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34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4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失血性休克分为两组(休克组133例、无休克组295例),观察两组发生应激性溃疡、胃液和血液的pH值等情况。结果4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112例(26.2%),其中休克组75例,占失血性休克的56.4%(75/133),无休克组37例,占无失血性休克的12.5%(37/2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23,P〈0.01);伤后第2天两组患者血液中的pH值分别为:7.24±0.11和7.32±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7,P〈0.01),第7天两组血液中的pH值分别为:(7.34±0.11)和(7.33±0.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9,P〉0.05);伤后第2天两组患者胃液中的pH值分别为:(2.88±0.29)和(2.84±0.35),第7天胃液中的pH值分别为:(3.21±1.44)和(3.45±1.05),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1、1.714,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臭氧与机械冲洗联合作用对微生物杀灭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臭氧与机械冲洗联合作用,观察其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将臭氧发生器发生的臭氧经气液混合装置溶于流动水中。采用载体冲洗杀菌试验。结果:流动水臭氧含量为9.04mg/L。流量为6.85L/min,作用10min.对细菌繁殖体的平均杀灭率≥99.92%,作用40min,对白色念珠菌的平均杀灭率为99.94%;流动水臭氧含量为14.32mg/L。流量为6.85L/min,作用4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平均杀灭率为99.92%。结论:低浓度的臭氧水与机械冲洗联合作用对细菌繁殖体、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均有良好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43.
肠出血性0157:H7大肠艾希菌(EHEC O157:H7)于1982年报告并被确认为致病菌,感染该菌可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在国内外引起过爆发和流行,造成严重危害,已为世界瞩目,广泛关注。因此我市自1998年开始在食物及腹泻病患者中开展对该菌的监测工作,并于1998年-1999年在对鸡肉的监测中检测出2株EHEC O157:H7。但是我们在对腹泻病患者的粪便标本检测中,发现由于分离到的弗氏柠檬酸杆菌与EHEC O157:H7抗血清、O157单克隆抗体发生交叉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应用埋针治疗联合中药熏蒸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A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施以埋针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护理,2组均连续干预4周。对比2组症状改善情况、腰部僵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指距地、枕墙距及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S患者中应用埋针治疗联合中药熏蒸护理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减轻腰部僵痛,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满意度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45.
变应性鼻炎(AR)是儿科常见病,儿童AR是中医的优势病种.文章从该病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法,包括中药、推拿、针刺、穴位贴敷、联合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治疗儿童AR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北京市CoxA24病毒分子生物学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CoxA24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市2007年7月至2007年9月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采集患者眼拭子标本,接种于HeLa细胞,观察细胞是否出现病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阳性标本进行RNA检测,对RT-PCR结果阳性的标本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检测88例患者眼拭子标本,获得5例阳性样本.将4例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将获得的4株CoxA24毒株与参考毒株进行核苷酸序列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4株毒株组内核苷酸同源性为98.2%~99.5%,与新加坡提交的毒株同源性为96%~98.2%,与中国杭州和宁波2002年分离的CoxA24毒株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4%~95.7%.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4株毒株位于独立的一个分支上.结论:北京地区存在新的CoxA24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47.
北京地区诺如病毒分子生物学特点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诺如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市2007年1—3月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和散发病例,采集患者粪便标本,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RNA检测,对RT—PCR阳性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检测38例粪便标本,共有27例阳性。随机选择其中4例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获得4株诺如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4株病毒序列与诺如病毒GⅡ/4型参考株同源性最高,其中与荷兰和日本提交的诺如病毒GⅡ/4型变异株最为接近,同源性分别为97.8%~98.5%和95.2%~95.9%。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该4株诺如病毒与荷兰、日本流行的GⅡ/4型变异株处于同一分支上。结论北京地区存在诺如病毒GⅡ/4型变异株流行,其与2006年荷兰和日本的诺如病毒流行株属同一类GⅡ/4型变异株。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北京市自然环境中小型兽类种群组成和种群密度,并检测是否存在鼠疫耶尔森氏菌感染。方法根据动植物历史分布资料在门头沟区、延庆县、怀柔区、密云县设立监测点,在2009、2010年用夹夜法捕捉小型兽类并鉴定物种、计算密度。笼捕法捕捉活鼠,心脏取血后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北京市2009、2010年小型兽类(主要为啮齿类)密度分别为7.01只/100夹次和3.27只/100夹次。捕获小型兽类10种,其中啮齿类动物8种,食虫目1种,食肉目1种。社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种群密度和构成最高,2009、2010年3种鼠合计占夹夜法全部捕鼠量的93.81%和85.33%。鼠疫血清学检测标本624件,鼠疫耶尔森氏菌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北京市存在已确定的鼠疫可染疫动物社鼠、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且为优势种群,目前血清学监测结果暂未发现鼠疫菌感染。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优选金荞麦的提取工艺。方法 选择乙醇浓度、溶媒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和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运用SPSS 19.0软件建立总黄酮和浸膏得率的二次回归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其进一步优化,确定金荞麦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 金荞麦的最佳提取条件:加金荞麦药材24倍量的61%乙醇于80℃提取3次,每次1.90 h;总黄酮和浸膏得率分别为11.58%和22.83%,与遗传算法模型预测结果相符。结论 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的效果理想,所得工艺稳定可行,有效成分得率高,可用于金荞麦有效部位的提取。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3-溴丙酮酸介入治疗大鼠肝癌模型早期疗效的评价。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瘤块种植法建立肝癌模型,种植术后10d随机分为动脉灌注3-溴丙酮酸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介入术前1d和术后第3天行MRI检测肿瘤体积和表观扩散系数(ADC),术后第3天处死大鼠,病理分析肿瘤坏死率。结果14只大鼠完成介入手术(A=10,B=4)。介入术后第3天A、B组肿瘤平均体积为:482.98±103.88mm^3和255.04±148.30mm^3,A、B组肿瘤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465);介入术后第3天A、B组肿瘤平均ADC值为(15.15±5.20)×10^-4s/mm^2和(7.57±0.53)×10^-4S/mm^2,A、B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4)。肿瘤坏死率:A组7例为Ⅲ级坏死,2例为Ⅳ级坏死和1例I级坏死,B组4例均为Ⅰ级坏死,治疗后A组肿瘤平均坏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05);肿瘤病理分级与术后ADC值呈正相关(r=0.897)。结论3一溴丙酮酸对大鼠肝癌模型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MRI测量肿瘤治疗后早期体积变化不能反映其疗效,尽管ADC值可评估3-溴丙酮酸对大鼠肝癌介入治疗的早期疗效,但尚须进一步研究确立其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