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7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14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552篇
内科学   17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500篇
预防医学   283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216篇
  3篇
中国医学   287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菖蒲质清而味平,芳香四达,既可补益人体之正气,又可祛除病邪,实为佳品。笔者在跟师学习中发现尉中民教授善于灵活应用菖蒲,随证处方,治疗记忆力减退、胸痹和耳聋三个疾病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故笔者在查阅古代中草药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尉中民教授临床病例撰写此文,望能抛砖引玉,将石菖蒲的神奇功用示之于人,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2.
在前期提出超分子化学对中药四性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升降浮沉的历史沿革、研究概况,并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理论进行解析,提出对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人体与中药均是印迹模板印迹作用的聚集体,在印迹模板作用规律下,不同类型的中药成分与人体的靶点通过"锁-钥"关系以非共价键结合,中药客体超分子通过键的作用可纠正人体主体超分子在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自复制过程时发生的寒热、气机失调。人体具备抵抗外界病邪侵袭的能力,有赖于其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中药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并能祛除病疾,有赖于其能调整人体气机紊乱,或顺应气机、祛邪外出以增强机体免疫的能力。基于此,在分析中药"升降浮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探究其物质基础,并建立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通过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进行剖析,揭示其科学内涵,推动中药药性理论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究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法运用于护理人员术中低体温干预护理行为指导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于2016年3月至10月间,采用便利抽样法,按照纳入标准随机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5名,采用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干预方法;对照组32名,采用传统方法。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术中低体温干预护理的认知现状、安全文化态度与行为现状评分及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与结束时鼻咽温与肛温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与结束时鼻咽温与肛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束时鼻咽温与肛温低于麻醉后;观察组变化趋势较对照组者平稳。结论 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法利于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术中低体温的认知现状、安全文化态度与行为现状,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充分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4.
正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通过定量的方法测定,反映血液循环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性,主要应用于不同类型贫血的辅助诊断。研究发现,RDW是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项评价指标,即使RDW水平在正常参考水平范围内,RDW水平较高的人群相较于RDW水平较低的人群存在着更高的心血管不良预后风险~([1])。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近期许多研究显示RDW与高血压病诸如血压高低、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组(A组)34例、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B组)36例、腹膜透析(PD)组(C组)35例、对照组(D组)35例,观察治疗前后4组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生活质量评分(采用FACT量表)以及生存率和临床好转率的变化.结果 与D组比较,各组Scr、BUN明显降低,A、B、C组患者FACT评分、生存率及临床好转率均明显高于D组,A组临床好转率及生存率明显高于B、C组.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疗效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6.
范俊  赵小平  刘惠 《当代护士》2018,(8):118-120
目的探析全程护理方案对喘息性肺炎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症状缓解的影响。方法在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喘息性肺炎患儿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全程护理方案的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方案可明显缩短喘息性肺炎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今后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7.
正三维运动分析(three-dimensional motion analysis,3DMA)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定量分析人体的三维运动及其变化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3DMA系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力学研究和评估体系之一,近年来一直是康复、运动、神经等各个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1])。现就其在康复医学评估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1 3DMA系统简介3DMA系统主要包括运动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两大系统。运动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红外线反光标记和三维摄像仪,置于体表上的反光标记对测试者没有任何束缚,能准确计测出人体的自然动作~([2])。分析处理系统包括运动分析主机和各种分析软件,如建立人体模型并对其进行模型化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不同条件(方向、速度)的外界干扰对健康人上、下肢在预期性姿势调整(APAs)阶段、代偿性姿势调整(CPAs)阶段的调整活动影响。方法:使用无线表面肌电采集13例(6例男性,7例女性)健康青年受到活动平板在前后方向、3种不同速度的位移后,分析相关肌肉在预期性姿势调整(APA)、代偿性姿势调整(CPA)阶段时的活动。结果:(1)在APA与CPA阶段,胫骨前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的平均积分肌电值在前向外部干扰时显著大于后向(P0.05)。(2)除不同的速度对三角肌在APA阶段平均积分肌电值没有显著差异之外(P=0.061),干扰速度越快引起的其余6块肌肉平均积分肌肉值显著增大(P0.05)。(3)仅在"向前中速"与"向后快速"的2种条件下,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的平均积分肌电值在APA阶段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姿势调整中,外部干扰的方向与强度对上、下肢相应肌肉在干扰发生前的预活动及发生后的调整活动均有影响,且前向干扰与越快的干扰速度所引起的姿势调整活动更强烈。  相似文献   
59.
正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会涉及躯干功能~([1])、下肢运动功能~([2])、本体感觉~([3])与认知功能~([2])等方面,却极少关注脑卒中后上肢与平衡、步行的交互作用。近年来,陆续有文献发表了相关的研究结果,现对其主要内容进行综述。1上肢活动状态与平衡功能的关系1.1上肢主动活动对平衡功能的影响对站立平衡控制的研究,以往主要研究外部干扰力或不稳定的支撑面等外部因素对平衡的影响。近来开始有针对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T10不完全性SCI大鼠机械性及热刺激痛觉阈值、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对照组(SCI-Sed组)和SCI-运动组(SCI-TT组)。SCI-Sed组和SCI-TT组使用改良Allen’s法制作T10不完全SCI模型,Sham组只暴露脊髓。SCI-TT组于SCI第8天行减重平板训练。于SCI术前、术后第1、7、14、21、28、35天使用Von Frey单丝及热刺激痛觉测试仪对大鼠的痛觉阈值进行评估。SCI 5周后,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有大鼠L4—5脊髓进行染色,观察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并对大鼠痛觉阈值与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机械性痛觉阈值评估结果显示,SCI术后第1天,SCI-Sed组和SCI-TT组阈值均较Sham组增加(P0.05);之后两组阈值均低于Sham组(P0.05);第21—35天,SCI-TT组阈值明显高于SCI-Sed组(P0.05)。热刺激痛觉阈值结果显示,SCI术后第1天,SCI-Sed组和SCI-TT组痛觉阈值较Sham组均增加(P0.05);SCI 7天后,两组大鼠痛觉阈值均低于Sham组(P0.05);术后14—35天,SCI-TT组痛觉阈值明显高于SCI-Sed组(P0.05)。小角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CI-Sed组和SCI-TT组脊髓后角内的阳性细胞数量多于Sham组(P0.05);而SCI-TT组明显少于SCI-Sed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CI后第35天,痛觉阈值与脊髓后角胶质细胞活化数量之间呈负相关(P0.001)。结论:早期运动训练对缓解SCI大鼠NP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后角胶质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