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目的 评价非那雄胺对大鼠前列腺微血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①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0只 ,按4 0mg/(kg·d)喂饲非那雄胺 7d(B组 )、14d(C组 ) ,以喂饲生理盐水为对照组 (A组 )。②HE染色观察采用墨汁灌注染色的大鼠前列腺微血管的改变。③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B、C组的微血管密度较A组分别下降了 35 .2 %、5 6 %。②eNOS的蛋白表达较A组分别减少 15 .7%、5 2 .5 %。结论 非那雄胺可抑制大鼠前列腺组织中eNOS的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前列腺的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2.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少精症的基本手段,本文就近年来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从针对激素类药物和其他类药物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睾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之一 (FL K- 1)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摘取大鼠睾丸后 7天及以后注射不同剂量的睾酮 ,HE染色观察前列腺的组织学变化 ,免疫组化SP法检测 VEGF和 FL K- 1在大鼠前列腺腹侧叶的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前列腺可见多种生长状态上皮 ,VEGF和 FL K- 1蛋白在增生活跃上皮及间质的血管内皮上有阳性表达 ;去势可导致大鼠前列腺腹侧叶重量减轻(P<0 .0 5 ) ,组织学表现为上皮组织萎缩 ,VEGF和 FL K- 1在前列腺上皮中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P<0 .0 5 ) ;注射睾酮后 ,前列腺重量逐渐增加 (P<0 .0 5 ) ,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增生逐渐活跃 ,VEGF和 FL K- 1在前列腺上皮中的蛋白表达逐渐增强 (P<0 .0 5 )。结论 睾酮是维持大鼠前列腺腹侧叶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 ,睾酮可能通过正向调节VEGF及其受体 (FL K- 1)的蛋白表达来刺激前列腺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3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21~64岁,平均41岁;狭窄段长度0.3~1.5cm,平均0.8cm。均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狭窄段内切开术,尽可能全层切开,放置双J管4~8周。结果: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4~25min,平均13min,出血量0~20ml,平均8ml;术后3天内拔除尿管出院。随访4~67个月,平均36.4个月,2例(8.7%)分别于术后16个月、28个月输尿管局部再狭窄再次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后治愈。结论:对于长度较短的输尿管狭窄行经输尿管镜腔内治疗,手术微创、安全、高效,恢复快,预后佳。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估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并优化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共43例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接受了标准的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成功取石41例,结石清除率95.35%,1例因黏连严重转开放切开取石术,1例结石上移后改行ESWL术碎石成功;手术时间平均65.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2mL,1例出现漏尿,术后无输尿管狭窄.结论 RLU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6.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2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98 3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我们共收治肾上腺肿瘤患者 492例 ,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12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12例。男 5例 ,女 7例。年龄 2 5~ 5 6岁 ,平均 36岁。病程 1周至 2年。左侧 4例 ,右侧 8例。 10例系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行肾脏B超检查而发现 ,1例因血压升高就诊 ,1例有反复腰部隐痛不适病史 2年。尿VMA阳性 2例 ;血去甲肾上腺素增高 1例 ;血肾上腺素均正常。 12例B超检查均显示为低回声实性占位 ,10例经CT检查证实为肾上腺占位 ,增强后轻度强化 ,CT值 30~ 6 5HU。结果  12例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 ,瘤体…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抑制剂浅蓝菌素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在体外实验中用MTT法观察浅蓝菌素对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对细胞株的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进行检测;蛋白免疫印迹(W estern b lotting)法检测浅蓝菌素对PC-3细胞中FAS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PC-3细胞在浅蓝菌素的作用下,细胞增殖被明显阻遏,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在浓度为2.5mg/L、5.0mg/L、10.0mg/L、20.0mg/L的浅蓝菌素作用下,PC-3细胞24h的抑制率分别为(34.78±2.47)%、(46.76±3.18)%、(58.13±3.55)%、(65.31±2.8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经浅蓝菌素作用后,细胞凋亡增多,PC-3细胞在浅蓝菌素浓度5.0mg/L三个时间组(24h,48h,72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29±1.88)%、(44.73±2.69)%、(61.25±1.43)%;且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蛋白免疫印迹实验中,随着浅蓝菌素作用时间的延长,PC-3细胞中的FAS蛋白水平表达量明显减少,药物作用时间与细胞中蛋白水平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浅蓝菌素能抑制PC-3细胞生长,且其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脊髓高位损伤致逼尿肌反射亢进(detrusor hyperreflexia,DH)大鼠膀胱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量的变化和组织学改变及其与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关系.方法26只SD雌性大鼠分实验组16只,正常对照组10只.实验组于第10胸椎剪断脊髓,4周后作膀胱尿动力学检测,筛选出脊髓损伤伴DH大鼠,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膀胱上NGF的表达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学变化.结果脊髓高位损伤大鼠模型实验组16只,死亡4只,产生DH的12只(100%).NGF在两组大鼠膀胱的上皮和逼尿肌上均有表达,上皮表达在包膜,逼尿肌表达在包浆.实验组DH大鼠膀胱的上皮和逼尿肌NGF平均光密度值(0.358±0.011),(0.217±0.01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膀胱上皮和逼尿肌NGF平均光密度值(0.183±0.012,0.058±0.006)(P〈0.05).HE和Massom染色显示脊髓高位损伤后DH大鼠膀胱的逼尿肌和移行上皮均增生.结论脊髓高位损伤后的DH症状与膀胱上皮和逼尿肌上的NGF表达量升高密切相关,可能是其产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同时组织学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9.
肉瘤样肾细胞癌(SRCC)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被广泛认为是肾细胞癌向高恶性度分期转化的一种组织病理学上的改变.组织结构酷似软组织肉瘤,易误诊为肾肉瘤或癌肉瘤,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非那雄胺对大鼠前列腺微血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非那雄胺 4 0 mg/ (kg· d)喂饲雄性 SD大鼠 7d(B组 ) ,14 d(C组 ) ,HE染色观察采用墨汁灌注染色的大鼠前列腺微血管密度 (MVD)的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 NOS)的蛋白表达。结果  B组、C组的 MVD较对照组 (A组 )分别下降了 35 .2 % ,5 6 % ;B组、C组的 VEGF的蛋白表达较 A组分别减少 31.7%及 6 2 .6 % ;e NOS的蛋白表达较 A组分别减少 15 .7%及 5 2 .5 %。结论 非那雄胺可抑制大鼠前列腺组织中 VEGF、e NOS的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前列腺的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