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对不同培养时间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作用的变化 ,确定培养细胞发生转化进而增殖的最佳诱导时间。 方法 将 2 3~ 2 8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制成细胞悬液 ,接种于小盖玻片上 ,培养于含 2 0 %小牛血清及常量抗生素的RPMI 164 0常规培养基中。将接种培养第 4、5、6、7、8d的细胞分别设为 5个实验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实验组用含终浓度为 3 μg/ml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 48h ,对照组用不含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相同时间 ,嗣后换用常规培养基培养 4周 ,再改用含 5 %小牛血清的培养基继续培养。MNNG诱导后每周取各组培养细胞固定、制样 ,每组随机取 3张小盖玻片进行电镜扫描观察 ,连续取样 11周。 结果 经MNNG诱导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表面出现形态各异的结构 ,既有与对照组类似的表面较光滑和有乳突的培养细胞 ,也有表面光滑如玻璃珠状的细胞 ,还有具长纤突、微嵴、皱褶、微绒毛、蜂窝和仙人球状等形态的细胞 ;实验 1组培养至第 5周即出现大量分裂细胞。 结论 MNNG诱导培养第 4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培养至第 5周可发生转化而出现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新型植物灭螺剂-螺威(TDS)与50%氯硝柳胺乙醇铵盐(WPN)两种灭螺药物的两种现场灭螺方法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 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纳入比较TDS和WPN现场灭螺效果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4月。两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浸杀法灭螺时,与WPN相比,TDS施药后1 d、3 d的钉螺死亡率无明显差异,7 d的钉螺死亡率较低[RR=0.96,95%CI(0.93,1.00),P=0.04]。使用喷洒法灭螺时,WPN与TDS施药后1 d、3 d、7 d、15 d后的钉螺死亡率以及15 d后的活螺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GRADE系统评分结果显示,证据水平为中等或低级。结论与WPN相比,TDS达到了天然源杀螺剂现场评价的要求,对钉螺的杀灭效果较好,其存量较大且价格低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3.
痛风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痛风发病率逐年提高,而中医药对痛风具有确切的近期疗效,众医家对痛风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近5年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4.
介绍儿童,少年发育评价预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原理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5.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大鼠性腺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二仙汤及其温肾、滋阴、调理冲任3个拆方对性腺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比较二仙汤3个组成部分对性腺细胞的作用、差异和协同,从细胞水平揭示其配伍组方的原理。方法:按方剂组成原理进行拆方,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二仙汤及其拆方对原代培养雄性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T)、原代培养雌性大鼠黄体细胞孕酮(P)及卵泡颗粒细胞分泌雌二醇(E2)的影响。结果:①对睾丸间质细胞分泌T的作用,以二仙汤全方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滋阴组有降低T的趋势,温肾组和当归组作用不明显;②对黄体细胞分泌P的作用,以全方组促进作用最好,其次为温肾组,当归组和滋阴组的作用不明显;③对促进颗粒细胞分泌E2的作用,以全方组效果最好,其次为温肾组、滋阴组,而当归有提高E2的趋势。结论:二仙汤能直接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T,黄体细胞分泌P以及促进颗粒细胞分泌E2,综合来看,全方组作用最好,拆方组作用有异同。  相似文献   
26.
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婴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9年6月期间22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为3.91%,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孕产妇死亡3例,新生儿死亡7例,胎死宫内1例。母婴预后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相关。心功能Ⅰ~Ⅱ级患者与Ⅲ~Ⅳ级患者对母婴预后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前行心脏手术者53例,孕期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8例,母婴预后良好。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加强宣教工作,增强孕龄妇女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二级预防意识(早发现、早治疗);孕前评估心脏功能确定能否胜任妊娠;孕期系统产检,可有效改善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抑郁状况,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立意抽样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106名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凋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S...  相似文献   
28.
异丙嗪增强羟丁酸钠麻醉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异丙嗪(promethazine,Prom)对羟丁酸钠(sodium oxybate)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90只,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大组(n=30):热板法组、扭体法组、催眠实验组.热板法组和扭体法组再分为异丙嗪组(Prom5组,异丙嗪5 mg·kg-1)、羟丁酸钠组(S50组,羟丁酸钠50 mg·kg-1)、异丙嗪和羟丁酸钠合用组(Prom5 + S50组),每组10只,分别以热板痛阈和15 min内的扭体次数作为指标观察异丙嗪对羟丁酸钠镇痛作用的影响.催眠实验组均分为Prom25组(异丙嗪25 mg·kg-1)、S1组(羟丁酸钠1 g·kg-1)和Prom25 + S1组,每组10只,以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为指标观察异丙嗪对羟丁酸钠催眠作用的影响.结果 在热板实验及扭体实验中,与单用药组相比,合用药组热板痛阈提高(P<0.05或P<0.01),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在催眠实验中,合用药组的睡眠潜伏期缩短而睡眠时间延长(P<0.01).结论 异丙嗪与羟丁酸钠合用可产生镇痛和催眠作用,既增强了后者的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小鼠双后肢跖部皮下注射NMDA或育亨宾(yohimbine,Yoh)对氯胺酮(ketamine,Ket)外周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100只小鼠分为以下实验组:生理盐水组(Ns组)、Ket镇痛组(Ket组)、单用药组(NMDA50组、NMDA25组、Yoh20组、Yohl0组),合用药组(NMDA50+Ket组、NMDA25+Ket组、Yoh20+Ket组、Yohl0+Ket组),每组10只。小鼠双后肢跖部皮下注射17g/L氯胺酬5μl建立镇痛模型,合用药组给予氯胺酮前3min于相同部位注射NMDA(50ng或25ng)或育亨宾(20μg或10μg),用热板法观察小鼠热板法痛阈(painthreshold in hot—plate test,HPPT)的变化。结果小鼠跖部注射氯胺酮后HPPT明显延长(P〈0.01);单独沣射工具药对HPPT无明显影响(P〉0.05);注射NMDA或育亨宾均能缩短氯胺酮镇痛小鼠的HP阳(P〈0.01或P〈0.05)。结论注射NMDA或育亨宾均能拮抗氯胺酮的局部镇痛效应,氯胺酮的外周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和肾上腺素α2受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治疗期癌因性疲乏的纵向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行诱导缓解治疗患者183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因性疲乏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患者诱导缓解治疗期癌因性疲乏轨迹的不同类别,并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治疗前1 d及诱导缓解治疗1周、2周、3周及结束后1 d患者癌因性疲乏得分分别为22.86±3.75、26.39±4.12、31.71±4.64、36.54±5.25、39.63±5.06,5个时间点得分呈正相关;通过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将其分为持续高疲乏组(48.09%)、疲乏升高组(34.42%)、低疲乏组(17.4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低疲乏组比较,有睡眠障碍、血红蛋白<60 g/L、低社会支持更易归于持续高疲乏组(均P<0.05),有睡眠障碍、并存胃肠道症状群更易归于疲乏升高组(均P<0.05)。 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治疗期癌因性疲乏呈现3种潜在类别,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癌因性疲乏不同轨迹类别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以减轻患者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