不全纵隔1例.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6例.术后血清LH,LH/FSH和T以及卵巢体积、窦卵泡数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月经明显改善,排卵率90.74%(49/54),妊娠率62.9%(34/54),流产率11.76%(4/34).结论宫-腹腔镜联合可同时诊断和治疗与不孕相关的多重病变,全面评估自然受孕的机会,指导选择个体化的辅助受孕策略;LOD可恢复难治性PCOS的卵巢生理功能,提高自然排卵率和对克罗米芬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妊娠率和降低流产率.宫-腹腔镜联合是诊治难治性PCOS合并不孕的微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疤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37例患者中,我们对9例患者进行了宫腔镜下清宫术,对16例患者进行了阴式病灶清除术加疤痕修补手术,对12例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病灶清除术及疤痕修补术。结果:这37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其血β-HCG 值降至正常的时间在12~31d之间。在手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保留了生育功能。结论:对于发生了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患者,我们应根据其入院时的影像学资料对其病灶的大小、分型及位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然后选择宫腔镜下清宫术、阴式病灶清除术加疤痕修补术、腹腔镜下病灶清除术加疤痕修补术对其进行治疗,可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atriptase和CD44V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筛选清远市人民医院及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术后病理确诊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分为对照组(癌旁正常组织30例)和观察组(癌组织138例);观察组根据临床分期又分为4组:Ⅰ期37例、Ⅱ期39例、Ⅲ期32例、Ⅳ期3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研究对象组织中Matriptase和CD44V6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阳性表达强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Ⅰ、Ⅱ、Ⅲ及Ⅳ期患者癌组织中Matriptase、CD44V6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均依次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triptase和CD44V6在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及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均呈正相关性(r=0.635;P=0.034;r=0.716;P=0.025;P0.05)。结论 Matriptase和CD44V6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在不同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逐渐升高,说明Matriptase、CD44V6因子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患者经必要治疗后的HPV转阴率,以探讨HPV分型检测在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病例为2007年11月~2009年11月妇科门诊符合条件的妇女5 000例,利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1种HPV-DNA亚型检测,阳性者在知情同意下行TCT及阴道镜下定位活检。根据细胞和病理组织学诊断有无宫颈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分组:①正常或炎症组:宫颈组织或细胞学正常或炎症者;②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包括CINI和HPV感染;③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包括浸润癌(Cancer)、CINⅢ、CINⅡ。对≥CINⅡ或CINⅠ无随访条件者予手术治疗或物理治疗,术后随访于3、6、12个月均行HPV-DNA、TCT、电子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再活检。结果宫颈癌根治术31例、子宫切除术87例、LEEP术334例、物理微波治疗256例,共治疗708例,随访3、6、12个月,在HSIS组、LSIL值,正常与炎症组累计HPV-H转阴率分别为86.4%(254/294)、91.9%(194/211)、95%(193/203),p<0.01。宫颈病变的多重感染组HPV转阴率明显低于单一感染组;全宫切除术后HPV感染的转阴率较LEEP、微波治疗组高;LEEP术后HPV转阴率与病变级别有关,宫颈病变越高级,治疗后HPV转阴率越低。术后6个月内HPV转阴者TCT及电子阴道镜检查均未发现阳性结果。结论手术与物理治疗可有效促使HPV转阴与病灶消除,病变级别越高,病毒清除越难;感染HPV-H以及多重感染者,手术与物理治疗后转阴率下降。持续不转阴预示病灶残留或复发。HPV-DNA分型检测可作为临床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常规筛查计划指标,用于CINⅡ、CINⅢ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预测以及预示发展状况的可靠指标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