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0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33篇 |
内科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31篇 |
综合类 | 100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57篇 |
中国医学 | 35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61.
目的:研究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调整缝线术后双眼视功能及复发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间歇性外斜视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术后不采取干预措施;研究组术后采取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术后双眼视功能、眼位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双眼视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62.
[目的]通过观察平喘方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传统DC(conventional DC,cDC)通路各因子的影响,阐释平喘方治疗哮喘的机制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米组和平喘方组,每组10只。采用10%鸡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液腹腔注射致敏和5%OVA雾化吸入激发,建立BALB/c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激发开始时按20mL/kg·d灌胃相应的药物,用药1周后处死小鼠,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以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含量;分离小鼠肺组织,HE染色后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RORγt)及叉头蛋白P3(forkhead box P3,FOXP3)的蛋白表达量;Real-time PCR测定肺组织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4(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4,TNFSF4)的基因相对表达量;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胶原蛋白面积、气道平滑肌面积(airway smooth muscle area,WAm)、气道内壁面积(airway inner wall area,WAi)。[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L-17、IL-23、TGF-β的含量以及肺组织中RORγt、TNFSF4表达均增高,FOXP3、IDO表达均降低,胶原蛋白面积、WAm、WAi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米组、平喘方组病理切片表现均有所改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L-17、IL-23、TGF-β的含量、肺组织中RORγt、TNFSF4表达均减低,FOXP3、IDO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米组比较,平喘方组IL-17的含量、RORγt、TNFSF4、FOXP3、IDO的表达量及胶原蛋白面积、WAm、W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喘方对pDC/cDC的干预可能是诱导气道免疫耐受的一个切入点,从而抑制T细胞表达失衡,改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建。 相似文献
363.
目的 比较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7月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后第6,12... 相似文献
364.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发生率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 1/3 (15 %~ 45 % )。虽然文献报道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先天因素或后天形成的动脉壁变性有关 ,但其形成的真正机理尚不明确。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吸烟和饮酒 ,也可以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和自发性脑内血肿的危险性。但是这些危险因素在多发性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较少有明确的阐释。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与多发性动脉瘤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作者回顾性复习了同一所医院 1995~ 1997年间住院诊断为SAH和自发性颅内血肿的所有病例资料 ,应用Fisher精确检验和… 相似文献
365.
366.
目的 通过观察帕金森病(PD)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伊文斯蓝(EB)含量变化来探讨急性和慢性PD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脑立体定向将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建立P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后者又分为6 h,12 h,24 h,4周组,最后一组为慢性PD组.按BELAYEV法使用EB测定BBB通透性.结果 急性PD大鼠BBB通透性在6 h达到高峰(P<0.01),12 h逐渐下降(P<0.05),持续至24 h(P<0.05),慢性PD大鼠(4周)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PD时伴有BBB的通透性增加,而慢性PD时BBB的通透性未见改变. 相似文献
367.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筛查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80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均接受超声及D二聚体(D-D)筛查。结果8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超声检查显示35例(43.75%)患者发生DVT,45例(56.25%)患者未发生下肢DVT。D-D诊断DVT的阳性率为77.50%(62/80),并且在A组、B组、C组、D组的超声检出率依次升高,四组差异显著(χ^2=24.342,P<0.001)。35例DVT中,膝上深静脉10例(28.57%)、膝下深静脉25例(71.43%)。肌间静脉21例(60.00%)、股总动脉9例(25.71%)、腓静脉7例(20.00%)、髂外静脉7例(20.00%)、颈后静脉4例(11.43%)、股浅静脉3例(8.57%)、股深静脉2例(5.71%)。结论超声检查可明确DVT的存在与否,并可直观显示累及血管,D-D的敏感性较高,可早期提示DVT的发生,但特异性较低,可辅助超声用于DVT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368.
PCR-反向杂交膜片技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CR-膜片RDB (recerse dot blot)技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杆菌的方法.[方法]合成检测结核杆菌的寡核苷酸探针并制作膜芯片,扩增结核分支杆菌插入序列IS6110基因片段,利用PCR-膜片RDB技术,检测12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2株大肠杆菌,120例结核病人及38例非结核病人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杆菌.石蜡组织的膜片检测结果与抗酸染色法和PCR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2株扩增阳性的结核分支杆菌,膜片检测11株杂交阳性,2株大肠杆菌和阴性对照结果均为阴性.120例结核病人石蜡组织标本,抗酸染色,PCR和PCR-膜片RDB技术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3.3%(52/120),76.7%(92/120)和87.5%(105/12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例非结核病人石蜡组织标本,抗酸染色,PCR和PCR-膜片RDB技术检测特异度分别为100%(38/38),94.7%(36/38)和100%(38/38),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膜片RDB技术有助于提高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杆菌检出率. 相似文献
369.
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手术技巧。方法采用改良的拦截劈裂-挤压碎核法超声乳化技术,对Ⅳ级以上硬核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术。结果对60眼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38.60±9.20)秒。术后3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42眼(70.00%);术后1周,视力≥0.5以上者分别为54眼(90.00%)。结论拦截劈裂-挤压碎核法同时具备拦截劈裂法的安全和挤压碎核法的强力裂核的两大优越性,对硬核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具有安全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70.
角膜穿孔修补白内障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角膜穿孔修补、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联合手术38例38眼进行回顾性评价。首先完成角膜裂口修补,然后对损伤的晶状体进行超声乳化吸出,必要时行前段玻璃体切除,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1~36月,平均10.3月。结果38眼中20眼(52.6%)最终最佳矫正视力在0.5以上;30眼(38.9%)最终最佳矫正视力在0.3以上。结论选择角膜穿孔、晶状体损伤,进行角膜穿孔修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可以获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