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41.
血清胱抑素检测的方法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反映肾功能最重要的指标。临床上常用多种方法如菊粉、肌酐等清除实验来评价肾小球滤过率。这些实验一直被认为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较好的指标。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均有其不足之处。近年来发现,胱抑素C由于其分子量小,  相似文献   
242.
先天性子宫颈闭锁的解剖与病理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先天性子宫颈闭锁的解剖及病理学特征等,探索先天性子宫颈闭锁畸形矫治方案和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式的科学性。方法:对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1例的子宫切除标本和Ⅰ型5例子宫体下连积血囊腔壁活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追踪观察保留子宫而接受了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患者的预后。结果:Ⅰ型子宫颈闭锁18例行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后半年内无一例痛经,合并阴道完全闭锁者远期随访13例,2例3例次自然妊娠至足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获2男婴1女婴;Ⅱ型1例行腹会阴联合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术后性生活满意,未孕,仍痛经;Ⅳ型2例行阴道及子宫颈成形术,术时子宫颈管腔置管,术后无痛经。结论:先天性子宫颈闭锁分型诊断标准对先天性子宫颈闭锁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43.
目的 分析秦皇岛两家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变化,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的发生率.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和秦皇岛第一医院临床各科送检的患者标本,包括痰液、血液、脓液、分泌物等.鉴定、药敏试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采用黑马细菌分析系统,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试验(D-试验)采用纸片法.结果 5年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38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利福平的耐药率也低于14.4%;临床标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逐年升高,2006年为54.1% (46/85),2007年为56.6%(56/99),2008年为58.2% (64/110),2009年为63.9%(76/119),2010年为70.4%(88/125),5年平均分离率为61.3%.2007年与2006年,2008年与2007年,2009年与2008年,2010年与2009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2010与2006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P <0.05).2006-2010年D-试验平均阳性率为53.5%,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P>0.05).结论 临床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的变迁.临床细菌室应重视D-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244.
氟对体内和体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氟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氟暴露工人20名、健康的非氟暴露工人15名,测量尿氟含量,外周血AKP、SOD、GSH-Px活性及Cu、Zn、Ca、Mg离子含量。另随机选择健康非氟暴露者10名,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均加入氟化钠,使反应体系中氟浓度分别达到0、2.63、10.52和21.04mmol/L;室温下反应30min后,测定AKP、SOD和GSH-Px活性。结果 氟暴露工人尿氟、血清AKP、全血GSH-Px活性高于非氟暴露者,而血精SOD活性和Cu、Zn、Ca、Mg含量低于非氟 暴露者。体外加氟实验显示,氟浓度21.04mmol/L组AKP活性高于对照组,而SOD和GSH-Px活性低于对照组。结论 氟可致抗氧化酶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245.
目的观察非玻璃体切割手术(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压、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VS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723)、logMAR BCVA(t=1.703)、CMT(t=-0.956)、眼压(t=-1.43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0.094、0.343、0.157)。所有患眼均采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手术。NVS组患眼NVS条件下剥除黄斑前膜;对照组患眼玻璃体切割条件下剥除黄斑前膜。手术后1周及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有效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BCVA、CMT变化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眼手术后BCVA、CMT、眼压比较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视力改善程度行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行χ2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NVS组30只眼中,BCVA提高24只眼(80.0%),不变6只眼(20.0%);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只眼中,BCVA提高25只眼(83.4%),不变4只眼(13.3%),下降1只眼(3.3%);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视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P=0.792)。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NVS组=0.002、0.005,P对照组=0.004、<0.001)。NVS组、对照组患眼视力稳定时间分别发生于手术后1、3个月;CMT开始降低时间分别为手术后1周、1个月。NVS组、对照组有效手术时间分别为(4.50±1.41)、(15.50±2.33)min;两组有效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P<0.05)。NVS组手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手术中出现黄斑裂孔1只眼,手术后出现低眼压3只眼。结论NVS和玻璃体切割治疗IMEM具有相似疗效。NVS有效手术时间短,手术后恢复更快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246.
目的 探讨结直肠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术后腹部症状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141例在我院进行结直肠ESD治疗的患者。在ESD前和ESD后2周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分量表(GSRS)进行评估。比较ESD前后GSRS中15个项目及5个维度评分。结果 与ESD前相比,ESD后所有GSRS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15个项目和5个维度总评分平均值、排气增加、排便不尽感、消化不良综合征和便秘综合征评分在统计学上有改善(所有P<0.05)。但绝大多数上述评分<3,在GSRS中评分≥3通常被视为具有临床意义评分。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ESD前、后GSRS评分没有临床意义差异。结论 结直肠ESD不影响术后腹部症状,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7.
目的:观察麦粒灸法灸八邪、十宣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加用麦粒灸法(灸八邪穴、十宣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病人手运动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中的手肌力部分评定量表评估患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偏瘫手功能量表评定手综合功能,采用丹麦丹迪肌电图设备检测手腕肌群表面肌电,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上肢正中神经的F波时限评定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FMA评分和偏瘫手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病人FMA评分和偏瘫手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病人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积分肌电值(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病人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iEM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248.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临床应用和疫苗研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素酶为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定植和生存所必需,是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近年来,对幽门螺杆菌尿素酶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在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治疗和疫苗研制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进展。  相似文献   
249.
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real bypass,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对炎性细胞因子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病人36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8例。U组给予乌司他丁1.2×10^4U/kg,C组予与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开始后1h(T2),CPB停止后1h(T3),CPB停止后24h(T4)抽取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两组病人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CPB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T2-T4时点U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IL-10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CPB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调节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减轻体外循环期间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