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按照常规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所有患者均需控制饮食,并且给予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肺的通气等状况,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87例冠心病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49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80%。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并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得到了临床的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了解偏远乡镇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掌握的情况,为宣传预防接种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3月来接种门诊的0~7岁儿童家长进行接种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318名家长,知道孩子应接种疫苗299名(94.0%).除了4种疫苗知晓率较高外(卡介苗为85.5%、脊髓灰质炎苗86.5%、乙肝苗90.3%和麻疹苗93.7%),其余均较低(百白破苗为64.8%,白破二联36.8%、乙脑苗62.0%、甲肝苗44.3%和流脑苗51.9%).按社会学特征分组比较家长对1类疫苗的知晓率类似.接种知识主要来源是医务人员(77.0%).结论 要加强对农村偏远地区居民预防接种知识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提高居民主动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3.
我国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年的调查数据,从定量的角度对我国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进行了分析。本文利用有序Probit模型获得了自评健康数据背后的实际健康得分,在此基础上计算健康集中指数衡量我国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健康不平等问题较为严重,健康不平等问题在城乡之间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4.
目的药物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应用日益广泛。了解3支病变的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文中分析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3支病变患者515例,最终入选463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n=289)与中青年组(<65岁,n=174),回顾性分析2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结果①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积分、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积分、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病变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②中青年组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者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均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缺血性脑卒中者、血尿酸水平高于中青年组(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与左主干病变、高胆固醇血症、空腹血糖(fating plasma glucose,...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硝酸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丹参酮联合硝酸酯组、丹参酮组和硝酸酯组,丹参酮联合硝酸酯组在硝酸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12 mL溶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比较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心电图的改变、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改变及血清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丹参酮联合硝酸酯组较丹参酮组及硝酸酯组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及CHO,LDL-C指标改善上更有优势(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硝酸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老年AMI患者235例,其中糖尿病组62例(26.4%),非糖尿病组173例(73.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介入治疗及院内预后的差异,随访1年MACE,评价影响患者死亡及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发病年龄偏小、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重危险因素,脑卒中比例较高。两组接受PCI治疗比例相近,其冠脉病变部位、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院内死亡(9.7%vs.15.0%,P=0.389)、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4%vs.22.5%,P=0.720]两组无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1.805,95%:1.293~2.521,P=0.001)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killip分级(=1.543,95%:1.171~2.033,P=0.002)是1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CI (=0.053,95%:0.012~0.227,P=0.000)是1年MACE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重危险因素,但不是老年急性心肌跟死患者的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Lipoprint法检测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亚型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IM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75例,平均年龄67岁,其中男性106例(60.6%),女性69例(39.4%)。所有患者应用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系统对LDL细分类胆固醇及血脂四项定量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别比较传统危险因素下各分组间血脂水平及CA-IMT的差异。通过线性相关分析CA-IMT与传统危险因素及LDL各亚型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LDL亚型对CAIMT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LDL4水平偏低(P0.05),CA-IMT低于男性(P0.01)。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的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 LDL)及其亚型、CA-IM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A-IMT与性别呈负相关(P0.05),与总胆固醇(TC)、LDL、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呈正相关(P0.05);与sd LDL及LDL亚型LDL3、LDL4呈显著正相关(P0.01)。CA-IMT还与传统危险因素吸烟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sd LDL以及sd LDL亚型LDL3、LDL4为CA-IMT增厚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sd LDL及其亚型与CA-IMT相关,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硝酸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丹参酮联合硝酸酯组、丹参酮组和硝酸酯组,丹参酮联合硝酸酯组在硝酸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12mL溶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比较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心电图的改变、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改变及血清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丹参酮联合硝酸酯组较丹参酮组及硝酸酯组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及CHO,LDL—C指标改善上更有优势(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硝酸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Lipoprint法检测的LDL亚型在老年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224例,按年龄分为3组,A组(年龄60岁)48例,B组(年龄60~79岁)137例,C组(年龄≥80岁)39例。应用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系统对LDL细分类胆固醇及血脂4项定量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体质量指数及血脂、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LDL3、LDL4、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TC、TG存在差异,与A组比较,B组VLDL、TG降低,B组、C组体质量指数偏低,VLDL、LDL、sdLDL、LDL3、LDL4、LDL5、LDL6、nonHDL、TC、T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男性比例低(48.7%vs 72.9%)、高血压(82.1%vs 60.4%)和颈动脉斑块比例增高(82.1%vs 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HbA1c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预测价值,年龄、性别对颈动脉斑块有预测价值。结论老年患者血浆LDL亚型分布不同于年轻人,其分布特点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相关性不明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的严重程度主要与年龄和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