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根据文献,从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归纳了人迎穴降压研究进展情况.针刺人迎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保护靶器官,提高生存质量等独特优势.通过研究现状的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如何更好地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进行理论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治病救人,一方面要提高师资力量、丰富课程体系、健全考核机制、优化办学资源,另一方面要提高其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良好的医学专业素养。[结果]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提升实践能力两方面着手来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理论]只有通过以上诸法,才能构建适合研究生发展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进而切实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失败原因。方法:选择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阳性孕妇218例,检测孕妇分娩前HBVDNA,新生儿(出生24h内且未进行阻断前)、7月龄及1岁时婴儿的HBsAg、抗HBs;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在三角肌注射HBIG200IU,同时在大腿前部外侧肌内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0μg,2周再注射同等剂量的HBIG,1、6月时分别注射同等剂量的乙肝疫苗。结果: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1×106copies/ml组7月龄、1岁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18.12%、19.38%,HBVDNA含量<1×106copies/mi组为7.50%、7.25%(P<0.05)。注射HBIG及乙肝疫苗后,宫内感染组7月龄、1岁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75.00%、74.19%,非宫内感染组为3.76%、4.19%(P<0.01)。结论:宫内感染及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高是HBV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可提高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刺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阻滞钙超载、抗氧化应激、抑制脑水肿、促进神经与血管再生及抑制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近年针刺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相关研究,为临床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998年选定3所边远山区小学 ,对三年级、五年级所有学生进行龋病现状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行为调查 ,同时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并于2002年对干预效果进行调查及分析。1对象与方法1 1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在3个乡镇中每乡镇随机抽取一所含三、五年级小学共3所作实验组 ,同时抽取与实验组相邻且本底资料具有可比性的3所村级小学作对照组 ,对三年级、五年级所有学生进行龋病现状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行为调查 ,同时对实验组开展龋病健康教育干预 ,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调查。1 2调查方法及内容 :由县卫生防疫站及县牙病防治中心组成… 相似文献
16.
17.
关于癃闭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癃"改为"淋"。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将"小便不通"、"小便难"归为癃闭。宋代医家陈无择提出应将"淋"与"癃"同源异名。明清时期众医家对癃闭的见解相对统一,认为两证常合而出现,又可相互转化。癃闭的病因病机包括湿热蕴结、肺热壅滞、脾气不升、肾元亏虚、肝郁气滞、燥邪内伤、尿路阻塞。治疗有内治和外治两大法,内治法包括清金润肺法、清热利湿法、滋肾化气法、温补脾肾法、散瘀行水法以及塞因塞用法,外治法包括针灸、推拿、外敷、探吐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治疗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全组患者均采用一般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 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社区干预能明显减轻小儿便秘的临床症状,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解泗水县贫困山区小学生健康教育现状 ,探索适合山区学校健康教育模式 ,提高小学生卫生意识及自我保健能力 ,我们于 1996年对处于边远山区的圣水峪、大黄沟、泗张、高峪 4个乡镇的村级小学进行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并实施了干预措施 ,又于 1999年对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并作比较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于 1996年从 4个乡镇中各随机抽取 1所村级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实验组 ,共 2 16名学生 ,其中男生 112人 ,女生 10 4人。同时抽取与实验组相邻且本底资料具有可比性的 4所村级小学作对照组 ,共 2 0 8名学生 ,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