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双侧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症患者11例影像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双侧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症(BPNH)的影像特征与所致癫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MRI确诊的BPNH患者11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神经系统解剖异常分为单纯BPNH组和叠加BPNH组,随访1~10年。对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长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单纯BPNH组患者7例,发病年龄8~32岁,7例患者精神行为智力发育正常,癫癎发作均为部分性发作,4例有异位灰质结节部位的癎样放电,5例有发作间期的颞叶癎样放电,7例患者经卡马西平治疗均有效;叠加BPNH组患者4例,发病年龄3~8个月,均有早期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癫癎发作频繁,存在抗癫癎药物抵抗。4例BPNH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畸形。结论单纯BPNH组出现癫癎发作的年龄较叠加BPNH组晚,患者精神行为智力发育正常,发作形式均为部分性发作,对卡马西平治疗敏感,预后好。异位灰质结节部位和颞叶的癎样放电是单纯BPNH组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应注意BPNH患者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最高.经正规抗癫痫治疗,仍有45%的患者为难治性癫痫.结论 脑炎是继发性癫痫的重要病因,其癫痫以颞叶癫痫最为常见,LEV疗效较好,患者长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脂蛋白脂酶Hind Ⅲ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蛋白脂酶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166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脂蛋白脂酶的HindⅢ基因多态性,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并与72名健康对照比较。结果在脑梗死组中H+H+基因型频率和H+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267,P=0.004;OR=1.903,P=0.004),而血脂水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蛋白脂酶的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H+H+基因型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族性婴儿重症肌阵挛癫(癎)(SME)患儿电压门控性钠通道α1亚基(SCNIA)基因的遗传特征.方法 对我院诊断的具有热性惊厥或癫(癎)家族史的SME患儿及其亲属进行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标本收集,提取DNA,PCR方法扩增SCNIA基因外显子,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筛查,对发现"异源峰"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具有热性惊厥或癫(癎)家族史的SME患儿14例,其中一级亲属具有阳性病史者5例,2例存在SCNIA基因突变,为遗传性突变(c.4284+2T>C和c.1216G>T);二级亲属具有阳性病史者9例,2例存在SCNIA突变,为新生突变.结论 SCN1A基因是SME的重要致病基因,具有相同基因遗传基础的个体可以表型不同.应把一级亲属具有热性惊厥或癫(癎)病史的SME患者作为SCN1A遗传性突变筛查的重点,有助于发现遗传性SME.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双外侧裂综合征(congenital bilateral perisylvian syndrome,CBPS)又称先天性双外侧裂多小脑回畸形,是多小脑回相关综合征中的最常见的一种。多小脑回具有双侧、对称、外侧裂处最显著的特点。1993年由Kuznicky等首次提出,并提出CBPS可以通过临床特征并结合影像学确诊。现将本科诊治的先天性双外侧裂综合征l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卵巢破裂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分析刘晓蓉,白占勇例1,18岁,未婚。入院前3小时突感下腹部及脐周疼痛,1小时后疼痛加剧,移至右下腹部,伴有恶心,无呕吐及畏寒发热。大小便均正常。末次月经1990年6月13日,周期28~30天,规则。查体:T37C,P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白玉散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2组均予治疗原发疾病,并采用清洗、评估、清创等一般伤口处理。对照组使用油纱+纱布进行换药,每日或隔日换药;治疗组使用复方白玉散+油纱+纱布/棉垫进行换药,2~3d换药1次。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14d后创面缩小、渗液气味好转、压疮愈合计分(PUSH)、细菌培养转阴、感染控制、疼痛计分情况;治疗35d后评价临床疗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后比较伤口治愈时间、治疗总费用、满意率等。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PUSH14分、渗液气味好转、细菌培养转阴、感染控制、疼痛计分5分、细菌培养转阴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5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P0.05)。治疗组伤口的愈合时间、换药总次数、治疗总费用的中位数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白玉散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换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适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00例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α1-抗糜蛋白酶基因突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哮喘α1-抗糜蛋白酶(α1-antrichymotrypsin,α1-ACT)基因点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技术,对100全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α1-ACT基因外显子(exon)Ⅱ和Ⅲ进行检测。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发现Bonn-1及Bochum-1变异体。结论:Bonn-1和Bochum-1变异体与100全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发病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强化的EN制剂对内毒素诱导S-MODS模型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内毒素S-MODS模型。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能全素组(20只)和丹参组(20只),实验周期为12 d。实验第1天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正常喂养加等渗盐水灌胃,能全素组和丹参组用能全素和丹参EN制剂灌胃。第4天正常组经鼠尾静脉注射等渗盐水1 mL/kg,其他三组经相同部位注射内毒素3mg/kg。第11天停止灌胃。分别于静脉注射内毒素前24 h、后24 h和第9天检测血小板计数。静脉注射内毒素后第9天,检测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同时送检肝、肾、肺和小肠组织病理。结果:大鼠内毒素造模成功。静脉注射内毒素后第9天与注射后24 h相比,丹参组大鼠症状改善,血小板计数恢复,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和能全素组(P<0.05)。病理观察发现,丹参组大鼠肝、肾、肺和小肠组织损害较其他组轻。结论:丹参强化的EN制剂能保护肠黏膜,减轻S-MODS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及肝、肾、肺和小肠的损害,降低促炎反应的细胞因子,抑制脓毒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Combretastatins类肿瘤血管阻断剂构效关系研究,筛选出有潜力成为新一代肿瘤血管阻断剂候选药物。方法:以CA4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6个全新的CA4类似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以及酶抑制的活性测试研究。结果:6个全新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人癌细胞株增殖的作用,其中以C002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结论:化合物C002体外抗肿瘤活性与CA4相当,有潜力成为新一代肿瘤血管阻断剂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