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刘宏杰 《河南中医》2016,(9):1533-1535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铁剂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治疗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另给予芪苈强心胶囊含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铁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41%,对照组有效率75.3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SV、CI和NT-pro BN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铁剂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疗效明显,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对人肝癌细胞株SK-HEP-1裸鼠移植瘤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并将45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补肾健脾组、补肾组、健脾组、索拉非尼组。接种成功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干预,共4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钙黏蛋白E(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cadherin、β-连环素(β-catenin)mRNA。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补肾健脾组E-cadherin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索拉非尼组仅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补肾组、健脾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补肾组E-cadherin mRNA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5);各药物组MMP-9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补肾健脾组和索拉非尼组β-catenin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补肾组β-catenin mRNA表达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补肾健脾方可以调控E-cadherin、β-catenin和MMP-9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并阻止肝癌的复发和转移;补肾方与健脾方组合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DNA的含量,探讨其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98例肺癌患者、44例良性疾病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样本,抽提外周血循环DNA,以SYBR green I荧光染色法行DNA定量。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DNA浓度显著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自愿者,肺癌发生复发转移时外周血循环DNA的含量明显增高。结论:外周血循环DNA定量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与肺癌转移复发相关的恶性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本病35例,并设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实体瘤近期有效率(CR+PR)、中医症候总改善率分别为48.57%、31.43%和85.71%、54.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在乏力、咳嗽、痰稠、咯血、胸闷气急、胸痛、纳呆、发热、腰膝酸软等症候方面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自汗、心悸等方面的改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生活质量(KPS评分)、免疫指标(NK细胞、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Ⅱ(IL-Ⅱ)、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改善及临床获益率等方面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及肝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正消积胶囊能有效地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改善临床症候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指标,上调IL-Ⅱ和TNF水平,并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5.
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1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20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单用FOLFOX方案治疗,治疗组予养正消积胶囊联合FOLFOX方案治疗,14天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观察实体瘤客观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KPS)评分及NK细胞、T细胞亚群、VEGF和IL-8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实体瘤客观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38.13%和13.13%,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2.5%和48.13%;治疗组实体瘤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率分别为83.13%和44.38%;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免疫指标、VEGF和IL.8水平的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骨髓抑制等方面的毒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正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可缩小病灶,改善临床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下调VEGF和IL-8水平,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6.
患者,男,46岁。左背部结节10余天。皮肤科检查:背部见一直径约8 mm隆起性淡红色结节,顶端呈脐窝状,质地较硬,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内肿瘤,呈假上皮瘤样增生,可见旋涡状成熟鳞状上皮。诊断:倒置性毛囊角化病。  相似文献   
67.
PPH对混合痔病个体化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研究不同情况下混合痔患者行PPH手术的个体化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PPH术治疗混合痔患者19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PPH术83例,行PPH合并手术108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疼痛轻,平均住院天数5d。随访1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混合痔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不但可以弥补单纯PPH治疗痔的局限性,还拓展了适应范围,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8.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1998年7月相继入院的60例老年性ACST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6小时以内手术的死亡率为13.63%,24小时以内手术的死亡率为23.07%,48小时以上手术死亡率为53.84%,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61.53%。结论 24小时以内手术与48小时以上手术的术后死亡率有明显差异(P<0.05),凡诊断明确的老年ACST,除有严重的心肺衰竭或出现MOF,均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69.
1981~1995年哈尔滨市居民糖尿病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哈尔滨市15年居民因糖尿病死亡资料分析,揭示该市糖尿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81年为3.13/10万,1995年10.10/10万,死亡率以年8%的速度增长,女性糖尿病死亡率为7.24/10万,男性为5.38/10万,标化后女性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死亡年龄最低为6岁,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长,45岁组前死亡率增长速度较缓慢,45岁组以后各年龄组成2~3倍迅增,5~35岁组死亡率男女之差异无显著意义,45岁组以上女性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15年间城区死亡率为6.85/10万,郊区死亡率为2.95/10万,标化后城区死亡率明显高于郊区(P<0.01)。5~35岁年龄组郊区死亡率为1.36/10万,城区死亡率为0.92/10万,标化后郊区死亡率较明显高于城区(P<0.05)。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了解男性性病患者延迟就诊和性伴侣通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 4家性病门诊对男性初诊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 在 4 0 6例中 ,80 %的人感受到由性病引起的羞辱 ,2 8%的病人在发现症状 >1周才就医 ,4 0 %的病人在自感症状期内仍发生性行为。羞辱感和延迟就诊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77%的已婚患者不愿意告诉妻子自己感染了性病。有羞辱感的病人更不愿意告诉妻子自己的病情 (OR =0 4 4 ;95 %CI:0 2 1~0 85 )。结论 需要开展包括健康咨询在内的预防措施 ,以减少病人的羞辱感 ,提高及时就诊率和鼓励性伴侣通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