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戊型肝炎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52.
53.
54.
抗-HBc和IgM抗-HBc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LISA法检测52例急性肝炎(简称急肝),3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慢迁肝)及4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血清中抗-HBc和IgM抗-HBc的水平,同时用RIA法检测HBsAg。结果表明,IgM抗-HBc在急肝和慢活肝中阳性率高,在慢迁肝中阳性率低,统计学上差异显著;平均几何滴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抗-HBc滴度以慢活肝最高,与慢迁肝和急肝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在急肝中,抗-HBc显著升高或IgM抗-HBc持续阳性者,其HBsAg不易转阴。并对抗-HBc滴度与HBsAg阳性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5.
近十年来,医学病毒学发展迅速,集中表现在分子病毒学上。由于对各种病毒的基因成功地进行了纯化(克隆)分析,使人们对病毒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再加上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了分子病毒学的发展,使之广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和比较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采用单纯随机方法,于免疫后1年对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进行随访观察,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为5.2%(4/77),抗-HBs阳性率为83.3%(65/78),疫苗保护效果为91.3%;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为0.9%(1/114),抗-HBs阳性率为97.4%(111/114),疫苗保护效果为79.5%.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的血源乙肝疫苗相当.  相似文献   
57.
病毒性肝炎由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戊型(HEV)五种病毒所引起。它们的生物学性状及特点,有许多相似点。1 肝炎病毒感染后,除侵犯机体的其他系统外如周围血循环中的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造血器官中的细胞外,主要繁殖器官为肝脏(靶器官),造成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最严重者导至肝衰竭而死亡。2 除人类外宿主范围较窄,高级非人灵长类的黑猩猩、长臂猿在自然状态下可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后的黑猩猩的病程与人类极相似。除此以外其他较低级的灵长类如恒河猴为代表猕猴属,甚至更低级的灵长类树(鼠包)对病毒性肝炎病毒的某型别都是易感的。3 除甲型肝炎病毒外,其他四种肝炎极难在组织培养(即离体细胞的人工培养)上生长繁殖,正因为如此,肝炎病毒的许多繁殖规律及机理还未被人类所了解。  相似文献   
58.
乙型肝炎的计划免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乙型肝炎的计划免疫刘崇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市,100050)乙型肝炎病毒不仅可引发乙型肝炎,同时可导致肝癌。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人群感染率为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人群携带率为10%,农村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观察国产规范化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在常规冷待运转条件下采用1针和2针免疫的效果,1998年在河北省曲阳县七里庄小学抽取抗-HAVIgG阴性的5~10岁儿童为观察对象,有效例数74入,分为1针组(3入)和2针(间隔1个月)组(39人).接种前后均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AVIgG.结果1针组的阳转率为77.14%,其中74.07%为弱阳转;2针组的阳转率为94.87%,其中75.68%为强阳转.而且在5~6岁、7~8岁和9~10岁3个年龄组都是2针组的阳转率高于1针组.两种免疫程序均未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60.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广西隆安县对儿童和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大规模免疫。免疫后10年,于1995年对1~3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并用RIA法检测了乙肝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1~39岁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42.4%;HBsAg阳性率为9.5%,其中7~9岁的HBsAg年龄高峰已消失,尤其在1~8岁人群下降了100.0%~83.0%,人群的抗-HBs阳性率1~2岁组婴幼儿最高,为85.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在1~19岁人群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1985年的相同年龄组。表明儿童大规模免疫后,紧接着实行新生儿逐年进行计划免疫,是加速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