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56篇 |
预防医学 | 62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软肝化坚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与软肝化坚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及肝脾影像学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观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层粘连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两组肝纤维化改善的显效率分别为30.77%和7.6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27,P<0.05);但肝脾影像学参数包括门静脉直径,脾脏长度和脾脏厚度,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恩替卡韦与软肝化坚颗粒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HCC患者组做病例组,良性肝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入院时间为2012年10月~2014年5月就诊和治疗的226例肝细胞癌和308例良性肝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DNA。应用“美国应用生物公司”开发的SNaPshot技术,也称小测序法,对MSH3rs26279、MSH5rs1150793、rs2075789、MSH6rs1042821、MLH3rs175080、PMS1rs5742933和PMS2rs1059060,6个基因的7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H3、MSH5、MSH6、MLH3、PMS1和PMS2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MSH3rs26279AG和GG基因型;MSH5rs2075789AA基因型;MLH3rs175080AA基因型均增加了肝细胞癌的发病风险(均有P<0.05);MSH6rs1042821CT基因型(OR=0.716,95%CI:0.497~0.942)降低了肝细胞的发病风险;尚未发现MSH5rs1150793、PMS1rs5742933和PMS2rs1059060位点与肝细胞癌的发病关联(均有P>0.05)。结论 错配修复基因MSH3、MSH5MLH3和MSH6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病有关联,其rs26279、rs2075789、rs1042821位点的多态性对肝细胞癌的发病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5岁以下健康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携带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流感嗜血杆菌(Hi)是引起儿童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国内对Hi携带的研究资料较少,本文对石家庄市5岁以下健康儿童Hi感染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石家庄市区整群随机抽样,调查1045例5岁以下健康儿童,取鼻咽拭子标本,用改良巧克力培养基,常规Hi培养并鉴定菌型。[结果](1)Hi携带率为15.6%,生物型Ⅰ、Ⅱ、Ⅲ型共98例(70.5%)为优势菌型。(2)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i携带与年龄、出生时身高、家庭人均经济收入和裂纹舌有关。[结论]石家庄市5岁以下正常儿童Hi携带率为15.6%,6个月至2岁儿童Hi携带率最高(22.4%)。Hi携带可能受遗传等综合因素影响。把中医舌诊试用于Hi携带的观察研究,显示了裂纹舌与Hi感染有关,为中西医结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6-1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87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确定医院感染病例,并设立对照组;将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72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01例,感染率为11.58%;医院感染多因素分析发现,基础疾病>3个、抗菌药物应用种类>2种、早产儿、机械通气等是明显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科医院感染;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对易感者实施重点保护,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抗纤Ⅰ号方剂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CCl4、高脂饮食和乙醇等综合因素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中药和西药治疗组。分别治疗42 d后,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变化、半定量PCR检测肝组织MMP1、TIMP-1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优于模型组和西药治疗组;血清肝功能指标中药治疗组ALT和AST(108±24,142±23)显著低于模型组(242±34,248±20)和西药对照组(123±39,216±25,P<0.05);肝纤维化指标中药治疗组HA和LN(270±79,62±10)显著低于模型组(769±67,109±26)和西药对照组(346±62,79±13,P<0.05);中药治疗后能够明显减少肝组织Ⅰ、Ⅲ型胶原以及TIMP-1 mRNA的表达量,但MMP1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抗纤Ⅰ号通过下调TIMP-1mRNA减弱对MMP1的抑制作用,使Ⅰ、Ⅲ型胶原的降解增强而使肝纤维化逆转。 相似文献
16.
病例摘要例一女性,4岁,于1986年9月10日下午4时许因外伤脱敏注射抗破伤风血清1500单位,当注入1ml时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颜面苍白、四肢发凉、立即停止注射。查体:神志清,呼吸30/次分,全身皮肤见大小不等荨麻疹,两肺无异常,心率120次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从猪囊尾蚴cDNA文库中克隆某种编码蛋白抗原的基因.方法用脑囊尾蚴病人血清筛选猪囊尾蚴cDNA文库,获得阳性克隆后,经PCR技术扩增噬菌体载体中插入的cDNA片段,并将其亚克隆入pUC18质粒载体中,用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法测定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测序后与GenBank中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经3次筛选,从cDNA文库中克隆出一个阳性克隆,测序后其长度为546 bp,含有一个开放读码框,编码158个氨基酸.同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基因片段与编码猪囊尾蚴的一种免疫原性蛋白基因(NC-9)同源性高达99%.结论本研究克隆出一种编码猪囊尾蚴蛋白抗原的基因.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史、客观评价慢性肝病各阶段的预后以及辅助公共卫生决策和教学,建立了慢性肝病转归的计算机模型。通过专家咨询和检索有关各型肝病转归的文献报道确定模型框架,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自愈(NR)、代偿性肝硬化(CIR)、失代偿性肝硬化(DEC)、原发性肝癌(HCC)和死亡(DEA)等阶段,造成死亡的原因又可分为DEC、HCC和肝外因素三部分,模型假设每年每一阶段患者都以不同的概率向其它可能的阶段转化。在现有文献报道和微机曲线模拟的基础上确定了其间15个相互转化的概率公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