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1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20篇 |
口腔科学 | 40篇 |
临床医学 | 74篇 |
内科学 | 53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42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206篇 |
预防医学 | 51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6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07篇 |
肿瘤学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诊断延误情况,探讨学生结核病例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在医院“统计病案”系统内以“出院时间”“职业”“主要诊断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搜寻2019—2021年因肺结核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的学生肺结核患者资料,从电子病历中获取症状出现时间、初诊时间和肺结核确诊时间,以前两者间隔为就诊时间、后两者间隔为诊断时间,≥15 d者分别为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比较分析性别(男/女)、学生类别(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病例发现方式(因症就诊/转诊/因症推荐/健康体检)和症状始发月份(1—2月/3—6月/7—8月/9—12月)各人群中的两种延误情况。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 3年间学生肺结核住院患者共计723例,就诊时间0~92 d,其中406例(56.16%)存在就诊延误,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5 d(15~92 d);诊断时间1~95 d,其中503例(69.57%)存在诊断延误,诊断时间中位数为24 d(15~95 d)。经χ2检验,病例发现方式各组间就诊延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8,P˂0.001),性别、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诊断延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9,P=0.002;χ2=18.187,P˂0.001)。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比较)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学生类别、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就诊延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000,P˂0.001;χ2=12.750,P=0.005),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诊断延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87,P=0.001)。结论 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发生率高,延误程度与性别、学生类别、病例发现方式和症状始发月份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7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建立该颗粒剂与汤剂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物质基础一致性评价。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已建立的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方法对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黄柏碱,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R,S)-告依春,落新妇苷,橙皮苷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进行测定,以盐酸小檗碱为参照峰,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颗粒剂与汤剂的相对峰面积进行差异性分析并进行拆方煎煮,从定性角度考察拆方对加味二妙传统汤剂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落新妇苷、盐酸药根碱、白术内酯Ⅲ的含量相差不大,且颗粒剂中黄柏碱、盐酸小檗碱、橙皮苷和(R,S)-告依春的含量高于传统汤剂。加味二妙颗粒剂确定了20个共有峰,传统汤剂确定了19个共有峰,颗粒剂与汤剂整体物质基础无明显变化,PCA结果表明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的相对峰面积有一定差异,各拆方煎煮色谱图无新化合物产生。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体现了加味二妙颗粒剂和传统汤剂的整体物质基础,颗粒剂与汤剂的物质基础基本一致,7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合指纹图谱能较为全面地体现加味二妙传统颗粒剂与汤剂的内在质量,可为二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D半乳糖致雌性小鼠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乌鳖颗粒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有正常动情周期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己烯雌酚组、六味地黄丸组、乌鳖颗粒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每天0.5mL/只的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5%D半乳糖溶液。第11天开始,灌胃给予治疗药,连续给药32天。每天定时观察阴道细胞,确定动情周期变化。实验末取血清测E2血清水平,取子宫和卵巢称湿重,计算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卵巢、子宫作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动情间期延长,乌鳖颗粒各剂量组小鼠在给药2周左右出现动情期延长。乌鳖颗粒各剂量组的卵巢指数、子宫指数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小鼠的血清E2水平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乌鳖颗粒大、中剂量组血清E2水平比模型组有明显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乌鳖颗粒各剂量组的卵巢、子宫组织形态学明显改善。结论:乌鳖颗粒能促进子宫、卵巢的生长发育,改善卵巢、子宫的组织形态,调节卵巢内分泌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其他HBV标志物的关系,并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HSA)检测95例HBV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合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合者(P〈0.05);HBV感染者抗HBc-IgM与前S1抗原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HbcAb-IgM与前S1抗原的关系不密切(r=-0.1045)。结论:前S1抗原是反映HBV感染、复制的指标,与HBV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益气养阴合剂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A、丹酚酸B、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edera C18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5nm。结果: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丹皮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丹参酮ⅡA、丹酚酸A、丹酚酸B浓度分别在2.93~62.76(r=0.999 6)、2.53~54.06(r=0.999 9)、2.78~59.64(r=0.999 9)、2.72~58.38(r=0.999 2)、2.79~59.76(r=0.999 6)、2.87~61.44(r=0.999 7)、2.61~63.66(r=0.999 2)、2.28~48.78(r=0.999 6)、2.99~64.08(r=0.999 5)、2.69~57.66(r=0.999 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在93.23%~100.68%之间。结论:3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同时测定益气养阴合剂中10种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38.
39.
40.
ICT-TB卡快速检测结核抗体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ICT-TBV卡检测结核抗体在肺结核病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随机检测212例病人及50例正常人血清。结果表明,该法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诊断的敏感性为51.9%,特异性为91.3%;54例非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有8例阳性,50例“敏感”对照组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为8.7%;8例初检阳性的化疗病例,2个月后复查有6例转为阴性。因此,ICT-TB卡快速检测结核 对主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