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侵袭性曲霉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 IA)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机会性感染疾病,疾病早期诊断率低,其病原体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多烯类、唑类和棘白菌素是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主要药物,其中唑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较多。近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不仅侵袭性曲霉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曲霉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也逐渐增加,其耐药形势日益严峻,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其中,曲霉菌的外排系统、生物膜的产生、基因的改变以及环境的选择作用等因素都参与了曲霉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因此,该文针对曲霉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以简要综述,以期为曲霉菌耐药菌株的监测以及新型治疗药物作用靶点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
刘宇鹏  叶盛开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2964-2964
小细胞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未经治疗的进展期患者中位存活期仅有2~4个月。美国的1973年和2000年统计结果,2年生存率分别为1.5%和4.6%。而脑转移很常见,诊断时即有18%左右患者存在脑转移,而2年时比例可达到80%。化疗虽然短期效果好,但长期疗效欠佳,且不能降低脑转移的发生率,对脑转移病灶的治疗效果较差。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启动的关于进展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头颅放射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发表于近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2007,357:664-672)。  相似文献   
43.
急性中毒320例急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的种类及相关原因。方法以急诊科抢救的320例急性中毒患者,按病种、例次、性别、年龄等百分比计算。结果急性中毒最多的为农药中毒(35.94%),其次为安眠药中毒(25.00%)和乙醇中毒(18.75%)。中毒原因以内服毒物自杀者最多(55.00%),21~30岁年龄组最多(42.5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x^2=10.16,P〈0.01)。结论急性中毒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及生活经验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4.
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血清酶学变化与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报道胆碱酯酶(cHE)降低与有机磷中毒程度呈平行关系,但血清cHE活性下降并不能完全确切反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程度,因此寻找新的酶学指标以正确反映AOPP的病情变化程度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45.
正自支气管镜检查临床开展以来,已经成为呼吸科、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常用的诊疗技术,而在此过程中镇痛镇静技术广泛应用,使得患者的舒适性及依从性显著提高。但是,镇痛及镇静药物剂量过大会引起呼吸抑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也令很多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担忧。那么,如何应用好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镇痛、镇静治疗,成为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既能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又能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为进一步了解气管镜检查中镇痛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46.
目的:提高对于成人斯蒂尔病合并严重肝损害的认识,了解其特点、预后及治疗.方法:分析2例成人斯蒂尔病并严重肝损害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成人斯蒂尔病合并肝损害通常肝功能损害比较轻微,但少数可以出现严重肝损害,2例患者氨基转移酶均明显增高达1 000 U/L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明显,而胆红素正常,肝炎血清学阴性,无消化道症状,经治疗氨基转移酶迅速下降至正常,但有肝衰竭甚至死亡的相关报道.肝损害的机制目前多倾向于肝损害为疾病本身引起,也有学者认为与药物有关.结论:成人斯蒂尔病合并严重肝损害并不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预后较好.治疗方面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应用保肝药物,避免使用肝损害药物.  相似文献   
47.
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骨折部位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鹏  赵德伟  吕德成  崔旭  王卫明  孙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7):107-109,i0007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骨折和非骨折部位的定位,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在促进骨折修复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6/11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8只,对照组6只。另取1只大鼠取其下颌下腺作为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对照。②实验组SD大鼠在第6肋距脊柱1cm处剪断肋骨建立肋骨骨折模型,对照组只暴露肋骨不切断。③实验组分别于术后1。3,6周各取6只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取骨折部位1/6肋骨,对照组每次取2只,方法、部位同实验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生长因子。 结果:2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非骨折部位)的肋骨,只有骨膜的间质细胞及骨骼肌纤维显示神经生长因子轻度着色。②实验组第1,3周,骨折部位的骨母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染色阳性,大多数软骨细胞和骨痂也被染色。在骨折后6周,骨膜骨母细胞染色阳性。在非骨折肋骨,骨膜骨母细胞染色阳性。骨折部位,骨母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某些软骨细胞、骨膜基质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染色阳性。 结论:①神经生长因子对正常骨组织的神经维持有重要作用。②神经生长因子对骨的新陈代谢和骨折的修复通过神经系统起促进作用。③神经生长因子对骨修复可能有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治疗后,股骨头内血运变化情况。方法 24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9例,女5例,ARCO分期标准Ⅱ期20髋,Ⅲ期4髋,应用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治,术后行患侧DSA检查。全部患者在术后6周~5年再次行患侧DSA复查。结果 24例术前股动脉DSA造影均显示股骨头供血的异常改变,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充盈良好。术后6周DSA显示22侧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良好,股骨头内供血明显改善;2例术后DSA显示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不佳或股骨头内无造影剂充盈,其中1例术后12个月复查DSA显示血管蒂充盈满意,股骨头血供良好。1例术后2年随访,DSA造影显示股骨头内无造影剂充盈,行人工关节置换。本组病例临床成功率为91%,影像学成功率为85%。结论①旋股外血管升支解剖位置恒定,无较大变异,适于切取带血管骨瓣进行移植。②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有效重建股骨头内血运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CU)死亡患者的相关情况,更好地为制订ICU患者收治标准及其他法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2月2015例死亡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015例死亡患者,其中ICU死亡367例(ICU组),非ICU死亡1648例(非ICU组),ICU组平均年龄小于非ICU组。死亡原因前三位ICU组为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创伤,而非ICU组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非ICU组(P<0.01),剔除24h内死亡患者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组中成年人占绝大多数,70~79岁患者比率最高。创伤为ICU组青年患者主要死亡原因,而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死亡原因,且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为ICU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年轻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创伤。  相似文献   
50.
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最常使用的镇静药物,但有证据显示α2受体激动剂有更明显的优点.Richer等进行一项研究比较了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应用右旋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镇静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发表于JAMA杂志(JAMA,2009,301:489-4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