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基础医学 | 122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右半肝内门静脉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分布规律及门静脉肝裂和肝静脉的关系,进而为肝段的划分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方法使用3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10例横断面、20例冠状面)以及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和三维图像,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分支类型和常见变异以及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的关系. 结果 50例标本和图像中,右半肝内门静脉均可分为前上和后下两组分支.76%(38150)的门静脉右前支的分支向后分布至肝右静脉后方的部分区域.40%(20/50)的门静脉右后支的起始部向尾侧发出的第一分支分布至肝右静脉前的部分区域.门静脉右前支的分布区域,越过肝中静脉偏向左侧,在15例无门静脉右支主干的标本和图像中尤其明显.肝右前叶无明显横裂存在.门静脉的亚段分型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且无优势分支类型. 结论右半肝可分为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两叶之间为一弯曲的"裂隙".肝右前上叶有一恒定的纵裂存在.肝右静脉不是右叶间裂的准确定位标志,尤其在其上份和下份.肝中静脉不是正中裂的准确识别标志,尤其在门静脉右支主干缺如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62.
国人成年男性海马结构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海马结构在脑的冠状断层切面上的形态及变化,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4例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男性脑标本,制作垂直于连合间线(AC-PC间线)层厚4mm的冠状切面,对其前表面逐层照相;在典型切片的前表面上对海马结构进行观察测量。结果:从前往后,海马结构在第16~18冠状断层切面上出现,第24~26层面消失,其典型层面为7个,并获得了各层面海马结构的逐项解剖学参数。结论:在脑的不同冠状断层切面上海马结构有一系列的位置及形态变化,海马从前往后逐渐变小,齿状回则相反;海马从前往后由较宽变成略圆,其冠状面上的长轴先略向内上,再略向内下,然后又逐渐向内上至45°左右。 相似文献
63.
目的为在MRI冠状图像中确定脑内主要纤维束位置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颅脑标本30例,以经AC-PC线中点的垂线为基线,获得4mm层厚的脑MRI冠状图像及连续切片,在脑冰冻剥离标本对照下,确定脑内主要纤维束在冠状面上的位置.结果在脑标本对照下,依脑沟、脑回及灰质结构,在MRI冠状图像上确定脑内主要纤维束的位置,如额桥束、扣带、上纵束、丘脑前辐射、颞桥束、锥体束、穹窿、钩束、下纵束、前连合、丘脑中央辐射、听辐射、视辐射、枕桥束等.结论在MRI冠状图像上可辨认出脑内主要的纤维束. 相似文献
64.
目的:用3.0T与7.0T胎儿标本MRI分析大脑皮质发育过程中层状结构的变化.方法:46例14~37周胎儿标本,3.0T MRI扫描;并从中选取11例14~27周标本行7.0T MRI扫描,选取不同场强中成像清晰的图像,观察在此阶段内胎脑皮质层状结构的发育变化.结果:在3.0T或7.0T标本MRJ上,14~16周时,可观察到4~6层结构;18~23周时,层状结构发育典型,MRI与组织学切片上均显示为7层结构,且此时连续的室周层和外囊纤维可以观察到;24~28周时,层状结构变得不典型;30周后,脑皮质层状结构消失并逐渐成熟.发育中的层状结构在MRI及组织学切片上都以枕叶及海马周围区最明显.3.0T MRJT1加权图像上,不同孕龄皮质下层内正在迁移的丘脑皮质纤维分别显示为其下、中、上部的高信号条带.结论:胎脑皮质层状结构的发育遵循特定时空规律,且应用较高场强的标本MRI冠状位顶枕叶部图像可以最佳的显示其发育变化. 相似文献
65.
Couinaud肝段在矢状断面上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肝内占位性病变的MRI定位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利用30例腹部连续矢状断面标本和41例胎肝管道铸型,研究了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的矢状断面表现及Couinaud肝段在矢状断面上的划分,还详细讨论了易致错分肝段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对CT三维重建下肝门静脉分支进行追踪、分类统计,并探讨其放射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2022年因腹部病变在山东省立医院行CT腹部增强检查的患者。为便于国内外研究比较,根据Covey等和Atasoy等的分类方法对肝门静脉分支的走行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肝门静脉主干共有6种变异类型,其中肝门静脉右支有2种变异类型,变异率高于以往研究。结论 :肝门静脉的解剖变异是复杂多样的,特别是肝门静脉右支,其在CT上的影像表现值得进一步探讨,这些研究结果为提高肝右前叶影像学定位诊断和制定肝移植手术计划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顺应现代影像学发展创建断层解剖学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以来,超声(US)、CT、MRI、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介入放射学相继崛起并迅速普及,已成为影像学诊治的主流。这些影像技术赖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形态学基础是断层解剖学,因此,在医药院校内开设断层解剖学课...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应用高场强MRI探讨胎儿基底核区的发育规律.方法 选取131例14~40孕 周胎儿标本,先行3.0 T MR扫描,从中选取11例14~27孕周标本再行7.0 T MR扫描.在上述MR图像上分析基底核区各结构的出现时间及信号变化.结果 在3.0 T MR图像上,14孕周时基底核区仅背侧丘脑能够辨别,15孕周时能辨识生发基质、尾状核与壳,18孕周时能显示苍白球,20孕周时内囊与外囊显示清晰.尾状核在15~30孕周时与脑白质的信号强度相比,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31~40孕周,在T1WI聊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壳在15~17孕周时,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18~25孕周呈现斑块状外观,26~30孕周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31~40孕周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苍白球20孕周后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与3.0 TMRI相比,7.0TT2WI更加清晰,16孕周时生发基质、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内囊与外囊均显示清晰,18孕周时能辨别出屏状核.结论 3.0 T MR/可以较好地显示发育中的胎儿基底核区的结构.在14~21孕周,7.O T T2WI比3.0 T MR图像更好地显示胎儿基底核区的结构. 相似文献
69.
可塑性即可变性或可修饰性是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诸如生长、发育、疾病与外伤,组织细胞有能力改变其自身功能状态。神经系统可塑性主要是指各种因素和条件经过一定的时间作用后引起的神经变化。广义的讲,凡是不同于惯常神经活动和神经结构形式的变化都可属于可塑性的范围。 相似文献
70.
胃裸区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给胃底部和食管腹段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用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30例,研究了胃裸区在连续冠状断层上的典型表现及胃裸区内的结构。结果:(1)胃膈韧带右层与小网膜的后层相续,左层与膈脾韧带右层及胃脾韧带后层相续,向下左、右层靠拢而续为胃胰襞左部。在冠状断层上寻找胃裸区的最佳层面在A11(下腔静脉前份层面(和A12(下腔静脉中份层)。(2)胃裸区居胃膈韧带的左、右层之间,其存在率为100%。胃裸区内除有迷走神经后干,血管、淋巴结外,左肾上腺、左肾上极及胰体上份亦可进入其内。结论:(1)胃为腹膜间位器官。(2)国膈韧带很短且两层间的距离较宽,加上胃裸区较大,胃底后壁的活动度较小,在施行胃底和食管腹段手术构解胃底后壁时,对胃裸区内的结构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