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采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MRI)定量测量肝硬化门静脉血流,评价其与术中门静脉压力相关性。方法 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为肝硬化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6岁;采用电影相位对比MRI对3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1周行门静脉血流定量测量,术中测量门静脉压力。对照组为性别比、年龄与肝硬化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9例。结果肝硬化组门静脉主干截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均显示显著性增大(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流量为(21.71±12.42)cm3/s,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肝硬化组流速较正常对照组略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术中测压,门静脉压力明显增高,为(33.79±5.32)cm H2O柱,门静脉流量与压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无明显相关性(r=0.293,P〈0.01)。结论电影MRI肝硬化术前门静脉血流定量可客观显示门静脉系统呈高血流动力学改变,门静脉压力亦可以反映肝硬化严重程度,但门静脉血流量与压力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胃左静脉、脾静脉壁标本的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肝硬化发生机制。方法 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手术治疗,30例患者伴严重消化道出血或脾脏功能亢进,采用胃左静脉断流、脾脏切除,4例脾脏增大伴脾脏功能亢进患者单纯脾脏切除,取冠状静脉、脾静脉血管壁(0.5mm×0.5mm)SP法测定,观察NOS、VEGF染色表达情况。结果脾门血管壁免疫组化VEGF表达情况:14例(41.18%)强阳性(++),10例(29.41%)阳性(+),10例(29.41%)弱阳性或阴性(±或-);NOS表达情况:20例(58.8%)脾门血管表达阳性,14例(41.18%)阴性。30例胃左断流手术标本中,胃左静脉VEGF表达:14(46.67%)例强阳性(++),8例(26.67%)阳性(+),8例(26.67%)为弱阳性或阴性(±或-)。14例(46.67%)胃左血管内皮eNOS表达阳性。结论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系统血管内皮NOS、VEGF呈高表达,证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血管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稳态流体模型,验证3.0TMR快速电影相位对比(Fast Cinephase Contrast,FastCine-PC)成像进行脑脊液流体动力学测量的准确性,同时优化成像参数。方法将直径为3.0mm的医用塑料输液管固定在水模中,塑料管的一端连接高压注射器,另一端连接容器。高压注射器以预设的不同流速向塑料管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将流体模型中心置于标准头部8通道线圈中心,塑料管长轴与流体长轴一致。应用3.0T高场强MR扫描仪进行FastCINEPC序列扫描,扫描层面垂直于管腔长轴。在不同流速、不同流速编码(Velocity Encoding,VENC)、不同流动方向、不同倾斜角度情况下分别测量流速。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流体流速在1.41~12.74cm/s(接近人体脑脊液流速范围),流速编码置于20cm/s时所测得流速与真实流速最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流动方向与流速编码方向相同、方向相反测得的流速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体管腔给予不同角度后测得的各流速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MR快速电影相位对比序列可以准确定量测量稳态流体模型流速,为人体脑脊液动力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4.
动脉粥样硬化缓慢发展过程中,斑块可能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引发许多危险的并发症,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巾风[1-6].虽然血管内超声弹力图、血管造影、血管镜检查和温度测量法已应用于斑块的显像[7-12],但由于其有创性,使应用受到了限制.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可结合到一些分子如白蛋白、纤维蛋白、血管内皮形成特异标志物的新型顺磁性和超顺磁性磁共振(MR)靶向对比剂的出现,使得磁共振成像(MRI)成为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有前途的尤创影像学技术.本文主要对MR及MR靶向成像(1.5T及以上)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价中的应用作--综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进行纤维蛋白靶向对比剂对兔大脑中动脉红色或白色栓子的MRI分子影像学评价。方法血红色和白色栓子在24小时前制作。在透视下将3F微导管插入左颈内动脉近心端,将放在2ml生理盐水中的2个红色或白色栓子在3~5min内缓慢注入颈内动脉。于注射EP-2104R或Magnevist前及注射后进行连续T1-FLAIR和T1加权双翻转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血栓分子磁共振成像。结果在对比剂EP2104R注射之前,无论红色、还是白色栓子均未显示。在注射EP2104R后,红色和白色栓子均能够准确显示,呈亮点,与周围组织形成对比。在Gd-DTPA对照组动物,栓子注射后,注射Gd-DTPA后6个小时,没有任何对比作用,栓子未显示增强改变。结论应用纤维蛋白靶向对比剂EP-2104R能够选择性的显示兔大脑中动脉红色和白色栓子。  相似文献   
46.
43腹部运动校正(1)目前有四种方法用于补偿呼吸运动造成的移位:①简单地要求病人屏住呼吸。②用来自呼吸带的信号触发扫描。  相似文献   
47.
2D时间飞跃(2D TOF)技术已经应用多年,用于获得颈动脉的血流影像。基本脉冲序列是一个二维扰相的梯度回波(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其中轴向层面以连续方式获取。在连续采集时,完全得到一个单独的层面之后再开始采集下一个。使用了一个相当短的重复时间(TR)和一个相对较高的偏转角,  相似文献   
48.
图66A中显示的是腹部脂肪饱和轴位梯度回波T1成像扫描图.层面水平上下额外的空间饱和脉冲使本应显示高信号强度的主要静脉(图66B)没有显示出流动相关的增强.在快速自旋回波(FSE)成像的轴位T1成像上(图66C),沿着相位编码(垂直轴)的下腔静脉和大动脉都可以看到明显的伪影.在层面上方施加的饱和脉冲会消除在大动脉周围的伪影,但是腔静脉周围的伪影不会消失(箭头处,图66D).在层面下方施加饱和脉冲会消除腔静脉周围的伪影,但是不会消除在大动脉周围的伪影(箭头,图66E).在层面上方和下方使用饱和脉冲可以极大地消除这些血管的伪影(图66F).在进入层面之前,通过给所有质子去磁化会导致信号的消失,由于不同的与流动相关的现象,饱和脉冲可以消除由于质子引发的散相情况.  相似文献   
49.
目的:使用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探讨脑出血在不同治疗方法下血肿吸收率的动态演变及对比,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对脑出血保守治疗及锥颅引流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肿体积分别进行测量、计算血肿吸收率并对比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组在脑出血后第1、3、7天复查,出血量大于30ml组血肿平均吸收比率分别为8.12%,15.04%,26.17%;首次出血量分别为<10ml、10~20ml、20~30ml者血肿吸收比率依次减小。引流组于引流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吸收率逐渐增大:30.19%、34.11%、58.38%。引流组与保守治疗组第3、7天复查血肿体积减小比率有显著差异(P<0.0001)。结论:脑出血保守治疗后血肿体积变化特点:初始出血量小吸收快,出血量大则吸收慢;脑出血量大于30ml的病人,在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行锥颅引流术残余血吸收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50.
颅内静脉窦狭窄及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狭窄及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例(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静脉窦狭窄)患者进行了包括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经颈动脉溶栓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及支架置入术。病人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4个月。结果:1例患者施行静脉窦狭窄支架置入术;8例患者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其中5例患者同时接受机械性血栓开通吸栓治疗,所有8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团注肝素治疗,尿激酶使用总量800000~2900000U,每例患者平均每天剂量低于1000000U。出院时,所有患者的狭窄或闭塞静脉窦均获得再通,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恢复。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颅内静脉窦狭窄及血栓的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