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百草枯是一种非选择性、接触性联吡啶类除草剂,商品名为克芜踪,口服后对人体毒性极强,且无特效解毒药物,临床病死率高达80 %.口服中毒后可损害多个脏器,其中以肺损伤明显,但多是迟发性改变.因此寻找能够评估百草枯患者病情的有效指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百草枯患者心肌酶学检测来评估患者的心肌损伤及相关临床意义,并观察老年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心肌酶学变化.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hemorrhage after 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68例)和倍他司汀对照组(68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5.
老年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在使用呼吸机基础上给予阿托品,但却增加老年患者阿托品中毒死亡危险.因此近几年我科在AOPP的抢救过程中应用中枢性抗胆碱药东莨菪碱,发现其具有安全范围大,用量小等优点,但应用在老年AOPP并发的呼吸衰竭最优剂量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老年AOPP并发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不同剂量东莨菪碱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6.
刘宇鹏  李雪莲  刘瑞玉 《重庆医学》2016,(19):2635-2637
目的:运用基因诊断技术检测患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基因,了解主要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其频率。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科(门诊和体检)的5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跨越断裂点的PCR(GAP‐PCR)技术及膜反向杂交技术分别对α‐和β‐地贫进行基因分析。结果检出α‐地贫基因改变1604例,占29.16%;检出β‐地贫基因改变1096例,占19.93%,检出αβ‐复合型地贫患者119例。结论α‐和β‐地贫的基因筛查为婚育指导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呼吸道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3例呼吸道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抗感染、对症、给氧、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等),观察组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400mg/次,2次/d,静脉滴注,疗程3d。对照组予地塞米松7.5~15mg/次,1次/d,静脉注射,疗程3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变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急性呼吸急危重症方面优于地塞米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8.
69.
随着小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等技术的应用,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存活率已经明显改善,尽管如此,确定理想的PEEP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哈佛大学Talmor等通过食管球囊导管估测跨肺压力,认为尽管在测量精确度上存在技术局限性,但应用此方法可帮助确定能够维持氧合的PEEP值,从而预防由于反复的肺泡萎陷或过度膨胀所致的肺损伤,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2008,359:2095-2104).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重建术后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1994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修复重建患者共1005例,其中随机选择Ficat和AlertX线分期Ⅲ、Ⅳ期患者74例(A组),观察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与随机从465例同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选取80例(B组)的异位骨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B组术后均获随访2-10年,平均6.5年。修复重建术组发生异位骨化4例,异位骨化率5.4%;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发生异位骨化18例,异位骨化率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重建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低,适用于青壮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