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髌骨翻转患者很少见,国内目前仅有3例报道[1-3].笔者对其中2例分别进行了4年和2.5年随访,观察患膝髌骨及其软骨、膝关节周围组织结构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92.
3.0 T磁共振SWI对颅内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3.0 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shted imaging,SWI)对颅内静脉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征性.资料与方法 采用3.0 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经DSA或病理证实的12例颅内静脉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常规磁共振成像(cMRI)和传统T2*WI进行对照.结果 SWI显示颅内静脉血管瘤12例(100%),T2*WI显示9例(75%),cMRI显示4例(33%).cMRI表现为流空信号,呈"星芒"状或"管"状聚集,T2*WI表现为"星芒"状低信号,而SWI能够清晰显示脑白质内"伞"样聚集的髓质静脉,经增粗的汇集静脉向硬膜窦或室管膜引流,形成典型"海蛰头征".结论 SWI能清晰显示小静脉,对颅内静脉血管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MR或DSA确诊的CVST患者的影像资料.18例全部行常规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及SWI检查.其中15例同时行T2*WI梯度回波(GRE)检查,10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 13例急性期CVST,血栓在T1、WI、T2、WI显示不理想,而在T2*WI GRE呈典型低信号.18例CVST,在SWI检查中均可见引流区小静脉数量增多,管径增粗,信号减低,同时发现更多的微小出血灶.但SWI对血栓本身的显示较困难,其他序列如T1WI、T2WI、T2*GRE或MRV具有优势.在全部MRV中,均可见静脉信号缺失.结论 SWI较常规MR序列能发现更多CVST的征象,有更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4.
经上肢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经上肢动脉脑血管造影156例与同期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278例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操作曝光时间比较,同时分析经肱动脉穿刺颅内支架成形术2例.结果 经上肢动脉穿刺成功率100%.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96.8%(151/156),低于经股动脉成功率99.2%(276/278),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上肢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5.8%(9/156)低于经股动脉入路11.1%(31/278),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上肢动脉造影平均曝光时间明显高于经股动脉造影曝光时间,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患者及操作医师可承受范围之内.经股动脉途径失败的2例颅内支架成形术经肱动脉途径成功.结论 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MRI特征性表现和分型。方法:采用1.5T MR,对50例HI行常规序列扫描(T1WI、T2WI、FLAIR)。必要时行MRA(42例)、增强扫描(4例)及T2*WI(27例)。结果:根据梗死、出血的形态、部位进行MRI分型。Ⅰ型:脑叶HI:22例(44.0%)脑回状、斑片状出血位于皮层和/或皮层下白质。Ⅱ型:脑深部(基底节及丘脑)HI:17例(34.0%);Ⅲ型:小脑HI:14例(28.0%);斑片状、线状出血位于梗塞区内、边缘。混合型(Ⅰ型+Ⅱ型):3例(6%)。T2*WI呈低信号。结论:HI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与脑梗死部位、面积有密切关系。新的MRI分型有助于对HI发生机制的理解,从而指导临床治疗。T2*WI有助于HI的检出。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CT灌注技术PS参数变化连续观察脑缺血6 h内微血管通透性变化.方法:将55只兔随机分为时照组(5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所有动物行0.5、1、2、3、4、5和6 h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并获得表面通透性(PS)图.测量并比较不同时间点梗死区和镜像区PS值.结果:对照组兔脑无异常.实验组41只(82%)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均在CTP图像上显示局部异常灌注,病理学上可见不同程度神经元肿胀及破坏、组织水肿、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缺血局部脑组织Evans蓝染.PS图上缺血区为斑片状或斑点状通透性增大,伪彩图为红色或接近红色彩阶.PS值变化以0.5 h为著,1~6 h缺血区PS值波动不明显.各时间点缺血区的微血管通透性明显大于镜像区(t值在2.617~10.612,P值均<0.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有效显示脑缺血超急性期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脑缺血超急性期缺血局部PS较镜像区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7.
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无临床症状,因体检胸片发现左下肺肿块析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CT表现: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平扫见左下肺后基底段脊柱旁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CT值35 HU,边界较清晰,周围血管纹理明显增粗、增多,可见一蒂与胸主动脉相连,在其后方可见血管影伸过胸主动脉后方与奇静脉相连;增强扫描及血管重组成像清晰显示与肿块相连蒂为肿块供血动脉来自胸主动脉,并见分支血管附于肿块边缘,左肺下叶一粗大引流静脉接受肿块周围及一部分F叶正常肺组织回流跨过肿块边缘,从胸主动脉后方回流入奇静脉,奇静脉轻度增粗,肿块本身无明显强化.CT诊断:肺隔离症(叶内型)合并异位肺静脉引流(图I).  相似文献   
98.
早期帕金森病99Tcm-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脑显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99Tcm TRODAT 1进行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SPECT脑显像 ,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Hoehn Yahr分级为Ⅰ级的 7例偏侧帕金森病患者和 7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99Tcm TRODAT 1SPECT脑显像。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 (ROI)技术半定量计算纹状体 /小脑、尾核 /小脑和壳核 /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 ,分别代表纹状体、尾核和壳核的DAT功能水平 ,对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及其组成部分的DAT功能与健康志愿者的相应区域DAT功能进行比较 ,并对帕金森病患者患侧肢体对侧和同侧纹状体、尾核和壳核的DAT功能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纹状体DAT功能均低于健康志愿者 (1.5 5± 0 .16,1.46± 0 .14 ,1.80± 0 .0 4,P <0 .0 5 ,P <0 .0 1) ,并以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功能降低明显 (P <0 .0 1)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 ,双侧尾核DAT功能降低 (2 .2 0± 0 .0 5 ,1.88± 0 .3 8,1.62± 0 .2 2 ,P <0 .0 5 ,P <0 .0 0 1)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 ,双侧壳核DAT功能降低 (1.92± 0 .10 ,1.61± 0 .15 ,1.43± 0 .2 0 ,P <0 .0 1,P <0 .0 0 1) ,且以患侧肢体对侧壳核DAT功能降低明显 (P <0 .0 5 )。所有受检者在显像过程中及显像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99Tcm TRODAT 1SPECT脑显像有助于临床早期诊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MRI电影法相位对比(Cine PC)与屏气二维相位对比(2D PC)在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志愿者门静脉血流测量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照组为82名志愿者,男45名,女37名,平均年龄26.65岁;肝硬化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00岁。空腹状态下采用CinePC技术对门静脉血流定量测量,同期采用2DPC技术3种不同屏气状态(正常吸气屏气,呼气屏气,平静呼吸屏气)与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略减低,除2D PC平静呼吸法,余方法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P〈0.01),但2DPC吸气屏气技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相关性分析对屏气2DPC(不同呼吸状态)与Cine PC MRI方法定量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显示两种技术相关性很好(r〉0.8;P〈0.01),但在对照组行相关性分析,仅呼气后屏气2D PC与Cine PC显示中度相关(r〉0.5;P〈0.01),吸气后屏气与CinePC相关性较差(r〈0.4)。结论MRI Cine PC在正常呼吸情况下对门静脉血流行定量测量,接近人体生理状态,适合门静脉血流测量;正常呼吸状态屏气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影响较正常人小,在肝硬化血流测量中,MRI Cine PC与屏气2DPCMRI法显示很好相关性。屏气2DPCMRI技术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相对准确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流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脑不同解剖部位的弥散特点,建立脑内不同部位的正常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标准.方法健康志愿者和体检者280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弥散梯度因子(gradient factor)b值选用0,1000 s/mm2.结果正常成人脑内各组织平均 ADC值测量(×10-3mm2/s):皮层灰质为 0.84±0.15,皮层白质为 0.71±0.12,尾状核头为 0.74±0.19,豆状核为 0.72±0.18,丘脑为 0.75±0.21,内囊后肢为 0.68±0.17,半卵圆中心为 0.72±0.22,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分别为 0.71±0.10、0.72±0.10,侧脑室体部为 2.85±0.27.正常成人脑内两侧不同解剖部位及两年龄、性别组的 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定量测量正常成人脑部ADC值,获得成年国人的正常ADC值,为鉴别病理改变提供基础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