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9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57篇 |
内科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50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综合类 | 59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2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双侧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症患者11例影像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双侧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症(BPNH)的影像特征与所致癫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MRI确诊的BPNH患者11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神经系统解剖异常分为单纯BPNH组和叠加BPNH组,随访1~10年。对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长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单纯BPNH组患者7例,发病年龄8~32岁,7例患者精神行为智力发育正常,癫癎发作均为部分性发作,4例有异位灰质结节部位的癎样放电,5例有发作间期的颞叶癎样放电,7例患者经卡马西平治疗均有效;叠加BPNH组患者4例,发病年龄3~8个月,均有早期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癫癎发作频繁,存在抗癫癎药物抵抗。4例BPNH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畸形。结论单纯BPNH组出现癫癎发作的年龄较叠加BPNH组晚,患者精神行为智力发育正常,发作形式均为部分性发作,对卡马西平治疗敏感,预后好。异位灰质结节部位和颞叶的癎样放电是单纯BPNH组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应注意BPNH患者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最高.经正规抗癫痫治疗,仍有45%的患者为难治性癫痫.结论 脑炎是继发性癫痫的重要病因,其癫痫以颞叶癫痫最为常见,LEV疗效较好,患者长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脂蛋白脂酶Hind Ⅲ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蛋白脂酶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166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脂蛋白脂酶的HindⅢ基因多态性,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并与72名健康对照比较。结果在脑梗死组中H+H+基因型频率和H+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267,P=0.004;OR=1.903,P=0.004),而血脂水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蛋白脂酶的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H+H+基因型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族性婴儿重症肌阵挛癫(癎)(SME)患儿电压门控性钠通道α1亚基(SCNIA)基因的遗传特征.方法 对我院诊断的具有热性惊厥或癫(癎)家族史的SME患儿及其亲属进行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标本收集,提取DNA,PCR方法扩增SCNIA基因外显子,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筛查,对发现"异源峰"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具有热性惊厥或癫(癎)家族史的SME患儿14例,其中一级亲属具有阳性病史者5例,2例存在SCNIA基因突变,为遗传性突变(c.4284+2T>C和c.1216G>T);二级亲属具有阳性病史者9例,2例存在SCNIA突变,为新生突变.结论 SCN1A基因是SME的重要致病基因,具有相同基因遗传基础的个体可以表型不同.应把一级亲属具有热性惊厥或癫(癎)病史的SME患者作为SCN1A遗传性突变筛查的重点,有助于发现遗传性SME. 相似文献
15.
16.
卵巢破裂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分析刘晓蓉,白占勇例1,18岁,未婚。入院前3小时突感下腹部及脐周疼痛,1小时后疼痛加剧,移至右下腹部,伴有恶心,无呕吐及畏寒发热。大小便均正常。末次月经1990年6月13日,周期28~30天,规则。查体:T37C,P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白玉散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2组均予治疗原发疾病,并采用清洗、评估、清创等一般伤口处理。对照组使用油纱+纱布进行换药,每日或隔日换药;治疗组使用复方白玉散+油纱+纱布/棉垫进行换药,2~3d换药1次。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14d后创面缩小、渗液气味好转、压疮愈合计分(PUSH)、细菌培养转阴、感染控制、疼痛计分情况;治疗35d后评价临床疗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后比较伤口治愈时间、治疗总费用、满意率等。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PUSH14分、渗液气味好转、细菌培养转阴、感染控制、疼痛计分5分、细菌培养转阴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5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P0.05)。治疗组伤口的愈合时间、换药总次数、治疗总费用的中位数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白玉散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换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适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00例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α1-抗糜蛋白酶基因突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哮喘α1-抗糜蛋白酶(α1-antrichymotrypsin,α1-ACT)基因点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技术,对100全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α1-ACT基因外显子(exon)Ⅱ和Ⅲ进行检测。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发现Bonn-1及Bochum-1变异体。结论:Bonn-1和Bochum-1变异体与100全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发病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强化的EN制剂对内毒素诱导S-MODS模型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内毒素S-MODS模型。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能全素组(20只)和丹参组(20只),实验周期为12 d。实验第1天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正常喂养加等渗盐水灌胃,能全素组和丹参组用能全素和丹参EN制剂灌胃。第4天正常组经鼠尾静脉注射等渗盐水1 mL/kg,其他三组经相同部位注射内毒素3mg/kg。第11天停止灌胃。分别于静脉注射内毒素前24 h、后24 h和第9天检测血小板计数。静脉注射内毒素后第9天,检测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同时送检肝、肾、肺和小肠组织病理。结果:大鼠内毒素造模成功。静脉注射内毒素后第9天与注射后24 h相比,丹参组大鼠症状改善,血小板计数恢复,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和能全素组(P<0.05)。病理观察发现,丹参组大鼠肝、肾、肺和小肠组织损害较其他组轻。结论:丹参强化的EN制剂能保护肠黏膜,减轻S-MODS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及肝、肾、肺和小肠的损害,降低促炎反应的细胞因子,抑制脓毒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